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让自家的书房“新陈代谢”起来!

时间:2023-11-03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严山山 点击:
新闻晨报周到推出上海旧书市场调查报道之后,引发广大市民尤其是许多书友关注。那么,现在市民家里的旧书如何处理呢?市民在处理旧书方面有什么困难?如何让自家的书房新陈代谢起来?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采访了多位市民和藏书家,邀请他们分享
新闻晨报·周到推出“上海旧书市场调查”报道之后,引发广大市民尤其是许多书友关注。那么,现在市民家里的旧书如何处理呢?市民在处理旧书方面有什么困难?如何让自家的书房“新陈代谢”起来?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采访了多位市民和藏书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处理家中旧书的经验,来听听他们和旧书的故事吧! 
第二季的旧书市集新增了旧书收购摊位
捐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现在家里的旧书如何处理?记者向一些老友询问。有对家中旧书采取“只进不出”的保守做法,也有把旧书统统送废品回收站的激进做法。 



 (娄承浩老师家中的大书橱,已经放满了书)

 
“家里太多了,4个大书橱放满了,现放在地上,淘汰一批,又买了新书进了一批,总舍不得淘汰。”老建筑保护专家、原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档案室主任娄承浩回复。 
娄承浩进一步解释说:“除丛书外,图书馆有关上海建筑的书不全,还是家里的的全,用时即可查找。书到用时方知少,所以不舍得淘汰。”

记者发现,在很多资深书友特别是爱书之人看来,捐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作家、藏书家曹正文(米舒)多年来坚持著书立说,并热衷公益,退休后将多年搜藏的大量价值不菲的珍贵书籍捐献给社会。 
曹正文个人收藏过的签名本就多达4600多本,上世纪90年代末,名家签名本受热捧,有藏家愿出20万元收购他所藏签名本1000册,曹正文笑而婉拒。曹正文对此解释:“余自忖,所藏签名本,乃作者所赠,岂能换钱乎?且签名本皆有上款,弥足珍贵。”


(2004年8月,曹正文在苏州图书馆收藏签名本的捐赠仪式上发言)

随着家中藏书越来越多(达到16800多册),当时曹正文就有了进行捐赠的想法:“陋室为书所累,遂有捐赠之心。” 
曹正文告诉记者,他退休前后一共给十家单位捐过书,包括上海市政协、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九三学社、华东师大、苏州图书馆、上海儿童博物馆等单位。2004年苏州图书馆的“曹正文捐赠签名本陈列室”成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而上海儿童博物馆在2016 年与2018设立了“读书乐”与“书友茶座”两个陈列室。 
作为爱书之人,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朱大建个人曾经捐赠了三百多本书给英盛教育基金会,再由基金会送给几个中小学的图书馆。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很有意义,也能够让书流通起来。 
作家、藏书家韦泱是爱书之人,在第二季旧书市集“淘书乐”讲座时,他专门讲过“散书”。韦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过去家中藏书号称万册,住房装修后走简约之道,减去七成。对于家中旧书,三步并进:卖、送、捐,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字“书尽其用”。
我一般不随便捐赠。不能让书锁进库房内,要让书发挥阅读的功能。我的一些金融类书刊,分两次捐给银行博物馆,这是我对自己银行职业的一种纪念,也为专家学者及读者提供一些金融史料。两千多册签名本捐给浙江一所大学图书馆,希望向师生开放共享,别无他求。 
陈克希从事古旧书业工作四十多年,是一位老法师,他家中藏书有4500余册,2019年因为眼疾而“散书”。其中,精品书捐赠给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美华书馆晚清年间出版的《体学图谱》,还有世界书局的开业宣传册,陈克希解释说,“这些书存世量极少,也是他们(馆方)所需要的精品书。”


 
(陈克希从事古旧书业工作四十多年)
旧书店也是重要流通渠道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市区或家附近的旧书店也成为旧书非常重要的流通渠道。记者在第二季的旧书市集(10月24日至29日)看到,“淘书乐”不仅售书也收书,在现场新增了旧书收购摊位,读者既可将家中积攒的旧书带到现场,也可预约上门收购,让自家的书房进行一次真正的“新陈代谢”,而这次旧书市集收购旧书近2000册。
 第二季的旧书市集在现场新增旧书收购摊位
老新闻工作者庄元强(阿庄)告诉记者,他的旧书会捐给一家二手书店:“我不看的书基本上是不会扔掉的,全部送书店捐掉,换该书店的二折书券,一本旧书送一张书券。最近家中有整理出来的20多本旧书,到时候去换购书折扣券。” 
记者查询之后发现,这家二手书店目前在浦东曹路还有一家门店,而其他几家门店已经相继关闭。 
因为家中装修房子,老报人、作家倪祖敏老师曾经两次将一些旧书卖给了废品回收站。但之后感到非常可惜,“看到十多车的书被黄鱼车运走了,很难受。” 
去年8月6日,复旦旧书店搬迁到大学路附近的伟德路重新开业,倪老师与店主张强聊得很开心,于是将家中的一部分藏书送给了书店。倪老师在11月2日告诉记者说: 
一共有12箱书,分3次才运完,前两次是店主开车来运的,第3次是我自己送到书店去的,共有三四百本,这些书的品种比较多,有新闻学的教材和一些很有传承价值的书。 
倪老师曾经在高校从事多年的新闻学教学工作,有学生在旧书店淘到了《报刊发行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打电话给倪老师,倪老师告诉记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填补了我国报刊发行方面的空白,是新闻院校教学的教材,可供学生使用。” 


(复旦旧书店)
 
陈克希除了精品书捐赠给博物馆,他给了书友一批书,一位画家朋友拿到了与美术相关以及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陈克希还给了学生陈韻(就职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藏品部)一批书,陈克希解释说,“以资料书为主,这些书也是对他业务有所帮助的。”
 而大多数书籍则通过上海旧书店回收,有民国刊物和上世纪50年代文史类书籍、90年代书籍,还有少量线装书,一共卖了十几万,“如果挂在网上卖,也可以,但很费时间和精力。我自己留了不到十分之一,这几百本书就当是留个念想吧!”陈克希说。
沪语专家、上海大学副教授丁迪蒙家中书柜里满满的都是书。10月30日,她向记者询问上海旧书店的联系方式,她告诉记者: 
家里很多书,买的时候觉得以后会看,结果书买好了到现在还没看过,而且都是新书。小辈又不要看,想想算了,断舍离吧。等我整理好之后,叫他们(旧书店)上门来拿。 
记者在11月2日联系丁教授,她告诉记者:“还没有联系旧书店,最近忙,还没整理好这些书。”
在资深评论人何振华印象当中,上世纪80、90年代,大家一般是将看过不需要的书送上海旧书店收购处,再买自己想看的书。“那时候,福州路旧书店收购处的几个老师我都熟悉。囊中羞涩的时候,我还会将淘到的书托书店的老师代为存放,待拿了工资或稿费即去取。” 



 
记者11月2日上午前往位于福州路的上海旧书店,这家店专门从事古旧书的收购和经销业务。在一楼,挂着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题写的“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书法,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旧书店在旧书与读者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旧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举办了两次旧书市集之后,最近来旧书店送书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上海图书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读者可选择将家中的旧书带到书店进行回收,如果读者不方便将书籍带到书店,也可选择拨打电话联系上海旧书店,预约旧书收购上门服务。据悉,从元旦至今,上海旧书店已经收进旧书5万余册。
作为和书刊报纸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报人,倪祖敏老师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处理家中旧书是一个很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搬家、装修房子时都会碰到。特别是现代出版的一些普通旧书,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的收回机制,也没有很好的渠道来进行消化。 
各位市民朋友,侬屋里向有旧书吗?侬会如何处理这些旧书?欢迎与我们一道分享。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