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原大地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渊薮,历史积淀巍巍壮观。 夏商周上古三代文明,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我主张接受周代的。由此看来,尤其到了周朝,国家体系更臻于完善,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体格”特征,文字、思想、政治制度等核心价值均在那个阶段得到定型健全,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可以说,今天我们的许多家国理念、思想传统,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三代文明中找到根据和出处。 日前,上海博物馆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特别荟萃了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的文物精品,用实物说话,呈现中华文明上古时期的灿烂辉煌和旺盛活力。纵观大展,荦荦大端,令人不禁有如下启迪。展览为夏王朝的落实和找到具体“物证”,凝聚了我国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无数心血,将中华文明探源又上溯了一大步。展厅里的夏代文物,特别是二里头出土的束腰爵、素面斝网格纹鼎、乳钉纹斝和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珍稀难得;还有玉刀、玉璋以及象鼻陶盉、鸭形陶壶等器物也丰富多彩。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早期国家形态初露端倪,距今近四千年。虽然各种资料缺乏,许多史实依然成谜,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不断发掘,以及中原地区其他夏代遗迹的发现,目前基本证明了夏王朝在中原建都的事实。 去年夏天,笔者有幸去偃师实地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并饱览文物。站在博物馆观景平台上鸟瞰整个遗址,虽然实际发掘还只是冰山一角,但宫殿、都城的样貌轮廓清晰可见,这里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尽得天时地利。古代城市建制、政治制度、青铜冶炼铸造、官营作坊等国家文明特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渊源。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现在得到学界公认。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华文明最重视文字和历史,夏代虽然只发现不少刻画符号,尚未拥有完备的文字体系。但从商代开始,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规范,代表了这个国家多元复杂的运作体系。文字的发明,是传递思想和信息的“源代码”,其意义比今天电脑的诞生还要伟大,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 商王朝神奇诡谲,崇尚宗教和礼仪,等级制度森严,青铜礼器繁复多样,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商代青铜器恢宏大气、璀璨夺目,玉器制作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绝伦,另外原始瓷器的曙光初现。展厅里70多件商代文物,在在显示了当年的强盛。中原地区当时气候温暖,水草丰茂,有大象等多种生物出没,这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这在许多器物中也有不同反映。 公元前13世纪,商王朝盘庚迁都于殷,即今天的安阳。殷墟都城遗址有40多平方公里,这里有大量震惊世界的发现。1928年,甲骨学家董作宾在这里主持了第一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甲骨,因此他被誉为殷墟发掘第一人,他对甲骨的研究成就与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齐名,齐称“四堂”。董作宾是河南人,一生从事甲骨文研究,对厘清殷商历史厥功甚伟。1949年他舍不得几万片甲骨,随史语所播迁台湾,从此遥望家乡,于1963年病殁。 女考古学家郑振香一生从事考古事业,1976年她在殷墟发现妇好墓,出土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还有海贝6800枚,轰动世界。此次展览的司母辛大方鼎、司母辛觥和妇好鸮尊、妇好方斗,以及多件精美玉器均出自妇好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国家实力。 周代800余年,分西周和东周两期,文明达到一个崭新高度,此次展览近150件文物充分展示周代的繁荣兴盛。周人提倡“德治”,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上,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国家样板。 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更为成熟多样,出现许多重器,雍容典雅。铭文越加丰富规整,形成了独特的金文的系统,更加接近日后的小篆等汉字体系,金文记录祭祀、赐名、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内容,成为重要历史文献。 周代东迁洛阳以后,周王室衰微,失去控制力,从而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逐鹿中原,诸子百家,各领风骚。期间思想和技术活跃繁荣,文化和民族相互融合,交流频繁多样,为日后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展厅陈列的王子午鼎、镶嵌绿松石青铜方鉴、镶嵌绿松石青铜神兽等简直争奇斗艳,如漫天繁星,尤其洛阳博物馆的战国晚期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是一件镇馆之宝,笔者以前在洛阳曾多次寓目。 夏商周文明的辉煌强盛,离不开“融汇”和“辐射”的双重格局。学者严文明先生曾提出,三代文明依托中原腹地优势,身处周边诸多邦国围拢之中,如同花瓣的中心,能博采周围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充满凝聚力的核心文化。这种核心文化又反向辐射到周边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周围地区一起发展的同时,又增强了文化向心力和认同感,形成文化上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一文化结构具有超稳定性,既充满了多样性,又保持了自身活力。三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色,这样重瓣花朵式的文化结构,彼此融汇与辐射,循环往复,是中华文明所以几千年绵延不断、百折不挠、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它甚至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构成东亚文明的基石。今天,面对这些三代重器,仍令我们对先民的智慧和文化敬仰不已。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