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册藏书何去何从? 年逾花甲的瞿永发一度为此烦恼,现在他有了主意:开一家书店,全部卖给喜欢并需要这些藏书的人。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瞿永发并不打算一卖了之,他对自己书店的设想是一个书友的交流平台,“别人会来买我的,我也会去买别人的。”12月9日,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的书店计划在12月底正式开业。
2016年11月24日,瞿永发在书店里整理书籍。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花数百万元聚书8万册瞿永发被称为上海“最接地气的藏书家”。 在上海中心城区曾经最大的棚户区虹镇老街,他住了近60年。在2013年动迁以前,他家4层楼的老房子里藏了6万册书,塞得满满当当,即使是一楼的厨房,除了必备的厨房用具,便是整堵墙那么大的两架子书。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从小就特别喜欢书籍,但真正开始大量购买并收藏旧书,是从1970年开始的。每次买回旧书,他都会小心地将灰尘清理干净,然后用透明塑料袋仔细包好,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书架上。“防火和防水,是旧书保存最重要的两点,你看我这些旧书,虽然已经几十年了,但看上去却还是和新的一样。”他说。 据瞿永发介绍,他买来的旧书品种很多,有自己最喜欢的文献史料,也有旧期刊杂志,还有很多小说,如今已有8万册左右,“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花一二十万元买书,一直坚持到现在,再加上此前数十年购买旧书的花费,算起来也要花掉几百万元了。” 可是,66岁的瞿永发不得不为自己深爱的8万册藏书,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有些人会捐出去,有些人会卖掉。”瞿永发说。 据东方早报此前报道,有“民间第一藏书家”之称的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韦力认为,书对于每个藏书人,都是“曾经拥有”,但这个接力棒必然有递出去的一天,“换言之,你的书必然有‘出手’的一天。” 乡邦文献收藏与研究者祁学明提出,藏书家要有“五个得”:碰得到、看得懂、买得起、守得住、最后卖得出。
2016年11月24日,瞿永发在书店里整理书籍。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不是第一次开旧书店 瞿永发也希望自己的8万册藏书能“卖得出”。 他已不是第一次开书店。为了方便和书友交流,并处理掉部分旧书,瞿永发2001年在上海四川北路上开了一家旧书店,但2年后因为店面所在的商场整体改造,这家旧书店不得不结束营业。“其实当时的生意很好的,有不少人喜欢我的藏书。”他说。 2013年,虹镇老街拆迁。“分给我的房子都太远,周边配套也不方便,所以我就搬到现在这套人民广场附近的石库门老房子里。”瞿永发回忆说,这套石库门老房子的面积太小,放不下所有藏书。同一年,他在沪太路灵石路附近选址,重新开了一家个人旧书店。 但是,沪太路灵石路离家太远,瞿永发开始考虑将书店搬到家附近。经过探访比较,他选中了贵州路上的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民宅,三个房间都可以放满书,而这个地方步行到家里仅需要10分钟左右,5000元左右的月租金,他也能承受。 2016年11月2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这家即将开张的旧书店看到,几个房间都已堆满了书,有的已收拾到书架上,有的还依然躺在封好的箱子里,等待被放置到书架上。 据瞿永发介绍,这些书种类齐全,价格却大不相同,最便宜的只要5元/本,贵的却要20万元/套。“有些书非常珍贵,不过我最喜欢的文献史料,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卖。”他说。 既然这么喜欢收藏旧书,为何要开书店全部卖掉? “现在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这么多藏书,一直个人保存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总归要全部处理掉的。”瞿永发坦言,这些藏书倾注了他很多心血,也花了很多钱,他不可能全部无偿捐献出去,开一家书店,全部卖给喜欢并需要这些藏书的人,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与此同时,来逛他的个人书店的,也是以圈内人居多,都是爱好藏书的朋友,大家也可以在这里有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进行分享,觉得价格合适就会互相转让。“别人会来买我的,我也会去买别人的。”他说。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