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走上拍卖台的宫廷艺术品,很多是从海外回流的辗转多年终回祖国。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战事不断,中国不少宫廷艺术瑰宝被侵略者带到国外,其艺术成就为西方世界所惊叹,比如黄花梨家具,许多世界著名博物馆纷纷开辟了专门收藏中国明清黄花梨家具的专馆。明清黄花梨家具成为不亚于青铜器、字画、陶瓷的又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定符号,引起世人震撼。这些宫廷艺术品的拍卖价不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一些中国古代宫廷艺术品又通过多种渠道辗转回到国内。这件竹刻一统瓶,其式样清初较流行,以示大清一统江山。以紫檀精刻回纹镶口,以紫檀透雕花卉镶底足,凸显尊贵典雅。瓶身主体以二节玉竹为材质,通景深浮雕,层次达五层之多。以清初四王山水为蓝本,亭阁楼廊、舟桥山石,苍松翠柏,山重水复可居可游,大小人物有十余人之多。作品构图饱满,回环曲折,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展现士大夫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回归山林的心境。刀法犀利,劲健洒脱,功力精湛娴熟,属于清乾隆期典型风格。刻款为“臣海力”,当为清代官宦、文人进呈宫内之艺术品,曾流入海外上百年,是从法国回流的文物精品。 宫廷艺术品不仅在皇宫外有定点生产单位,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君主,更是在宫内开起了官窑,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还把国外的优秀工匠也召进宫来。退朝之后,康熙、雍正和乾隆等还会到官窑亲自指导工匠设计制造宫廷艺术品。比如瓷器,不少宫廷瓷器的胚体是在景德镇烧制的,然后到皇宫内进行艺术再加工。 无论中外,宫廷艺术品的设计主题都是不约而同的,如表现国泰民安,繁华昌盛;宣扬疆域广大;彰显四方来贺等等。 与民间艺术品的写意风格不同,宫廷艺术品更讲究制造的严谨规范、色彩缤纷、精雕细刻,以显示皇家的豪华气派。比如清朝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器,其特征为“金光灿烂,厚重坚实”,造型工整规范,鎏金金水厚重,器物表面异常光亮,反映出当时冶金铸造业的金属加工制造的发展和繁荣。此时的金属胎珐琅器造型各异,用途广泛,涉及宫廷内宗教祭祀、陈设生活等各个领域,器物大到二米以上的佛塔,小到几厘米的鼻烟壶、轴头等,其图案纹饰基本以双线勾勒技法完成。掐丝线条粗细均匀,工整流畅,装饰内容和题材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云龙狮戏、凤凰牡丹、兽面蟠螭,以及各种果实花卉纹等。珐琅色彩纯正,颜色丰富,有红、黄、蓝、白等十余种,特别是粉红色珐琅,是以黄金为呈色料炼制而成,是乾隆年间首创。这件清乾隆仙鹤牡丹纹掐丝珐琅铜鎏金宝鼎炉,其造型、双线勾勒纹饰的方法,颇具代表性。 选材珍贵,集纳所处时代的能工巧匠,工艺精湛,制作精良,这种种因素,都决定了宫廷艺术品成为所处时代的最高艺术水准的代表,因此历朝历代,宫廷艺术品都是收藏热门,且年代越久远,收藏价值越珍贵 这件明代黄花梨半桌———品鉴家具材质,以黄花梨最为珍贵,素有“一黄二黑三红”之说。红指老红木、黑指紫檀木、黄即是黄花梨。黄花梨家具既能使用又可收藏投资,黄花梨古典家具更因其存世稀少、做工考究、实用美观,市场上收藏价格屡创新高。此次走上上海拍卖行拍卖台的明代黄花梨半桌为稀世精品,攒框双拼桌面,木纹细腻,光素如镜,木节圆晕如凤眼,民间称为鬼脸。低束腰, 四面工字枨,边势起圆弧阳线,线条流畅劲健,拆装自如,方腿内翻马蹄足。整体造型文静素雅、小巧凝练、意境脱俗,暗合文人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心境。榫卯结构采用平肩工艺,这种榫卯结构工艺完全摒弃钉胶组合,是我国古典家具最主要的结构,也是中国家具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极大贡献。 清乾隆紫檀如意兽面纹石刻芦雁图砚屏———紫檀产于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及我国云南、海南及两广地区,在各类硬本中最为坚硬细密,色调古雅深沉,加上生长缓慢,且有十檀九空之说,因此成为最贵重的木料之一。从明代起紫檀精料多为宫廷专属,作贵重家具用料。清乾隆紫檀如意兽面纹石刻芦雁图砚屏,是古代文人写字研墨时,摆在砚前用以挡风的,属于清乾隆时期的文房宝物之一。屏身屏架均为原装原配,呈干皮壳。正面紫檀精雕剔地阳刻兽面如意为主纹饰,周围夔龙纹间谷纹,边线用灯草边起阳线装饰,形成多重如意纹。两边侧柱同样精细至极,柱头方中带圆,上下三层双重莲瓣纹,柱身束腰,素中生精。双耳如意纹接谷纹,侧边雕刻凹线,小中见大。中屏紫檀镶框,祁阳石刻芦雁图,三羽大雁二动一静,一翔一眠,另一凫水觅鱼,表现出清初文人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心境。砚屏传承明代文人风格,以讲究线条美为最高境界,再加乾隆朝特有的精雕细刻,使作品精细端庄,沉稳大气,充盈着文人气息。 清红木三镶玉如意———“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在清朝乾隆时期最为流行。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接一长柄而成。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够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 寓意着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其种种图案,都带有不同的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鲶)如意、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必(笔)定(锭)如意、事事(双柿)如意等等。此次拍卖的清白玉三镶如意长52厘米,器型硕大,修长优雅,弯曲弧度自然流畅。首、腹、尾三处镶以和田羊脂白玉,玉质温润细腻,精雕人物祝寿故事为主题,刻工劲健流畅,显示了宫廷高手手艺。原配红木基座,精工镶嵌黄杨木柱子栏杆,其形制具有富丽精湛的宫廷艺术气息。 相比北京、香港等地,上海市民对宫廷艺术品收藏价值不够了解,因此其拍卖价尚未受到拍客的哄抬,最终成交价仅是北京同类拍品的一半,甚至是二到三成。比如清初螭龙三多纹荷叶口犀角杯,其起拍价只有30万元左右,但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一件尤通款康熙船型犀角杯成交价高达203.2万美元。 犀角是犀牛生于鼻骨上的犄角,大小约在15-30厘米之间,有亚洲犀和非洲犀之分,其原色有黑褐、深棕、淡黄等。宋元之前犀角雕刻极为罕见,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明中期海禁解除,民间有了自由贸易,这样南洋及非洲犀角用作药物,大量输入。犀角价格昂贵,民间小量制作犀角杯,出现了著名制作大师鲍天成、尤侃等。到了清代初开始大量制作,乾隆时造办处制作达到高峰。如雕刻名家尤通、施天章的作品,不时在各家拍卖行显身,为买家所珍爱。此次参拍的一件清初螭龙花果纹犀角杯,是利用犀角中段雕刻,杯口雕如张开的荷叶,把柄镂雕一条昂首向上攀爬的螭龙,脚下深雕枝叶,左则高浮雕口含灵芝的螭龙,比喻福寿齐天,二龙左右呼应,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角杯的下部以透雕桃,石榴,佛手枝干一圈作底,角杯内壁浅雕花瓣纹饰,这和杯身上三多花果纹有机统一。杯身色泽深沉,褐中微泛红色,表面有层光亮,这是包浆。器型大气稳重,构图灵动巧妙,刀工精细流畅,是件不可多得的珍玩。故宫博物院和山东博物馆有类似藏品。 民国银鎏金嵌百宝关公立像———花丝镶嵌是传统的宫廷艺术,是将金属抽成细丝再用织、编、掐、填、镂、焊、堆、垒、錾、攒、锤、镶等繁琐而复杂的工艺制作而成,产生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艺术魅力,帝王皇后的冠饰常以花丝镶嵌工艺制成。花丝镶嵌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制作,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颠峰,目前被评为宫廷艺术“燕京八绝”之首,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银鎏金花丝镶嵌百宝珐琅关公立像,以银丝编织,纹饰细密,通体鎏金,抬手捋须,扭身回首,极为端庄而富于动感。其胸腹珐琅江牙海水,红黄兰绿白五色,透明晶莹,色彩艳丽,烘托五爪金龙威武雄健。手持青龙偃月刀,镶饰珊瑚绿松石玛瑙数颗,象牙头部,整件作品流光溢彩,玲珑剔透,雍容富丽,典雅雄健,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武圣关羽的崇敬,也展示了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智慧。 在常人的印象中,宫廷艺术品必然是天价,但上海拍卖行提供的此次宫廷艺术品拍卖参考价,并非高不可攀。比如清朝道光官窑粉彩七宝纹压手杯,起拍价为2万元;清朝道光青花缠枝莲盆,起拍价8000元;清朝御赏款龙纹象牙座起拍价1.6万元…… 相比于北京,最终拍卖成交价往往只有其价值的30%-50%,未来升值空间可期。由此可见,到上海拍卖会上淘宫廷艺术珍品,是“捡漏”捷径。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