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收藏 >

专访|天一阁为何不再严守“书不出阁”的古训?

时间:2016-12-04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罗昕 点击:
天一阁外景。本文图片均来自 天一阁博物馆 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天一阁被誉为藏书史上的奇迹。它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存世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如今,天一阁已由一座私家藏书楼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研究、保护、

“天一阁”外景。本文图片均来自 “天一阁”博物馆
 
      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天一阁”被誉为藏书史上的奇迹。它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存世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如今,天一阁已由一座私家藏书楼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教、旅游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12月3日,为纪念天一阁建阁450周年,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明代的书籍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一阁博物馆举办。
 
      在研讨会期间,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庄立臻就天一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北书库内部陈列。
 
      藏书最多时达7万余卷
 
      天一阁的创始人为明代的范钦,宁波人。范钦27岁中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一生宦迹遍及当时十三个行政区域中的十一个。但由于范钦刚直不阿,先后得罪过皇亲国戚郭勋、权贵严嵩,仕途最后受了限制,60岁去官归里。
 
      范钦一生酷爱书籍。在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每到一处,范钦都留心收集各地书籍。“与当时那些只好宋元版本的藏书家不同,他特别注重收集当代人的著作和实用的文献,如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政书、实录、诗文集等。”庄立臻称,这些文献的收集多半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和风土人情所用,实用价值特别高。由于工作之便,范钦还收集了《天圣令》、《军令》、《船政》、《大阅录》、《武定侯郭勋招供》之类的官书,这些当时的“内部资料”也是一般藏书家难以收得的。
 
      回到家乡宁波后,范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天一阁藏书楼。藏书最多时达7万余卷。范钦还利用藏书中的孤本、善本进行刻书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范氏奇书》21种,这些书就是在当时也是稀见之本,如《奇书》中的《竹书纪年》是目前国内同一版本中存世最早的。”


 
      四库开馆,天一阁范氏奉旨进呈书籍638部,为藏书家之冠。乾隆帝嘉奖天一阁1万卷《古今图书集成》和1套“平定回部得胜图”、1套“平定两金川战图”。
 
      而天一阁藏书之多还可以从清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时可见一斑。当时乾隆皇帝广征天下藏书,天一阁进呈典籍638种,为藏书家之最,其中96部编入《四库全书》,377部入《四库全书存目》,受到乾隆嘉奖。乾隆还下旨让庋藏七部《四库全书》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均仿制天一阁。
 
      天一阁有哪些宝贝? 
 
      自明范钦建阁,范氏一族历经了十三代的守楼护书。天一阁现有古籍30万卷16万册2.2万余种,善本古籍5000余种、3万余册。庄立臻表示,目前天一阁丰富的馆藏既来自于范氏天一阁的旧藏,也得益于宁波一大批收藏家的捐赠。

万历十四年、二十三年、十七年、二十三年进士履历便 览
 
      在天一阁这些藏书中,目前最著名的是明代地方志、科举录、政书、明代文集、家谱等。按庄立臻的话说,这些藏书是天一阁的“精华所在”,不少还是海内外孤本。

明朝首科 洪武四年会试录
 
      比如天一阁现存明代地方志271种,其中164种是孤本,保留了原始的包背装;比如明代科举录有80%收藏于天一阁,现存371种,其中90%是海内孤本;还有一大批明抄本和稿抄本,如前几年研究整理的明抄本《天圣令》,虽是残本,却记载着失传的唐《令》、宋《令》,是目前传世的唐宋时期的唯一一部令典,对于研究中国的法制史及对古代东亚律令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丰坊刻本《兰亭序》
 
      此外,庄立臻介绍说天一阁所藏字画中不乏黄庭坚、吴镇、文征明等历代名人佳作。在碑帖收藏中也有不少珍品,如神龙本《兰亭序》帖石被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誉为“海内褚本兰亭之冠”。

黄庭坚《草书刘禹锡竹枝词卷》(局部)
 
      “近几年,我们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所、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复旦大学、宁波大学开展学术研究及合作,也与国内重要的出版社合作整理影印出版古籍。但是相比于天一阁丰富而珍贵的馆藏来说,研究、整理与价值发现还处于初级阶段。” 庄立臻坦言,类似于《天圣令》这样的著作还有很多很多,有待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探访和合作。
 
      “现在的天一阁就像一个待开发的宝藏,不是说还有多少善本、文物还鲜为人知,而是说你有多少学识和能力前来寻宝。”
 
      如何平衡“古籍保护”与“研究使用”
 
      天一阁有那么多宝贝,外界人士可以接触吗?
 
      “按照当前各大古籍收藏机构的通行做法,古籍因其珍稀性、易损性,一般是不能出借的,这也是为了古籍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但是,如果确是研究需要,学者也可以到天一阁古籍阅览室免费查阅。或者与我们联系,帮助查询。”


 
      庄立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天一阁一直在致力于古籍的整理研究出版,如天一阁最引人注目的馆藏——科举录、明代政书、范氏奇书、明史稿等一大批古籍都已相继出版。“2017年,《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即将问世,这是将天一阁最珍贵馆藏之一的方志进行集大成出版,这些会给众多的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
 
      另一方面,从2010年至今,天一阁博物馆已完成200多万页的古籍、家谱数字化扫描。“为了方便读者研究利用,我们还在馆内开设了古籍数字阅览室,目前已有30多万页扫描古籍做成数据库,读者在网上就可以阅览。这在博物馆界中可谓少而又少。目前访问量已达到150万人次。” 庄立臻称,未来在条件保障的情况下,此项工作还将持续深入进行下去。

《大明一统赋》修复前后对照
 
      在庄立臻看来,“古籍保护”与“研究使用”是互为目的,彼此促进的动态关系。“古籍保护是为了让书籍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更多的人能够持续研究使用;而研究使用是为了让书中蕴涵的思想文化、艺术技能等价值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让更多的人得到启发教育,更加体会到书籍在承载人类文明中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自觉加入到爱书护书的行列。”
 
      “当然对于那些特别珍稀且脆弱的古籍来说,因是不可再生的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保护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使用。保护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天一阁就是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古籍修复团队,常年进行着为古籍续命的工作。而且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两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小,逐步向藏用并举的方向迈进。”
 
      未来会有更多走出国门的文化交流
 
      古训有“书不出阁”。但在今年7月,天一阁古籍首次走出国门,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新安海底文化财发掘40周年纪念特展”展出11种古籍。
 
      庄立臻称,“新安海底财”是指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域的海底古沉船上发掘、保存、复原的大批文物。这条古船在元代至治年间,从庆元港(今宁波港)出发,满载陶瓷、金属币、香料等前往日本进行贸易。不料遭遇大风,在朝鲜半岛新安海域整船沉没。那次展览几乎展出了所有的打捞物,但展览需要文献资料进行佐证,所以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向天一阁提出古籍借展。
 
      “天一阁共借展11种40册古籍,新安沉船出水的大量玉器、陶瓷和香料等大都能在借展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记录。”庄立臻告诉澎湃新闻,比如《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宋人徐兢于宣和五年(1123)出使高丽,归国后所撰的见闻录,是研究宋史、高丽史及两国关系史的宝贵史料,也是研究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著作。
 
      “天一阁借出这批古籍,既有助于展览的丰富性、可信性,又扩大了天一阁的世界影响,更进一步加强了宁波乃至中国自古以来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共通互融。”庄立臻说,“未来,天一阁肯定会增加这种对外的交流与展示,因为开放的理念和步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因为是文物古籍,所以每一次外展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