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收藏 >

单色珍品---蓝釉佳器

时间:2016-02-08来源:上海收藏协会 作者:陈克涛 点击:
(乾隆祭蓝釉赏瓶) )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积蓝、宝石蓝、霁青,是一种含2%氧化钴左右的高温石灰碱釉。生胚挂釉后,入窑1280℃-1300℃高温一次烧成。唐代蓝釉已出现在三彩上,属低温铅釉。元代景德镇成功创烧高温钴蓝釉,色艳如蓝宝石。常以白色海水龙、飞


(乾隆祭蓝釉赏瓶)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积蓝、宝石蓝、霁青,是一种含2%氧化钴左右的高温石灰碱釉。生胚挂釉后,入窑1280℃-1300℃高温一次烧成。唐代蓝釉已出现在三彩上,属低温铅釉。元代景德镇成功创烧高温钴蓝釉,色艳如蓝宝石。常以白色海水龙、飞凤、海马等纹饰装饰。器形有梅瓶、砚台、罐、爵杯、匜、盘、碗等。明代自洪武朝开始历宣、成、弘、正、嘉、万各朝均有烧制。以宣德时质量最佳,呈色效果比美天然蓝宝石。宣德蓝釉常以白花装饰,在已施蓝釉的盘碗等生胚器物上,勾勒出纹饰轮廓,剔去轮廓内蓝釉,涂上白色泥料,并刻上纹饰,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此外,还有刻印花和金彩装饰。
雍正时的《南窑笔记》说:“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生产达到历史高峰。蓝釉同样极具特色。造型多样,有各种瓶、壶、尊、罐、盆、盘、碗、豆、洗等。底部有的署官窑年款,也有不署款。蓝釉清皇室用于天坛祭祀,作为祭天器皿,常称“祭蓝”。民窑器同样是上层社会、官宦豪门之家的宗庙祭器。
祭蓝釉瓷器釉面色调均匀,釉层肥腴,深沉凝重。由于高温下釉层熔融垂流,致使器物口沿釉层变薄,露出白色胎骨,形成一圈醒目白边,俗称“灯草口”。而近足处釉层堆积较厚,显出蓝中带黑。
洒蓝釉,亦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以喷吹法施釉,犹如在浅蓝色釉地洒上深蓝色水点。又如深蓝地上喷上浅蓝斑点,又称雪花蓝、鱼子蓝、盖雪蓝、青金蓝,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宣德洒蓝釉瓷器非常名贵,传世品极少,据报道仅有的二件洒蓝釉盔碗,一件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为镇馆之宝。另一件被侨居瑞士的著名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一件宣德洒蓝釉撇口碗。洒蓝釉正德、嘉靖有少量生产,在康熙时重放光彩,常见有花觚、棒槌瓶、观音尊、笔筒、罐、壶、盘、碗等,多为民窑。
康熙洒蓝釉瓷器常以描金装饰,部分洒蓝釉开光,内绘五彩、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红等花鸟、人物图案。上海博物馆有一洒蓝大棒槌瓶,描金开光,开光内绘五彩花鸟图案,纹饰精细,为著名藏品。
康熙朝以后,洒蓝釉很少生产,直到光绪。民国出现许多仿康熙的洒蓝瓷器,以盘碗瓶器为多。
这件康熙洒蓝釉描画通景五彩人物捧槌瓶,高44厘米,是康熙晚期的精品,器型规整,洗口微凹,直颈中部一道弦纹,折肩,筒腹,收胫,圈足稍宽,釉底青花双圈款,发色内深外浅。胎土陶洗纯净,细腻坚质,胎釉结合紧密,结合处隐显火石红。底部棕眼自然,微见旋削纹。上下两段洒蓝描金,口沿回纹,弦纹处城墙纹,颈部团菊纹,肩部的开光杂宝纹接团菊纹,胫部团菊纹接变形莲瓣纹,描金特细,磨损较少,腹部莹润洁白、肥腴柔和,又缩釉点,通景五彩人物,为唐太宗时期文学馆、房松龄等十八学士围绕琴、棋、书、画成四组画面,润以山石,花草、苍松、祥云。人物头戴黑帽、着皂靴,衣袍红绿黄紫各色,红色略黄透明、黑色乌墨上罩透明釉,均为康熙五彩典型特征,五彩釉面见细小开片,有少许剥落。

 

康熙洒蓝描金五彩人物棒槌瓶)


乾隆祭蓝釉赏瓶高32.5公分,口径11公分,蓝釉发色深沉凝重,滋润肥厚,有橘皮纹,灯草口明显,除口沿处色浅淡外,整体釉色均匀,器型规整。底部施白釉有明显旋纹痕,内壁白釉与底釉相同,白中略带青色,见缩釉点,釉胎结合紧密,在结合处显一道白色线,胎骨质密,但稍逊康雍时期,底足有浅淡火石红。赏瓶雍正时期创造,因作为赏赐大臣官僚而得名,直到清末一直沿用,器型少有变化。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