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老上海的塑料工业

时间:2025-01-2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化学工业志 点击:
摄影/日升 中国塑料工业的起源在上海。20世纪2030年代只有几户规模很小的工厂,依靠进口原料和树脂进行简单粗加工,生产少量品种单一的低档塑料制品。 19211924年,浇铸型酚醛树脂和乳酪素先后在上海胜德织造厂赛珍部(胜德塑料厂前身)问世,用来做仿象牙筷
摄影/日升

      中国塑料工业的起源在上海。20世纪20—30年代只有几户规模很小的工厂,依靠进口原料和树脂进行简单粗加工,生产少量品种单一的低档塑料制品。

      1921—1924年,浇铸型酚醛树脂和乳酪素先后在上海胜德织造厂赛珍部(胜德塑料厂前身)问世,用来做仿象牙筷、雀牌、沾水笔杆和烟嘴。1924—1929年,以进口废旧赛璐珞边角料和废影片进行复制加工成赛璐珞,由中兴赛璐珞厂和中华工厂等率先生产。1951年赛璐珞的主要原料硝化棉在上海赛璐硌厂研制成功,从此有了国产赛璐珞。1935年,酚醛模塑料(胶木粉)又在胜德织造厂赛珍部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并自行开模压制电灯开关、灯头等产品。当时人造象牙、乳酪素、赛璐珞和胶木粉在国内称为四大塑料品种。

      20世纪40年代,上海塑料及成型加工有所发展,品种增加,并引进部分加工设备,产品逐步由生活用品扩展为少数工业品。1937年后,塑料制品由热固性转向热塑性,利用进口聚苯乙烯和醋酸纤维树脂及注射机,率先在胜德新艺厂和远东塑胶厂加工成梳子、皂盒和笔杆等热塑性制品。1945年进口胶木粉倾销,同行业竞争激烈,上海私营小厂纷纷参与市场竞争,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配方,生产电器用、文具用、生活用的绝缘性好、弹性好、冲击性好、着色性好的各种牌号胶木粉,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

      新中国诞生后,塑料行业中的一些工厂得到国家扶植,发展较快,塑料的品种和产量相应增加。1950年,以酚醛树脂为基础的绝缘漆绸、布和纸质、布质层压板,在上海化工厂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在国内首先实现该类绝缘材料的国产化。

      1956年9月,化工部召开第一次塑料专业会议,规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的塑料品种,提出要大力发展氨基塑料,研究聚氯乙烯制品应用方向,促进了塑料工业的发展。1958年,脲醛模塑粉在上海天山塑料厂投产,大量用来制成电气制品,餐具和各种日用品。同年,工业有机玻璃在珊瑚化工厂投产。聚氯乙烯薄膜、管材、板材、电缆料率先在上海化工厂开发成功,在工业上和日常生活用品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摘编自《上海化学工业志》)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