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上海解放中的三件文物

时间:2021-12-14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赵雁冰 点击:
上海解放纪念馆内景 《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讲述解放军入城后遵守十项守则的故事 上海解放纪念馆 本版摄影 王 凯 入城纪律(右) 人民保安队臂章 ◆赵雁冰 在逼真的枪炮声中,可以身临先辈们英勇闯过的竹签壕沟;触摸水晶球,可以
上海解放纪念馆内景

《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讲述解放军入城后遵守十项守则的故事

上海解放纪念馆 本版摄影 王 凯

入城纪律(右)

“人民保安队”臂章

      ◆赵雁冰

      在逼真的枪炮声中,可以身临先辈们英勇闯过的竹签壕沟;触摸水晶球,可以为长眠于此的烈士升起一盏盏孔明灯;透过老虎窗,可以看到当年上海市民为解放欢欣鼓舞的热闹场面……在地处上海北翼的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带着我们在三件文物中,重回当年解放上海战役的主战场,重温红色城市回归人民怀抱的历程。

      阴阳相隔的“平凡”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思念,是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在上海解放纪念馆二楼,珍藏着这样一封书信,信是丈夫张勇写给妻子胡兴野的。若是和平年代,我们一定不会刻意提起它的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名字。但在解放战争时期,这“平凡”的家信背后,却有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张勇,又名宋彬文,江苏启东人,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张勇先后被编入华中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29军,参加了华中保卫战与淮海战役。在战斗中,张勇结识了在29军从事文书工作的胡兴野。两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于1949年3月成婚。作为解放军战士的二人来不及享受甜蜜,婚后不足三个月,张勇便告别妻子,奔赴解放大上海的征程。

      时任第29军260团3营副指导员的张勇主要承担的是进攻月浦的战斗任务。月浦北靠长江,东临吴淞口,国民党军将其视为吴淞、宝山防御阵地的西大门。他们在月浦构筑了数百个钢筋混凝土碉堡与数十公里的壕沟阵地。同时还有装甲部队、炮兵部队、30余艘军舰以及驻扎在江湾机场的空军部队可以随时支援。也许是预料到了战斗的艰难,张勇在月浦攻坚战打响的前三天,给妻子写下了这封信,他饱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在信中写道:“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享福。努力吧!”

      1949年5月13日,月浦攻坚战打响,张勇所在的260团对月浦阵地发起了猛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260团在月浦外围阵地站稳了脚跟,但随之而来的是敌军排山倒海般的反扑。14日中午,敌军派出坦克装甲营对阵地发起冲击,四辆坦克肆无忌惮地闯入前沿阵地。形势危急,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的眼前,张勇奋不顾身抱起集束手榴弹冲向坦克,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战士们被张勇的牺牲所激励,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军的多次进攻。至黄昏时分,260团全团仅余120名官兵。

      张勇的妻子胡兴野是在张勇烈士牺牲两天后,才收到这封书信的。面对沉重的打击,她悲痛欲绝,在信的空白处含泪写道:“1949年阳历5月14日午于上海月浦战斗中光荣牺牲。这是他过江后最后一次给我的信。收到此信时前二天,就传来了牺牲的消息。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刺激。”

      边行军边背诵的入城纪律

      1949年5月27日清晨,天空下着微雨,听了一夜枪炮声的上海市民战战兢兢地打开家门。他们对人民解放军的名头早有耳闻,却始终未曾目睹。但很快,映入眼帘的一番景象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蒙蒙细雨中,所有的解放军都和衣抱枪、整整齐齐地睡卧在湿漉漉的沿街马路上。这一幕让上海市民感动不已,他们见过国军、日军、法军,但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这样礼貌、这样秩序井然。这一幕让人民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的严明纪律,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这一切的开始,还要从一本名为《入城纪律》的小册子说起。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南京,23日,丹阳解放,下一个目标就是上海。5月10日,陈毅在丹阳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他反复强调,所有接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政策纪律,无一例外。为了让大家牢记入城纪律,次日,一本本由三野政治部编印的《入城纪律》发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为了方便携带,随时学习使用,这本小册子印制成口袋本,封面上写着“人人熟记,人人做到”。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三野还作了歌谣。如谈及宿营和在街道上的纪律:房子不能随便住,宿营必须听指令;不准乱跑乱游逛,先要请假后出门;不准随便乱打枪,军纪森严不容情;不准沿路拦汽车,走路要靠一边行;尊重风俗和民情,城市常识要弄清等等。

      在从丹阳到上海的路上,即便是在行军途中,战士们也要将《入城纪律》的画片挂在背包上,时时背诵。一位三野的战士事后回忆道:“进上海的一路上我都在背,每天都要学习怎样入城和遵守纪律。”

      今天,擦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这份中国共产党人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一个被思考过无数遍、回答过无数遍的历史命题被重新激活:为什么小米加步枪最终获得了胜利?岁月无言,却早已给出答案。

      弄堂里秘密制作的白臂章

      在如火如荼的上海解放战役中,不仅有解放军英勇奋战的事迹,也有上海人民保卫家乡、迎接解放的故事。上海解放纪念馆展陈着这条微微泛黄却质量上乘的“人民保安队”臂章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加快了其逃离大陆的各项准备工作,破坏或大量搬迁机器设备也在其中。他们想留下一个空壳子、烂摊子给共产党。4月,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中共上海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搬迁、反破坏和护厂、护校斗争。之前各企事业单位名称不一、大大小小的护厂队、护校队、纠察队、消防队、自卫队等,统一组建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人民保安队和人民宣传队,共有10万余人。其中,人民保安队队员有6万余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工厂、学校、机关、仓库及公共场所不被敌人破坏;为解放军做向导;协助解放军维持地方秩序;监视战犯;瓦解敌军,收缴敌人武器等。

      为防止敌特、散兵游勇、地痞流氓等假冒,人民保安队总部决定在5月上旬突击印刷人民保安队臂章,统一刻制印章。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挑选了位于芝罘路、广西路路口一条小弄堂内的瑞文印刷厂来秘密承印、赶制“人民保安队”“人民宣传队”的布质臂章。“人民保安队”印白底红字,需要6万枚,“人民宣传队”印蓝底黑字,需要4万枚。

      大家凑在一块儿算了一下,单单是6万枚人民保安队臂章就需要至少75匹白布,且印制臂章所需的白布需紧急调用,再加上制作、保存和运输分送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且危机四伏。学界负责人莫振球搞到一身美军制服,穿着这身伪装、佩着“美国新闻处”工作证、开一辆美式吉普,穿过闹市,避开各种眼线,顺利完成了布料的运送任务。

      瑞文厂制作臂章常常赶工至深夜,发出的响声传至四邻。第二天警察局的探子上门查问,工人们摆出做手绢的阵势,若无其事地回答:“我伲做绢头,日里做不光,夜里向还要加个班。”很快,四五月份,全部臂章已制作完成。

      5月24日晚,解放军开始向市区发起总攻。人民保安队员佩戴臂章,守候街头,冒着枪林弹雨为解放军引路、劝降、搜索残敌,押送、看管俘虏,收集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维持社会秩序。5月25日凌晨,苏州河南岸解放,人民保安队长宁区第二大队大队长陈仲信(省吾中学学生党员)正在靠近苏州河南岸马路上值勤的时候,被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部队冷枪击中,光荣牺牲。他是牺牲在黎明之前的上海的最后一位党员,年仅21岁,牺牲时还戴着这块臂章。

      当年上海参加人民保安队的队员人数众多,那枚小小的、珍贵的、白底红字的臂章存世数量颇多。许多经历过上海解放的老人家里也都保存着这样一件“传家宝”,时不时还会拿出来,给儿孙们讲述护厂、护校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海解放纪念馆

      宝山是上海解放战役的主战场,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上海解放纪念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东侧,与“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交相辉映,由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自题写馆名,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开放。2019年,纪念馆以破旧立新的寓意完成升级改造,推出《战上海——上海解放革命历史主题展》。展览以时间为脉络,通过300余幅图片资料,143套共计296件革命文物和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真实再现70多年前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光荣岁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