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驱散瘟神的阴影 茅草抽花的时节,正是大开荒热火朝天的当儿,中了邪似的,垦殖大军中接二连三有人病倒在工地上。病倒的人被扶送回住地,第二天,扶送他的人也跟着起不来。接着,同住一处的工人陆续倒下一大片。开工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减员。不是一个队、一个场有这种情况,高雷垦区的许多农场,都传出了因病减员的消息。最严重的是海康县,这里的几十个垦殖场,场场减员,据海康垦殖所统计,减员人数占到全所垦殖工人总数的三成。有的民工中队,甚至半数以上没能出工。 病倒的工人都蜷缩在床上,发热发冷,高烧三十九度以上,冒冷汗,浑身打颤,有的还说胡话,呕吐拉稀。当地人说,这是得了瘟疫。其实是瘴疠,医学上称瘴疠为恶性疟疾,也叫“黑水病”。这病可怕,传染快,搞不好要死人。有个场在一个月里就因这个病死了21个工人。与疟疾同行的还有拉痢,得病的人好像下面缺了个开关,说拉就拉,拉个没完没了。一位老农垦说,他那个中队好多人日夜拉,人都瘦得走了样。常常是要拉了,跑都来不及,拉到裤裆里,搞得住的茅棚里臭气熏天。后来想了个办法,用畚箕装一箕细泥土,放到病人的床底下,要拉就拉到畚箕里,拉完用土盖上,拿到外面倒掉。 在人和大自然的相处中,大自然从来都不会慷慨,它在人类的索取中无奈地给他们提供种种生存的资源时,又常常恶作剧地用自身的某些缺陷给人类制造着麻烦甚至灾难。 雷州半岛的森林地带,林间深处常常悬浮着一种灰纱似的雾状物,叫瘴气。稀薄时似灶间飘出的淡淡烟雾,浓重时像弥朦大雾,让几米外的景物都看不清。瘴气会飘移,慢慢消散,也有在一个地方久久浮聚的。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雷州浓重的瘴气有云:“风薄之而不散,海荡之而不开”。瘴气为林中凝滞的湿热空气与腐殖质沤化释放的有害物质的混合,瘴气毒人,有瘴气的地方蚊虫、细菌孳生繁殖快,易发各种流行病。 瘴气是瘴疠的温床,阅历丰富的叶剑英知道。垦区还在勘测设计阶段,他就考虑到在亚热带湿热环境中的防病治病。他提醒参加勘测设计的师生们,要注意防蚊,注意饮食卫生,要天天冲凉……他要求华南垦殖局给他们每一个人发蚊帐和防病药品,给每一个勘测分队配了医务人员。 未雨绸缪却没能避免“雨”的为害,是历史条件局限了“绸缪”。垦殖进程迅速发展,几十万人在短时间内聚集在一起,后勤保障压力巨大,财力物力难以满足所需,生活设施只能因陋就简,住阴暗潮湿的茅房,睡树木枝桠搭成的床,缺少蚊帐和其它防护用品。开荒的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缺乏医学卫生常识,生活习惯也不太讲究,渴了喝河沟里的水,干活干得太累了,有的人把汗湿的衣服一脱倒头就睡……生活在瘴气的环境里却欠缺防护手段,瘴疠,就像瘟神的阴影悄无声息地在垦区降落。他们得了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有的以为是水土不服,有的把致病的环境当作是疾病本身,就说“中了瘴气”。 在恶劣自然环境与病疫的双重压力下,林业战士们仍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 任何一个大军团行动,它的指挥官都难以做到让每一个环节都全遂人意,可华南垦殖局第一副局长李嘉人却为疾病的流行深深自责。他召集局领导们开会,开门见山地做自我批评: “病了那么多人,我有责任。心里想着加快垦殖步伐是头等大事,有些事情就过问得少了,对环境卫生,防病治病,未给予足够重视。其实,这也是大事,是涉及垦殖任务能否完成好的大事。亡羊补牢,总局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大家都下去,把情况弄清,提出改进职工生活保障工作的措施。” 李嘉人开了头,其他局领导也各自诚恳作了自我检查。林业工程部队司令员、副局长邓克明表示要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说:“我说到做到,不会干打雷不下雨。” “这事还得如实报告剑英同志,报告给中央。”李嘉人说。 勇当责任,不讳失诿过,真诚坦荡,这就是我们的老共产党人,老革命军人。 总局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医护人员,分头下到垦区。 中央获知情况,迅速指示有关部门派出几个医疗大队急赴高雷垦区。一大批药品,几十万顶蚊帐经湛江中转,运到雷州半岛各垦殖场。 垦区开展了群防群治和大搞环境卫生的群众工作。 瘴疠这个瘟神的阴影终于在垦区消散,华南垦殖局领导们并没有感到轻松。深入垦殖工人中,他们深感在后勤保障方面还有不少事情要尽力做得好些。像住地条件、物品供应、交通条件、防雷设施等都要继续改善和完善。 1952年的秋天,华南垦殖局的领导们从各自的“流动办公室”回到局里开党组会,决定了几条措施:增拨基建投资,加快宿舍和道路建设,增加粮食供应点,在垦殖场开设百货店,在每个驻点架设避雷针。打那以后,避雷针成了雷州半岛的国营农场营房建设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如今,在雷州半岛,无论你走到哪一个国营农场,只要有农垦职工聚居的地方,那里都会有一个醒目的标志物——一座二三十米高的铁塔,像支承高压电缆那样的铁塔,塔顶长矛似地往上伸出杆金属棍子,那就是避雷针。 高雷垦区控制住了流行病的情况汇报到叶剑英那儿,叶剑英在表示赞许的同时想得更远,他提醒华南垦殖局的领导们:防病治病是长久的事,要加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海南那边也得注意,那里也是属于高疟地区。”叶剑英说,“我可以向中央报告,争取更多的支持,但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 1952年12月,中央把第四防疫大队调给华南垦殖局,华南垦殖决定把它配给海南垦区。不久,叶剑英从广州调来一间有100多名医护人员的医院,又指定由广州市和汕头市为垦区代培护士800名。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