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书,陪伴我度过了寂寞岁月

时间:2019-03-20来源:原创 作者:余杰 点击:
四十年前,我从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变成了国有企业的职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是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只是有了一个好爸爸,幸运。因为我不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的。当年为了解决大批滞留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回城,出现了一个政

四十年前,我从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变成了国有企业的职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是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只是有了一个好爸爸,幸运。因为我不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的。当年为了解决大批滞留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回城,出现了一个政策:老子退休,儿子顶替。
假如说,没有大规模的知青大返城,我也许会在“广阔天地”里一直到老;假如没有“顶替”的政策,我也许与许多知青朋友一样,一踏上故乡的土地就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命运啊就是这样在捉弄人。
从云南农场回到上海的第二天,我带着渴望新生活的激动就去厂里报到。一到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知青大军。
这是某某人的儿子,这是某某人的女儿。他是从黑龙江回来的,他是从江西回来的等等。也有从未离开上海的小弟弟小妹妹。中学毕业,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让子女顶替。这毕竟是国有单位呀,全民的,响当当的工人!谁肯放弃这样的机会。有人甚至说,还读啥书啊,弄不好再来一回上山下乡咋办?

厂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有些招架不住。所以就让我们回家休息几天,到时统一上班。
我希望休息几天。回到上海了,心里高兴啊,可以到处去走走,看看这些年来上海的变化。看来看去,还是老样子。搞了十年的“革命”,江河依旧啊。
干啥呢,还是像在云南农场里度日一样,靠读书来打发时光。我躲在家里看看书,心里却在惦记着从云南寄回来的书。
书,那是我在上山下乡寂寞时刻打发时光的“粮食”。
离开云南农场的时候,我什么也没带。我唯一的东西就是书。托运吧,又是汽车又是火车很麻烦。我就跑到邮局,把自己的书都寄回去。当时的寄书算作印刷品,人民币三分钱一斤,多好呀。
打包,送到乡村邮局寄出,多余的送给留守在那里的朋友们。轻轻松松地整装待发,想象着回到城市的新生活,多美。
当1976年10月以后,我突然发现有着读不完的书。先前的十年看戏只有八个,读书只有《金光大道》一类“高大全”的书刊。虽然私下里阅读了不少知青朋友传阅的“禁书”,仍然感到不解渴。
1976年10月以后,书店里再也不是领袖著作“撑门面”了。一大批曾今被列为“封、资、修”的“毒草”迎来了开禁的一天。所以,人民从心底里会发出“春天来了”的赞美声。那时,我把工资的大部分用于购买“解·冻”的书刊。对于一个“小学本科毕业生”而言,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真的是如饥似渴啊。
一天邮局的投递员来到我家说,你从云南寄来的书到了。我问他,书呢?他说,太多了,自己到邮政总局去拿。他把一张通知书交给我就完事了。
没有办法,我只好去借了一辆黄鱼车,跑到四川路邮政总局取书。满满地装了两车书回来了。妈妈唠叨:你们弟兄两个都是书,这家里怎么放的下?爸爸出主意:两个人的书对照一下,重复的就送到福州路旧书店卖掉。
好主意,我和弟弟忙了整整一天,把书理清楚。多余的书都处理了。
书也回家了。我实在是很高兴。要知道,是这些书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些艰苦的岁月。对于书,我有着特殊的感情。从我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来看,数理化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文科方面的知识可以靠自学。在农场的岁月里,除了干活,我就埋头读一些文科方面的书籍。以至于今天,在知青聚会的时候,一位好友说我,那时看你很傻,就知道看看书写写字,现在想想你是对的。其实,不是我先知先觉。我去农场后,父亲每次来信都关照我要好好学习,多读些书。数理化是需要有人教的,历史、地理、哲学等文科知识可以自学。弟弟来信与我的交流大多数是谈谈学习上的体会。久而久之,在农场枯草无味的文化环境里,我自己开辟了一片绿地。天天播种,总会有结果的。
等到上班的时候,我到财务科报销回城的费用时遇到了麻烦。出纳看了我的邮寄书刊的费用后,说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她叫来财务科长请示如何处理。财务科长听完我的讲述后,问道:你真的有这么多的书?我说你如果不信,可以到我家里去看。
财务科长笑了笑说,我早就知道了,相信你的。
原来,他是与父亲一样的“难·友”,1957年的时候一起戴了顶“扩·大化”的帽子。他和蔼地对我说,你们这批顶替进厂的人,十年没有读过书了,可惜啦。好好读书吧,国家开始搞“四化”了,需要知识啊。
出纳很快为我办理了报销手续。我记得当时还跟她“算账”:如果我把这些书托运回来,费用会很高。寄回来,麻烦了邮局,也算是为企业省下了费用。
一段插曲而已。不久,厂里的人知道了有一个“奇怪”的知青,书多。
工会主席找到车间,让我帮着写几位先进生产者的事迹材料;
劳资科长找到我,让我帮忙起草厂里劳动纪律大整顿的规章制度;
宣传科长找到我,让我为厂里的黑板报写稿……


但亲人们都“反对”——
我的师傅一看这些人来到车间,会立马把难活交给我说,这个模具制作很难的,好好学本领。
父亲婉转地说,你是模具钳工,这可是技术活,好好学。
以后谈恋爱结婚了,老丈人也是干模具钳工的。他告诫我,手里有了一门技术,走遍天下有饭吃。
唉,结果呢,我都“违背”了他们的愿望,走上了一条与文字打交道的“不归路”啊。那是后话了。
我怀念八十年代,怀念那些个与书相伴的日子。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