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从1979年始,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支边青年开始了迟到的上访。这还是受了“文革”中下来的上海知青的启发。为回城,他们当时闹得特别凶。于是,这些北京支边青年也陆续回京反映情况了。后来,上面终于发来文件,说当年把老于他们这批人放在三类人中是错误的。从此,这批人中在当地找了老婆的可以正式安置工作了。 当时,这些人还没有产生回北京的念头。不是不想,是不敢想。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想把骨灰埋在家乡的土地里啊?可一想到当年灰头土脸被押送来的情景就不寒而栗,不敢继续做回去的美梦。 自打安置了老于他们这些人,“文革”前从部队转业和流浪到当地的老支边们不干了。他们说,怎么这些北京渣滓倒混得比我们好?上海知青闹着办回上海,老支边闹着改善自己的处境,随着政策逐渐松动,眼看着上海知青一个个走了,老于他们的心也开始浮动。 但1986年前这批人中办回北京的极少,从1986年之后,他们才陆续回到北京。户口却一直解决不了,在京城只能当黑人,或是泡在家里,靠高龄的双亲及兄弟姐妹吃饭,或是偷偷打点儿零工混口饭吃。一边混着,一边上访,想着引起北京市委的重视,以尽早解决他们这批人的问题。 大约领导也是两难,按知青政策解决吧,他们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青;按支边处理既没政策,他们又不是敲锣打鼓自愿去的,而是被枪杆子押着去的。 老于从1990年开始上访。可信访办回答,凡北京市公安局处理的,一律不平反,你就别耽误时间了。我们只针对冤假错案。告诉你实话,你的问题确实解决不了,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了,那就解决户口吧,老于又开始往公安局跑。他前后共跑了3年零2个月,一共开出了23个证明,有原开除他单位的证明、现在所在农场的证明、派出所的证明、老婆孩子情况的证明、接收人证明……共盖了19个公章。 当时全国的兵团都已解散,只有新疆建设兵团尚存。但人浮于事,相当一个农工要养四个人。这些人已不再是壮劳力了,老的老、病的病,残的残,兵团也就对这些人发了慈悲,大开绿灯。直到1994年北京市正式下发了文件,这一遗留问题才终于得到解决,老于和相当一部分新疆支边青年的户口落户到了北京。 老于在北京等待的时间不算短,整整八年。但比起撂在荒漠的青春和壮年,也不算长,比起整个太阳系形成的时间甚至连一瞬间都谈不上。 老于的户口是以退休人员的身份落在北京的。刚开始,退休金每只有300多元,根本养不活他和上学的儿子。 因为从小喜好艺术,老于对照相蛮在行。万般无奈,他只有向亲戚借钱,买了台照相机,非法到天安门去给游客照相。 这些年,北京一直是旅游旺地,人比蚂蚁多,生意好做。特别好的季节,他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平均下来,一天怎么也能弄个纯利四五十元。 在天安门给游客照相的,有不少是外地人,有的投机取巧,使用假胶卷。本来,照相不申请工商执照就是违法,再加上用的又是以次冲好的劣质胶卷,警察和工商局当然要管。第一次客气,可能仅是罚钱;第二次再看见熟面孔,说不定就把相机没收。相机等于照相人的饭碗,当然不能轻易脱手,一挣绷,挨顿打也是有的。 老于因是北京人,亲不亲的总算老乡,管理人员对他也就比较客气。第一次把他带走,仅罚了十块钱。以后再见着他,就绷着脸说,再看见,别说没收你的相机!老于这时就点头哈腰对他们咧嘴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折腰。 为了生计,不干行吗!别说下次,就是下个月,也得在广场上坚持啊。 1998年广场翻修后,摊位固定了,生意开始变差。后来,管得越来越严。再下去,甭管是不是北京人,相机早晚得被没收。老于只好收摊儿。算起来干了仅一年多。他又开始卖花,卖蛐蛐,鼓捣假古玩。一到天暖和了,他就到山东等地去批发蛐蛐,然后到北京来零售。每年夏秋挣上点儿钱,闹好了,有时能相当于一年的工资。就这样,凑合维持着他和儿子的生活。 看着老于满屋子不像样,又满满当当的东西,竟连一块写字的地方都腾不出来。我奇怪,他那一本厚厚的书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写出来的? 抬起头,瞧着老于坐在上铺的儿子。他仍旧在冲我们憨厚地微笑,显得特别真诚,却有几分木讷。“支边青年”的称呼几乎已被历史所淹没,但愿被遗忘的部落不会生出又一群被历史遗忘的后代。 2002年6月14日 后续: 拜访老于一年多后的早春,我们几个朋友又去过他家。他这次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是让我们去庆贺新居的。新居在后海边,位置相当好。虽是廉租房,只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但自己又接出一间,显得比过去宽敞多了。家具还是过去的家具,基本没添置什么,已完全是一种旧貌换新颜的感觉。据他说,除500块工资外,公家又补助他300元,这300元正好够他租房子的租金。言谈间他透着知足,我们也都替他高兴。 可是,老于儿子的工作还没有着落,高不成,低不就。想起这点,我们又替他着急起来。后来,我曾介绍他到一个朋友的饭馆去打工。因为活儿累,他干了几天便辞工不干了。不久,又听说他儿子在超市找了份工作。 有个朋友对我讲,北京生活花销太大,两个人付廉租房租毕竟比个人的压力小。或许,这也是老于再婚的原因之一吧。但听说老于的老伴儿对他不错。 希望老于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2008年1月29日 文章来源:逍遥著《燃情年华》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