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往事如歌(三) 在绵绵的冬雨里

时间:2018-03-30来源:苏州知青原创 作者:周伟红 点击: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冬日,在立新坝筑好三年之后。 天还没亮,连队的钟声就敲响了,食堂里也已经开早饭了。收拾好工具,吃了早饭,我们十三连的全体知青就从连队出发了。 男生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铁锹。这是南通、海门地区特有的挖泥工具。锹体大约有50厘米长,2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冬日,在立新坝筑好三年之后。
 
      天还没亮,连队的钟声就敲响了,食堂里也已经开早饭了。收拾好工具,吃了早饭,我们十三连的全体知青就从连队出发了。
 
       男生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铁锹。这是南通、海门地区特有的挖泥工具。锹体大约有50厘米长,25厘米宽。锹面呈弧形,锋利无比。挖起来的泥块大约50--60斤重。女生每人都肩挑一副泥篓子。我们大约要步行五华里的样子,才来到了立新坝以外,新长出来的一大片滩涂上。前面是茫茫的长江水,后面是高高的立新坝。这片滩涂足有上百亩之多,站在上面,感觉很辽阔。
 
      此时二十五团团部领导,早已为各个连队划定好了区域,就是要在这片滩涂的最外沿,筑一条大堤,把这一大片新冲积出来的滩涂,围进我们二十五团的辖区之内。选择枯水期,围堤筑坝是最合适的了。
 
    这一大片滩涂,在涨潮的时候,是淹没在江水之中的,只有在退潮时,才露出江面。像这样的枯水期就有1--2个月,一直露出在江面之上。所以要筑一条大堤,把这一片滩涂围起来。这样涨潮时,水就不会淹进来了。
 
       我们跟着连长,走到了自己十三连的区域,并在一边静静地等待着连长,为我们各个排分配任务。没多一会儿,各个排的任务也就分配好了。这时天开始下雨了,  蒙蒙细雨如牛毛,如花针,密密扎扎地飘落下来。当时我们都没穿雨衣,任凭细雨打在头上、脸上、棉衣上。不一会儿,头发上的雨水早就结成了冰花,好在棉衣吸水,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湿透。
 
       挑泥开始了。男生负责挖泥,女生负责挑泥。一把铁锹三副担子,组合成一个小组。各个排也为每个小组按排好了任务。筑堤要求的是泥的数量,与速度。我们女生的泥篓子里,每边是放一块长方体的泥块。刚挑上肩的时候,足有一百多斤重。但由于挖起来的泥,有三分之一是溶泥,三分之二是沙泥。溶泥在挑着走的过程中,会从泥篓子里漏掉。这样等你走到倒泥的地方,泥的数量就变少了。所以,在挑着泥担子走的过程中,速度很重要。还有就是脚踩下去,抬起来慢的话,脚就会在溶泥中陷下去,很难拔出来。所以我们为了提高速度,都把雨鞋脱了,光着脚在泥水里奔跑。男生加快挖,女生拼命跑。由于出劲干,里面的衣服全被汗水浸透了,一点也不觉得冷。
 
       雨还在下,高音喇叭里唱着毛主席语录歌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给我们无限的鼓舞。男生挖的更快,为我们女生装的泥块也更大了,我们女生也跑得更快了。有几个女生摔下去,站起来; 再摔下去,再站起来。浑身上下全是泥浆,我们戏称她们为“面拖蟹”。
 
       夜幕拉开了,雨也渐渐停了。天幕上挂满了眨眼的小星星,弯弯的月儿,仿佛在向着我们微笑。我们的头发上全是冰花,用手轻轻一拍,冰花直往下掉。小辫儿成了冰麻花,棉衣也结成了硬硬的铠甲。里面的衣服湿漉漉的,能拧出水来。那时年轻,不懂苦,心里只觉得甜甜的。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写满笑意,因为我们看到大堤在増高。连队与连队之间的大堤在连接,在合拢。这一大片土地,又能为我们二十五团,増加好多好多的丰硕成果。
 
       后来,在回城的工作中,我还能常常想起这段艰苦的日子。也感恩这一段磨砺了我心智的岁月,因为她让我学会了负责、担当、与坚强。
 
 

于宁逸(1970年6月30日摄于江心沙农场场部。虽然农场距南通不祘远,于宁逸却一心赴在生产上,不知不觉已一年多没回家,怕家中惦记,拍了这张照片寄回家。)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