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难忘的一段煤矿生活

时间:2016-02-26来源:原创 作者:孔繁铉 点击:
下乡知青中,很少有过煤矿生活,我却是其中的一个。生与死的经历,没齿难忘。 时间追溯到1970的秋天,分场领导传来指令,一分场一连大部知情前往黑河农场分局煤矿。由两位老干部领队,先到七台河市国有煤矿进行培训。脱离农业,去工矿工作。消息传来,一片欢


 下乡知青中,很少有过煤矿生活,我却是其中的一个。生与死的经历,没齿难忘。
时间追溯到1970的秋天,分场领导传来指令,一分场一连大部知情前往黑河农场分局煤矿。由两位老干部领队,先到七台河市国有煤矿进行培训。脱离农业,去工矿工作。消息传来,一片欢腾。
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七台河市。顿感陷入了一片煤海之中。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国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这两句课本上的话。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1958年大跃进,经济建设急需燃料,七台河煤矿得到开发。从此,一片荒地变成了一座新兴城市。
当年,咱还都是20来岁的小青年,没有煤矿工作的经验,为了确保安全,上级决定先安排咱到当地“安全”系数最高的煤矿去培训。时间太久,记不清那个煤矿的名字了。矿区工作,工资随之调整。为三级工,工资是42.50元。下井费每班1.10元。加班高产另加补贴。下井时每人发一块甜面饼,净重3两。高产加班,再加一块。粗略算来,每月收入百元以上,在当时属高工资。不了解矿工生活,不知天高地厚,伙伴们那个高兴啊!我因身体原因(档案中有记录),未被允许下井培训。
不几天,下过井的同事告诉我:井下很潮湿,很黑暗,很低矮,有的地方要爬行才能通过。有的搞爆破,有的挖煤,跟着老矿工,用短铁锹把煤装入煤车。每个班都有指标,完成了才能升井休息。矿区管理很是混乱,个别人甚至把雷管丢到炉子里,当鞭炮放着玩。我因为无聊,常跟着他们下井,实地了解了不少情况。矿灯室清一色的女性,发灯和充电是她们的工作。
那天,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阿斌兄弟俩因违反安全规章,擅自搭绞车下井,结果两车相撞,被活活地挤死。兄弟俩下乡后,只回过上海一次,就这么死了。知青们都很悲痛。事故接二连三,有的手脚被砸,有的脑袋被砸,血流满面……这么多工伤,让人深感恐惧。
新兴煤城——七台河市,仅有一条街,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综合性菜场,一家电影院,两三家饭馆。有空我常到老矿工家去唠嗑,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过得很是清苦。住的是千篇一律的茅草房,屋内一张土炕,两三只硬木箱,打开一瞧,几件四季衣裳,别无他物。老矿工开心剖肚地说:矿上劳动,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采煤无技术,活命、保命就是最大的技术。谁知道不幸哪天会降到自己身上。我的全副家财就是手腕上的一块进口表,其余都安然地放进肚子里,才安乐。老矿工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以后,我便与同事整天泡在饭馆里取乐,打发时间,消磨光阴。
没过多久,我被调往辽河农场局茄子河煤矿(简称山上)。矿领导曾是北郊农场(北安农场)和花园农场的一、二把手,12、13级的老干部。别看他们级别高,与咱知情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膝交谈,毫无架子。茄子河地区聚集了众多的地方矿产,满山遍野都是矿井,却无任何设备,全靠手提肩背。在老干部的策划下,我们手拿麻袋,下井体验生活。电灯一直拉到坑道深处,坑道煤层用一棵棵树木支撑着。在井下约50米处,依据个人体力,用铁锹把煤装进麻袋里,再往上背。煤块压在脊梁上一阵阵地疼……就这样要来回背好几趟。那段背煤生活,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后来,二劳改背煤,我做监工,还给他们发劳工牌和记分。
短暂的煤矿生活,使我懂得了矿工的艰难。每当媒体报道矿难,我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城市的每一吨煤,每一度电都是矿工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啊!“节能减排”,中央的号召意义深远,正当其时。不仅减少伤亡,还能节省资源,保护生态。多好啊!“节能减排”,多开发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一点一滴做起,既改善环境,又造福人类、造福后代,多好啊!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