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怀念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间:2015-12-03来源:原创稿 作者:暮耕老牛 点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风云变幻、激情燃烧的年代。首先,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工商业改造和三反五反运动,对外,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国内经济日益好转,社会秩序日益稳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十分高涨。还记得那时阿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风云变幻、激情燃烧的年代。首先,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工商业改造和“三反五反”运动,对外,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国内经济日益好转,社会秩序日益稳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十分高涨。还记得那时阿爸在饭后与后楼吕家伯伯闲聊时,说起抗美援朝时捐款买飞机时的激动之情,说到荣毅仁家族工商业改造时的表现时的眉飞色舞。我后来也去淮海路上锦江饭店南楼看过“三反”“五反”的成果展,那时别说贪污个几千上亿万,哪怕只有十几元都要被查处。那确实是个人人廉洁的年代。
但与此同时,“左”的倾向也开始抬头,尤其是以“反右”及大跃进为代表的各种运动,以及后来以“九评”为代表的国际论战,逐渐使得从上到下的中国人失去了应有的冷静,头脑愈加发热,为后来的那场浩劫留下了祸根。
我刚入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反右”及大跃进运动。说实在的,“反右”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并无什么切身的体会,那是大人们的事,而且我们家中也没有人受到冲击;而大跃进运动我们却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而且亲身参与了其中。
大跃进和总路线、人民公社共称为“三面红旗”,是当时激励人们奋进的号角,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当时全体的中国人民是怎样自觉的投身于其中的。1958年的5月16日,中央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中央的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而钢铁建设的目标就是钢产量为“1070万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学校,许多地方都建起了小高炉,全民炼钢,人人都成了“炼钢工人”。小高炉四起,于是各种“原料”成了稀缺品。何为“炼钢的原料”,只要是铁就行。这样一来,弄堂口、大户人家、各大单位的铁门折了,各家各户的铁锅砸了,所谓的“废铜烂铁”捡光了。
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捡“废铜烂铁”。于是,我们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在街道里弄犄角旮旯里搜寻,哪怕是一枚小铁钉一颗小螺丝也不放过。这中间还要和家长和邻居和同伴“斗智斗勇”,设法要让家长邻居把不舍得的铁东西拿出来,要让同伴能把看到的“原料”实行分享。随后,我们把收集到的原料统统集中到学校的收集处,再统统填入小高炉的肚子中,最后变成毫无用处的钢不钢铁不铁的渣渣和疙瘩。当然,这对于那个“1070万吨”自然是毫无帮助的,也是毫无用处的。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们为何会对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没有任何用处的事情干得如此的激情澎湃--这就是所说的狂热吧。
但这种热情也确实起到了相当不错的作用。那时的邻里之间是十分和睦的,不同身份的人没有相互之间的防备、纠葛和冷眼相待。如果有一家包了馄饨,那么一个楼里的其它各家的餐桌上也一定会出现一大碗飘香的馄饨;上班时遇到下雨,你不用担心晒在外面的被子衣服会淋湿,因为邻居早帮你收回家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就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报道中所说,只要一方甚至一人有难,就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和帮助。在学校里面,只要有一个同学家庭遇到生活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手来帮助,从来不会有谁因为上幼儿园上中小学的事而犯难发愁。
当然还有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也许是刚从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和许多运动一样搞卫生走的也是“人民战争”的模式。每到周日下午,只要居委会小组长一声下,各家各户都会纷纷走出家门,积极投入到大扫除中来。我们家门前有一大片空地,是我们夏天纳凉的好去处,也是我们孩子平时玩耍的好场所。空地中有一口井,井上有个铁盖,随时可以打开。夏天时我们常常打来井水浸西瓜,浸出来的西瓜吃在嘴里十分凉爽,可以起到冰镇的效果。后来怕发生危险,就加上锁了。每到大扫除的时间,这口井就成了我们取水的好出处。大家拿桶的拿桶,带盆的带盆,冲的冲,扫的扫,很快就将地面冲扫得干干净净。尤其是那些死角,也被大家弄得尘灰不留。那时的目标就是要无积水,无垃圾,以消灭蚊蝇的滋生处。
说到消灭蚊蝇的滋生地,就要讲到除“四害”运动了。除“四害”,最初的提法是消灭蚊子、苍蝇、老鼠和麻雀。当年有首儿歌就是唱这个的:“六月里的癞痢真苦恼,苍蝇叮来蚊子咬。人民政府来号召,消灭四害最重要。哎哎哟,癞痢听了哈哈笑。”
学校下达给我们小学生的任务是消灭苍蝇,于是我们人手一个苍蝇拍,到处找苍蝇打。打完后装在火柴盒里,装满了就交到学校,由学校统一销毁。每个人的进度是有统计的,这就在我们同学中间展开了竞赛。下了课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比谁打得多,也会商量放学后去哪里打。
打老鼠则是和大人一起进行的。那一次在我们家的楼梯拐角下打的老鼠情景我一直记得。楼梯拐角下的空间是楼下人家储藏东西的地方,里面摆了很多的杂物。这里靠近自来水笼头的排水沟,于是就成了老鼠们的乐园。尤其是那里摆放的几个大缸,常有老鼠窜进窜出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在楼下张家大哥(裁缝铺曾经的小开)的带领下,开始了灭鼠行动。我们先把楼梯下的杂物一一搬出,随后再清理缸中的东西。缸里东西越清越少,老鼠们感觉到危险的临近,纷纷开始跳窜。我们赶忙拿起手中的拖把笤帚等工具,见鼠就打,多只老鼠就这样毙命了。还有一窝的小老鼠,也在我们的“毫不留情”中命归西天了。那天,战果累累,成绩可喜,我们楼里鼠患也得到了缓解。
除“四害”最热闹的当属消灭麻雀。消灭麻雀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不理解的,那时的理由是麻雀吃粮食,因为每到秋收时,麻雀不仅吃地里的粮食还吃晒谷场上的,这对于那个缺粮的时代来说是多么的可恨,所以必须要除去。
我曾参加过一次灭麻雀的行动的。一清早,我们各楼梯洞中的居民就来到各自阳台上,我和几个年纪轻的还爬上了屋顶,大家手里有的拿着镗锣、脸盆,有的拿着竹竿、旗子,整装待命。市里统一行动的时间一到,大家有锣的敲锣,没锣的敲脸盆,手执竹竿和旗子的就不停地晃动。只见,天空中成群的麻雀慌不择处地乱飞。刚想个屋顶停下来,就被那里的锣声惊起;刚想在树梢上歇息,马上又被竹竿赶走。就这样不停的飞不停的飞,累得飞不动了,便一头栽了下来,成了灭害的战利品。这一天以后,上海的天空安静了许多,再也难以听到往日热闹的麻雀叫声。后来人们意识到麻雀每年吃掉的害虫要远比吃掉的粮食多,就把它从“四害”的名单中去掉了。也在害虫实在多,添上臭虫或蟑螂就可以继续构成“四害”的名称了。
应该说当年的除“四害”运动成效还是显著的,至今,臭虫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苍蝇在很长时间内也曾消失,蚊子的数量也少了许多。下乡期间,有外地的朋友到上海来玩,都对上海没苍蝇少蚊子感慨万分。只是这些年苍蝇蚊子好像又多了起来,也见不到当年那样让害虫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情景了。
说心里话,真的怀念那个人心向善、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没有过左的害人东西,那是多么理想的年代。
—————————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