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口述 >

老知青自学成才当上了翻译家

时间:2022-02-12来源:中华知青作家学会理事会 作者: 邢 亚 军 点击:
国人很少自己称才。不是虚伪,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古时见面时都称呼自己是不才,小可,是不是人才,留给对方去说。朱蕴忠先生认为自己是人才,引起我的注意和好奇。看了他的文章,觉得他并未自夸,因为他确实是个人才。他的成才之路没有捷径,反而是处处荆棘

朱蕴忠与妻子
  国人很少自己称才。不是虚伪,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古时见面时都称呼自己是“不才”,“小可”,是不是人才,留给对方去说。朱蕴忠先生认为自己是人才,引起我的注意和好奇。看了他的文章,觉得他并未自夸,因为他确实是个人才。他的成才之路没有捷径,反而是处处荆棘,全部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奋斗,终于成为一个外文翻译工作者,了不起!
 
  1964年初中即将毕业的前夕,班主任对他说你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要做好上山下乡的准备。于是不满17周岁的他去了苏北子午河畔的农业试验站,一去就种了25年的棉花。他说自己真的是扎根农村了,因为他娶了一个苏北的老婆,还在那里生了孩子。如此看来,朱先生的生涯并无鲜显之处,甚至在世俗的眼光里,不过是一个没能回城的倒霉知青罢了。
 
  殊不知朱先生小学三年级时就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长大了要当一名翻译家。有梦想的人在没有梦想的人看来,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因为追梦人总是超凡脱俗。朱先生耕田时,唱着日本歌曲吆喝牯牛,老农工摇着头说这人跟鬼讲话呢。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残酷的生活压力,碾碎了多少人的梦想!而朱先生的心里,永远有一朵梦想之花,尽管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但是这朵小花却在他的胸膛里渐渐长大,于是我知道了梦想是有力量的。
 
  朱
刚到农村时,带的是中学读的俄语课本。听说一队知青安装了半导体收音机,就在晚上跑去知青宿舍听上几句俄语广播。1970年“一打三反”时,他因为“长期偷听敌台”,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押上了盐城体育场万人批斗大会。而最让他难受的是,所有的学习课本都在抄家时丢得一干二净。1979年他获得平反,又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恰在这时,江苏广播电台开办了日语讲座,他紧紧地抓住了这个盼望已久的机会。这时的他已经娶妻生子,不久就改革开放,他又承包了60亩棉花田,家里家外的压力非常沉重。常言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朱蕴忠背着收音机下棉田,边干边听。出工收工走在路上,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背课文,做造句。调整吃午饭的时间,和日语讲座同步,边听边读边做记录。晚上拣棉花的同时听电台的对日播音节目。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学习精神,朱先生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他拿到了《现代日语》和《翻译实践》的结业证书。先后获得了助理翻译职务任职资格和日语翻译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在实际应用中,他可以和上海华东师大的日本留学生口语交流,可以担任随团翻译出国访问,可以在华交会上直译合作意向,可以在中日文化经济团体交流中同声口译。最后经中国外文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全体评审评议认定,朱蕴忠先生具备副译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朱先生还有许多成功的事迹写在文章里,我不必一一例举。我觉得有梦想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是丰满的。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人,他的精神力量永远是强大的。而经历过苦难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他的幸福指数是无法估量的。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借用一句古诗结尾:寻常一样窗前月,总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简介
 
邢亚军,辽宁沈阳老知青,中华知青作家学会理亊会理事。


 (附:以下为朱蕴先生获奖文章:
  我是至今扎根在苏北的无锡知青,喝的是苏北水,吃的是苏北粮,讨的是苏北老婆,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北人,当年“广阔天地炼红心,上山下乡扎忠根”的一切豪言壮语,都已被我的行动所实现。
 
  我出生在太湖之滨的无锡市,小学三年级春游,在鼋头渚邂逅了一位俄语翻译。那俄语翻译能讲两国语言的才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幼小的心灵里从此萌发出:将来长大了,也要做翻译的梦想。
 
  初中时代,我在无锡市七中学习的是俄语,为了实现我做翻译的梦想,我加倍勤奋,俄语考试成绩,几乎都是100分。初一下半年开始,我就能用俄文与苏联学生通信。没有钢笔,我用剪刀将鹅翅膀毛的毛管,剪成笔尖,作为蘸水笔:没有墨水,我就到学校医务室,讨了些紫药水,代替墨水,写出来的俄文,相当漂亮。为了积攒邮寄费,初中三年,我被饿昏六次。即便如此,初二期中考试,俄语、几何、代数,三门课,我的考试成绩都是100分。
 
  1964年的上半年,还没中考,班主任孙老师就对我说:“朱蕴忠,你虽天资聪明,成绩不错,但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你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上山下乡的思想准备。”言下之意,上山下乡是我唯一的选择。
 
  1964年9月13日,我十七虚岁,戴上大红花,背着一包行李,与其他两百多位知青,一起在无锡市文化宫码头上了船,经过两天两夜航行,来到了黄海之滨子午河畔的新洋农业试验站。从此,我在那里整整种了25年棉花田。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我的学生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繁重的劳动、永无休止的开会、以及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
 
  当我听到一队知青安装了半导体收音机,能够收听到俄语广播时,心中怀着翻译梦想的我,不顾白天劳动的疲劳,夜里跑到一队知青宿舍去,为的是能够听上一言半语的俄语广播,不料,“一打三反”运动中,不仅抄家没收了我所有的书籍,还诬陷我“长期收听敌台”。1971年4月29日,我被押上盐城体育场的万人大会,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长期过着“锹如银,裤如裙”的悲惨生活。
 
  1979年元月,我获得平反后,方能重新自学外语。
 
  恰巧当时,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日语广播讲座,我为自己能够在黄海之滨,通过电波,学习到复旦大学日语教研组编写的教材,感到十分幸运。这对我来说,是个久盼的机会。因此,不管学习条件多么差,肩上担子多么重,外界舆论说得多么难听,我排除万难,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自学下去。
 
  三中全会后,新洋试验站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夫妇俩承包了60亩棉花田。承包60亩棉田,带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还要自学外语,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不管多么繁忙,我从不间断自学。直至将日语广播讲座四册教材,学深学透,每篇课文都能背诵出来后,我再插班参加苏州市桃花坞职工业余学校《现代日语班》函授。
 
  在参加日语函授的27次作业、考试中,我23次获得了100分。并且,以闭卷考试100分的成绩,拿到了《现代日语班》的结业证书。接着,我又通过函授,拿到了该校《翻译实践班》的结业证书。
 
  为了解决学习与劳动的矛盾,我将吃午饭的时间,推迟到收听日语广播讲座的时间:一边吃饭,一边收听日语广播讲座。并且,还要不断地模仿、跟读、做记录。
 
  劳动时,我将收音机背在身上,一边劳动,一边收听日语广播讲座。并且,还要不断地跟读单词、句子和课文。
 
  平时,我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日语,或者背诵课文,或者自问自答,成者用日语举一反三地造句,旨在培养出自己的日语思维。
 
  晚上,我一边拣棉花,一边收听北京广播电台的对日播音节目。当我在日语节目里听到“日本の文部省か教科书を改竄ょゐこと(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的消息后,我马上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身份,用日语发表演讲,要求日本文部省官员进行反省。
 
  我将演讲稿录制成磁带,寄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对日广播电台。
 
  不久,我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广播电台从北京45支局寄来的挂号信。
 
  拆开硬板纸信封一看,竟是回赠的两盒磁带。
 
  放进收录两用机一放,居然全是动听的日语歌曲。
 
  于是,我很快就学会了唱《北国之春》等日语歌曲。
 
  有一次耕田时,我见老牛不来劲,就放开喉咙,唱起《北国之春》来吆喝。
 
  有位姓沈的老农工,听到我唱日语歌,就停下来在田头等我。
 
  我耕到田头时,老沈皱着眉头问道:“朱蕴忠唉!我就弄不懂,你承包几十亩棉田,一天忙到晚,不哭就是好事了,亏你还唱得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说:“人各有志,兴致来了,就唱唱呗。”
 
  老沈摇着头走了,嘴里说道:“痴子、神经病……”
 
  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讥笑声一片。
 
  有人说:“朱蕴忠神经有毛病!整天跟鬼讲话。”
 
  有人说:“朱蕴忠大脑不正常!”
 
  也有人当面嘲弄说:“朱蕴忠唉!盐城打电话来,请你去做翻译呢!”
 
  面对闲言杂语,我始终以实干代替舌战,从不与人争论。
 
  我晕倒过桌前,休克过田间。但是,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我自学成才的决心。
  
  1986年冬,我在上海华东师大聘用期间,就能用日语与日本留学生对话交流,该校的研究生们,一致建议我出去担任日语翻译,帮我印刷了100张印着“现代日语翻译 精诚为您服务”的名片。
 
  1987年1月,我发出第一张名片,就被盐城市无线电元件厂聘用,不到两个月,我就翻译完十三万字的日文资料。并且,担任了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田中敏雄主任的商务口译,担任了日本制钢所山本淳先生来厂售后服务的口译,获得聘用单位的好评,1987年9月,我在工贸合营盐城胶鞋厂,担任日本福山橡胶株式会社生产十万双教育鞋的现场口译时,引起了盐城新闻媒体的关注。
 
  经过记者现场采访,1987年10月24日《盐阜大众报》在头版位置,以《为伊消得人憔悴——记自学成才的翻译朱蕴忠》一文,对我自学成才的故事,作了长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影响,聘用单位与日俱增。
 
  1988年10月,我担任大丰飞轮厂与日本前田工业株式会社技术交流的口译时,引起了当时大丰县人事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过当时大丰县人事局韩玉鹤、组织部顾俊发、人才交流中心树苏芳等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合考察组的调研考察,以及对我三个月的翻译试用,1989年1月,我被大丰县人事部门作为第一个急缺人才引进,安排到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担任日语翻译工作。
 
  1989年10月,我作为研修团的随团翻译,出国到了日本东京等地。
 
  回国后,我亲自钻进炉膛,一举筑成功我国第一台Unicase回火炉和加热炉,为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年缴国家税利1000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自学成才的故事,也被《扬子晚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中国劳动人事报》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
 
  1990年12月,我获得了助理翻译职务任职资格。并且,兼职担任了大丰东方时装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日语翻译,为大丰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1992年,我报名参加江苏自学考试,在合资公司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必须到七里外的造船厂去指导筑炉、妻子剖腹产等不利条件下,我当年一举通过中文专业七门课程的考试。通过自学考试,1994年6月,我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相当于一年读完高中,一年读完大学,被大丰市有关部门邀请去做自学考试经验介绍。
 
  1994年3月,我调到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工作。到岗第三天即参加华交会,开馆当天与日商小林登先生签订了二十万美元的沙蚕出口合同,结束了大丰外贸从来没有与外商签订合同的历史,打开了盐城地区对日出口沙蚕的大门,历年被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1996年,我在54天时间里,以93分的成绩,通过了晋升日语翻译中级职称第二外语江苏省职称外语俄语的考试;并且通过了合格率仅仅只有28%的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的统考,以及旅行社综合业务考试。从此,我被周围的人们称作为“考试专家”“活电脑”。
 
  1997年,我获得了日语翻译中级职称,以及外销员资格等证书。
 
  1997年9月26日,记者郁群先生在《上海老年报》月末版头版“社会写真”栏目,以《我的事业从五十岁开始!》为标题,报道了我自学成才的故事。
 
  不料,1998年1月,整个大丰外贸系统偏偏就让我一个外销员下了岗。那年,我正好是五十岁。于是,讥笑声四起。
 
  有人当面笑道:“我的事业从五十岁开始?五十岁落得下岗,看你怎么开始!呵呵——”
 
  我无言以对,但我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于是,我调整心态,不找市长找市场。
 
  我一月份骑自行车跑工厂,二月份打电话、发传真,三月份迎来了日商佐佐木,四月份接到了72.8吨脱水辣根片的订单,五月份在珍丰集团发货,六月份上了《盐城晚报》《经贸导报》等报纸,七月份迎来了沙蚕发货的旺季,八月份帮助其他下岗工人“再就业”,九月份领到了外贸公司的补发工资,十月份登上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领奖台,荣获国家科委人才中心颁发的“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荣誉证书与奖杯。年底,我被中共大丰市委、大丰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
 
  我历经磨难终成才、从盐碱地迈上国宾馆领奖台的事迹,也被海内外七十多家新闻媒体广为传颂。
 
  终于,拙作《怎样自学成才》一书,在磨难和逆境中写成了,并且,于1999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
 
  接着,“全国城市优秀读书家庭”荣誉证书和奖牌、“世界杰出人物证书”、“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称号、“盐城市职工自学成才奖”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当飞轮厂的翻译跳槽到昆山,开起小车,拿取万元月薪时,我仍然骑着自行车,在大丰市虹宇时装有限公司做翻译,拿取千元月薪。
 
  当有女子投河轻生,众路人围观不救时,我一口气跑到出事地点,冲下河去,救起了那个女子。
 
  从1994年到2018年,我先后31次参加国内外各类交易会、展示会、洽谈会。
 
  我担任过日本加茂市农业访华团、中日互派留学生活动、第三届亚洲湿地周活动、日本长崎访华代表团、中部近畿商务洽谈会、大丰(东京)投资环境推介会、中国盐城经贸洽谈会、北京国际热处理交流会等几十场中日交流活动的同声口译。并且,五次出国到日本东京、大阪等地,担任随团日语翻译。
 
  我担任过几十家企业从日本引进彩电电位器生产线、全自动注塑机、热处理设备、西装流水线设备、喷气织机设备、沥青搅拌设备、多功位冷挤压设备等的翻译。
 
  我参与了盛兴水产合资项目、东洋商事栽培大葱项目、新双丰中日合作项目、苇渔场饲料项目等的招商引资活动。
 
  我先后对日本出口过:沙蚕、海蟹、大葱、粉丝、服装、地毯、食用菌、裙带菜、羊栖菜、脱水辣根片等商品。
 
  并且,多次受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聘请,担任《大丰港》《活力大丰》等日语节目的翻译、配音工作。
 
  我除了在国内外屡屡发表译文、论文、散文、诗歌外,还出版了《怎样自学成才》(考场)、《三下风云》(农场)、《电子商务空手道》(商场)、《情系子午河畔》(情场)等书。
 
  大型知青文集《我的后知青时代》《中国知青纪念文集》《知青抒怀集》等书籍里,发表了我的文章。《中国知青》《华夏知青》《共和国知青》《知青博物馆》《江苏知青》《黑土情》《凤凰网》等数十家网站,发表了我的作品。
 
  2008年11月5日,经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17位评委,17票赞成,评审确认朱蕴忠具备副译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通过30年的刻苦自学,我这个扎根在苏北的知青,历经磨难终成才,从阶下囚自塑成副译审。我自学成才的故事,也被海内外新闻媒体广为传颂。
 
  我要感谢改革开放,给了我自学成才的机遇:感谢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对我的聘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竭尽全力,报效社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多作贡献。

 
朱蕴忠简介
 
  朱蕴忠:男,汉,出生于1948年4月28日;籍贯:江苏无锡;1964年9月,作为知青从无锡市七中下级到盐城地区新洋农业试验站;1989年1月,担任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日语翻译;1994年3月,调到江苏省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担任部门经理;2008年4月退休。)



(责编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