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口述 >

看 电 影

时间:2021-01-12来源:湘楚山地文学 作者:吕小平 点击:
(一) 我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上世纪1964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的电影是故事片《雷锋》。电影院是镇江市人民电影院(原国民大戏院),院址就在古运河边现在的京口饭店的大门对面。 刚入学,我的母校三官塘小学就包场让我们看电影,旨在接受雷锋为人民服

(一) 
 
我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上世纪1964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的电影是故事片《雷锋》。电影院是镇江市人民电影院(原国民大戏院),院址就在古运河边——现在的京口饭店的大门对面。
 
刚入学,我的母校三官塘小学就包场让我们看电影,旨在接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这让我这个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的懵懂少年感到既新奇又兴奋。
 
那个时候放电影之前,要放新闻纪录片,伴随着播音员高亢激越的画面解说,银幕上不断地出现首都天安门广场的镜头,还有疾驰的摩托车、汽车车队以及手拿小红花及小红旗欢迎的人群……这大概就是欢迎外国友人访问中国吧。
 
我当时年龄小,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也没有看过电影,银幕中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壮观情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根本看不懂,但隐隐地觉得这些都是好事,是伟大的祖国了不起的美好的事情……
 
看着看着,心里的自豪感就像春天的河水一样涨了起来,不知不觉地,激动得连小拳头也捏紧了。就像同学们一样,一个个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口水顺着下巴流下来也不知道……眼睛紧紧地盯着银幕,生怕漏掉每一个一闪而过的精彩纷呈的美丽画面。
 
突然,画面切换到一个金壁辉煌的大厅里,就见很多人在列队鼓掌,在欢呼……这时一个穿银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前来:他的面孔方方正正,眉毛又黑又浓,眼睛又大又亮,发型整齐,额头饱满……他潇洒地挥着手臂不断做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安静下来……没想到大家见到他气氛更加热烈,情绪更加高涨,鼓掌的声音就像疾风暴雨一样在大厅里回荡,经久不歇……
 
伴随着“他”的出现,播音员的声音也突然提高了八度,他几乎是激动地在喊着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我生平第一次听到了“周总理”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周总理,他的潇洒不羁风流倜傥的光辉形象,几十年来铜铸铁浇般地嵌入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挥之不去,魂萦梦牵……
 
由于看到了周总理,那天的电影“雷锋”看得我稀里糊涂,剧情基本上没看懂。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主用柴刀砍雷锋的手,好像还连砍了几下,我当时的心就揪紧了,对地主的仇恨也像怒火一样燃烧起来……
 
后来,我一直担心雷锋的手被地主砍伤致残,还好,他没有致残,还应征当了兵,但是手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快板书『学雷锋』讲到这一段:
 
 
甲:雷锋的报告我常听
 
乙:你常听?
 
甲:句句话儿都记心中。
 
有一回听了报告我没走
 
雷锋和我握了手
 
乙:你们俩还握过手?
 
甲:啊!雷锋管我叫战友。
 
我上前拉住他的手。
 
看完手心看手背
 
看了伤疤我掉泪
 
快板书“学雷锋”印证了我看电影时留下的已经久远的模糊的记忆。
  
(二)
 
我的第二场电影,是在江苏省丹阳市看的,我记得是故事片“小兵张嘎”。那时候我已经转学到丹阳外婆家就读了,读小学二年级,学校是当时的丹阳县城南小学。
 
至于这场电影是学校包场看的,还是我自己自费买票看的,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如果要用逻辑来推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学校包场。因为我当时已经离开父母寄居在外婆家,没人给我零花钱,我也不好意思跟外婆要。我的口袋干净得就像用水洗过了一样,它比我的脸都要干净,哪里还能掏出八分钱来买票看电影?
 
当时在丹阳课余上街去玩,最吸引我的是三样东西:西门饭店的牛肉锅贴,体育场的蓝球比赛和人民电影院的电影。
 
每次路过西门饭店,牛肉锅贴诱人的香味便顺风飘了过来,我立刻就迈不开步子,嘴里的唾液瞬间涌上来盈满了口腔,只得一伸脖子再把它咽下去……
 
一两锅贴有五只,花费不过一毛钱左右,而且饭店卖锅贴好像还可以只收钱不收粮票,算是优惠供应,但我们小孩子口袋里没有钱,只能望锅贴兴叹。路过饭店一次,就给白白馋了一次,口水打湿了脚面也没有办法。
 
丹阳是蓝球之乡,体育场经常有蓝球比赛,都是外地蓝球队慕名前来挑战“丹阳农民队”。闻名全国的“丹阳农民队”没有浪得“蓝球之乡”代表队的虚名,每次都把前来挑战的外地球队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赢得了丹阳球迷们的大声喝彩。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
 
有一次,省军区一些“将军”们组成了“将军队”,前来挑战“农民队”。面对这些肥胖笨拙的“将军”,“农民”们既不敢猛抢,也不敢剧烈地碰撞,“将军”们投篮也不敢太过份地去干扰,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将军”们进行投篮表演,最终“将军”们大获全胜,取得了战场、球场双丰收。
 
如果是地方球队前来挑战,“农民队”就不客气了。有一次,镇江青年队前来比赛,这些都是清一色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们基本功扎实,动作敏捷,球打得生龙活虎。
 
眼看大比方领先,“农民队”要输球,他们急了,立刻换上他们的巨人中锋。这位中锋个头估计有两米多高,头好像有笆斗大,脚板大得像两条小船,手大得像蒲扇,可以单手抓住篮球……
 
他往篮板底下一站,就像是一尊铁塔;抢篮板球投篮,就像在树上摘下一只苹果放在筐子里一样容易……在这场比赛中,他利用自己的身高优势表演了地方比赛罕见的单手和双手扣篮。每一次扣篮都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
 
比赛结果,镇江青年队以一分之差惜败,“丹阳农民队”反败为胜。观众们把手都拍红了,嗓子都喊哑了,脚都跺麻了,他们为自己的球队能战胜来自于地委所在地的镇江球队而感到自豪。至于对手是青年队还是成年队,他们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看球赛也是要买票的,我们小孩子口袋里没有钱,自然买不起票。当时进球场看球有三个办法:
 
一,乘工作人员不注意,爬球场的侧门进去。那球场侧门有近三米高,爬上去有危险,跌下来非死即伤,我爬了一次就不敢爬了。
 
二,趁人多的时候挤进去。这样无票入场的人要多,到时候聚集在门口,发一声喊,一起拼命往里挤,工作人员拦不住,也就索性不检票了,甭管有票无票,都可以进去看球。
 
三,等到半场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自动打开大门让大家进去看球。因为看球赛不同于看电影,它需要有观众和人气,更需要有人为本方球队鼓噪呐喊造气氛。球场很大,座位也坐不满,不如让大家一起进去看球。
 
我在丹阳看球赛,大多数时间都是看半场球,也一样地能过看球瘾。
 
(三)
 
然而,球赛可以看半场,电影却不能看半场,因为电影放映从头至尾大门都不会打开。只有在最后快散场的时候,有观众需要提前退场,工作人员才会把大门打开……就这样,工作人员还虎视眈眈地盯着,只给出,不给进。所以我们小孩子想混进去看个电影结束的尾巴过过瘾都不可能,真是一点缝隙都没有呀!
 
活人难道会给尿憋死吗?没有钱买票难道就看不成电影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有铜墙铁壁,我有千方百计。答案就一个:没有钱买票,我们小孩子照样也能看上电影。
 
我当时有个同班同学叫朱某光,我们都喊他小光。我们不但是街坊,还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小组。只不过他个子矮,坐在最前排,我个子高,坐在最后排而已。
 
记得刚开学的那一天,小光哭着不肯来上学,是他妈妈送过来的。究其原因,原来他家人居然让他穿娃娃衣甚至是开裆裤来上学,他当然不肯来,没办法,后来换了蒙裆裤,他才肯来上学……这些故事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这在当时可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小光虽然个子矮,长得像个瓷娃娃,但却是全班最聪明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上课从来不听讲,老师也不管他,尽管让他看书,做手工,做各种小动作。有时候冷不丁地喊他起来回答问题,答案当然是正确的。
 
各种算术题的黑板演算也少不了他,只见他上去拿起粉笔刷刷刷地答题,不假思索,一鼓作气,答案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确……他的板演看得我们目瞪口呆,简直神了。
 
每次考试,他都是一百分,不但试题答得正确,而且答得快,几乎都是第一个交卷。
 
聪明伶俐鬼精灵的小光喜欢和我一起玩,我们一高一矮一白一黑的两个人,经常相约上街去玩,这其中少不了要看球看电影。
 
看球赛,他和我一样没有钱买票,只能看半场,这样也过了看球瘾。看电影,他却有办法看上全场,这其中当然要动脑筋,有一番周折。
 
原来,人们看过电影以后,没用的票根随手就丢了,这对小光来说就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不但不能丢,还要积攒保存起来,下次有新片上映,只要粘上票头就可以再次混进场内看电影了。
 
电影分早中晚场,电影票的颜色也不同,所以各种颜色的票根都要准备着,各种颜色的票头也要准备着,做到入场时临时粘接,要做到天衣无缝。
 
一般来说,获得票根比较容易,电影院大门口遍地都是,要选择干净的,没有被践踏过的,没有污秽的。而获得票头却比较难。
 
电影院入场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把票头撕下来,放在屁股后面的一个高高的票箱里,票箱很高很深,而且入口很小,很窄,呈倒八字型,手根本伸不进去。就是伸进去也够不着,拿不到。
 
也就是说,票头放进去容易,拿出来并不容易。但这个一点也难不到我们聪明绝顶的小光。
 
(四)
 
一旦票头没有了,小光便会预先在家洗一小块面筋粘在一根细竹竿上,再把细竹竿藏在袖子里。在电影院门口,乘工作人员检票忙得不注意的时候,瞅准机会,把粘有面筋的竹杆迅速伸进票箱里,搅动一下,然后把里面花花绿绿的票头粘出来。
 
干这活儿要胆大心细,身手敏捷。当然还要有人观察掩护。每次我都和小光配合默契。
 
票头到手以后,如果一时找不到粘合的东西,可以用手指在牙齿上刮一点牙垢下来,用它做粘合剂把票头和票根粘上,在风中干一干,乘着人多拥挤就可以蒙混进场看电影了。如果人少就要等一等,因为人少工作人员检票比较仔细,容易被发现,那就坏了大事。
 
进了电影院以后,还不能立刻坐在空位子上,那样工作人员给观众引座的时候,会对票查票,一个大意就会漏馅儿。最好是踅进厕所里装着出恭,耳朵却像兔子一样地竖在那里听里面电影放映的动静。听到里面播放电影前必放的的新闻记录片了,找座位吵吵嚷嚷的人群安静下来了,才可以蹑手蹑脚地进去找个空位子坐下来,于是一场不化钱的电影就看成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包场,电影院里位子都是坐不满的,那些空位子没人坐,就是给我们这些看不花钱的电影的小孩子们准备的。
 
然而,再周密的计划都有意外的结果,有时候坐在位子上蛮以为可以笃定看一场电影了,却不料已经暗场放了一会儿电影,却有一个迟到的观众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打着电筒前来对号入座,一查票,漏馅了,于是被工作人员揪着衣领从大门口搡着骂着推出门去。这样煮熟的鸭子又给弄飞了,算是空欢喜了一场。
 
但我们盘点那几年所看的电影,失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进场看电影都能获得成功。
 
托小光的福,我们把那个年代能够上映的电影都看了个遍。有些片子,如“小兵张嘎”、“红孩子”之类的儿童电影还看了不止一次。
 
六十年代的中期,很多百姓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和饥饿,很快,“文革”又开始了。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动乱、武斗、失学……各种荒诞和匪夷所思的乱糟糟的年代,看电影让我们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枯燥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光影和美学的熏陶……
 
每看一次电影,无论剧情好孬,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视听享受,我和小光获益匪浅。
 
上世纪1969年的秋天,我因故转学离开了丹阳,从此和小光天隔一方,再也没有了联系。
 
后来听说小光中学毕业后知青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到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便一举考取了南京的某大学,毕业后又留校当了老师,现在已经是大学教授退休了。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对小光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一点都不意外,但愿他还能记得我们少年时代“看电影”的那段青葱的岁月。
  
(五)
 
上世纪1969年的秋天,我从丹阳转学到古镇辛丰中学读书,算算时间也应该有大半年,奇怪的是,我的脑海里就没有一丝残存的看过电影的记忆。
 
难道在这上初中一年级的时间里我就一场电影都没有看过吗?这一点连我自己也糊涂了。
 
就在这年的年底,我们全家随父亲干部下放到谏壁公社长岗大队插队落户,我的学籍也随之转入古镇丹徒中学就读。
 
我记得在丹徒镇的大礼堂看过电影现代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和“杜鹃山”……故事片看过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些都是我在丹阳读小学的时候不花钱看过的,现在重复看,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当时的文化生活实在太贫乏了,七亿人就八个样板戏,不但僧多粥少,而且品种单调。人们呼唤文化艺术产品,就像饥渴的人盼望面包和水以及大米饭、红烧肉一样。
 
上世纪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以后,感觉上“四人帮”对意识形态的钳制有所松动,很多过去封杀的电影也开始陆续解封上映。
 
记得有一次在丹徒闸附近的化肥厂看露天电影“怒潮”时,整个广场被挤得严严实实。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大家看得如醉如痴,特别是“怒潮”的插曲“送别”开始播出的时候,熟悉的旋律立刻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独唱瞬间变成了合唱,然后引发整个广场观众的大合唱,那情景让人动容,震撼人心……
 
随着过去被封杀电影的不断解禁,一大批我们过去闻所未闻或略有所闻的电影也开始再次上映,这其中有历史剧《林则徐》《甲午风云》《李时珍》……等等。
 
当代剧有《大浪淘沙》《南海风云》《秘密图纸》《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
 
而且这些解禁电影绝大部份都是在我们附近的工厂的露天广场上映,也就是说不用花钱买票。这对看了若干年枯燥单调的“八个样板戏”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文化的饕餮盛宴,幸福得有点忘乎所以。
 
当时到各地看露天电影几乎成了赶场子,比过节还要热闹……
 
很快,反击右倾翻案风就开始了,其代表电影有《青松岭》《决裂》《春苗》……其中电影“决裂”中的台词“马尾巴的功能”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有事没事总要来上一句:这马尾巴……
 
这期间,电影界居然还刮起了翻拍风。很多电影,如《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老电影都经过了翻拍。然而,所有的翻拍几乎都是失败的,它们无论是艺术质量以及演员的表演和原片相比都差得很远。
 
但是有一部电影的上映却是成功的,那就是既像翻拍又不像翻拍的电影“侦察兵”。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主演电影明星王心刚凭此电影又大火了一把。
 
他那英俊的脸庞,潇洒的身姿,尤其是他的那双摄人心魂的双眼皮大眼睛的特写镜头,在很多女观众心中定了格,让她们柔肠百结,夜不能寐,闹腾得几回回午夜梦醒。
 
(六)
 
粉碎“四人帮”以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的国家除了经济在不断地恢复和好转以外,文化生活也日臻活跃繁荣,过去封禁的老电影,现在基本上都开始解禁上映。
 
我们大队的周边,除了工厂在上映解禁的老电影,我们大队各生产队也掀起了轮番放映老电影的风潮。在那个年代,只要听说有某个生产队做东放电影了,整个大队的社员们都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就像过年过节似的。
 
社员们吃过晚饭,有时天还亮着,就等不及地向那个放电影的生产队进发。而东道主则早早地把场地扫干净,家家户户把长凳条椅在场上依次摆好,就等亲朋好友来入座看电影。有些凳子旁还备好了水瓶和茶杯,这是给最好的朋友、或者干脆就是给亲家公亲家母喝的。当地人管这种行为叫六个指头抓痒,加一奉承。
 
有些谈了男女朋友还没有过门成亲的年轻人,如果是准女婿,就要乘这个机会表现表现,买点礼物到准岳父母家去孝敬孝敬,嘴里蜜糖似地喊着爸爸妈妈,喊得准丈人心花怒放,准岳母笑得合不拢嘴,把满脸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当地人管这种现象,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为了欢迎未过门的儿媳妇来看电影,准公公婆婆不但要预先在场上最好的位置摆好椅子凳子让媳妇看电影,还要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饭请媳妇儿吃。准婆婆笑容可鞠,要不住嘴地夸未来的儿媳妇漂亮能干,自己的儿子不知道前世里烧了什么高香求了多少菩萨才能娶上一个这么好的老婆……
 
在农村,婆媳大多是怨家,但媳妇没有过门就还不是你家媳妇,想做怨家也做不成,弄不好煮熟的鸭子还会飞了。她们知道,现在不使劲地夸媳妇,哄媳妇开心,拍媳妇的马屁,准媳妇儿一变卦,那就鸡飞蛋打,天塌下来了。
 
农村的老太婆很多人不识字,但心里门儿清,这就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请看生产队放的不花钱的老电影,就是她们和准媳妇、准亲家公、亲家母联络感情的一个契机。
 
(七)
 
电影终于开始放映了,偌大的麦场上人头攒动,黑压压的……
 
人太多了,有人正面被挡着看不清楚,索性就跑到银幕的后面去看反向电影。后面除了字幕是反的,影像是反的,其它和在正面看电影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
 
电影刚放映的时候,四周的山峦和田畴还是黑黝黝的。不知道何时起,东山上升起一轮又大又圆的金黄色的月亮。这时候,银幕是白色的,月亮是金黄色的,夜色是朦胧的。树影婆娑,迷离徜恍……
 
此时,湛蓝的夜幕下,看电影的人也在看月亮,看月亮的人也在看电影,他们相看两不厌……那是一幅奇异的山村观影图,缥缈得就像是一场梦。
 
粉碎“四人帮”以后,曾经有这么一个阶段,看解禁的老电影,是我们农民兄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极大地丰富了几千年以来的“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单调枯燥的农耕生活,让大家获得了节日般地快乐和喜庆。这其中有几部老戏曲片电影的复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是“红楼梦”,“天仙配”……还有歌剧电影“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等。
 
当时年轻人当中流传着一句糙话,叫“看了红楼梦,裤子顶个洞”。其实戏曲越剧红楼梦是个爱情悲剧,和色情不搭边。很多老太婆看“红楼梦”,就是为了痛痛快快地去哭一场。所以只要有地方放映戏曲片“红楼梦”,她们必去看,看了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有时,两个老太婆路上见了面还要笑问:“你今天带了几块手捏子(手帕)?”
 
“两块,你呢?”,她反问。
 
“我带了三块”,这位骄傲地回答。
 
于是她们一起去看电影,就等黛玉死后宝玉来哭灵时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台词:“林妹妹,我来迟了……”
 
她们便掏出手帕抽抽搭搭地哭起来,继而大放悲声,泪雨滂沱,直把老泪流干,三块手帕濡湿,她们才过足了哭瘾,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看什么电影就有什么样的互动,有一次看黄梅戏戏曲片“天仙配”,天宫的“三姐”唱道:
 
“庄稼之人不得闲,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愿五谷收成好,家家户户庆丰年”……
 
没想到看到此处,下面看电影的社员们叹息声一片。他们触景生情,居然说:原来戏里唱的就是我们啊!……
 
最过瘾的是看歌剧“刘三姐、洪湖赤卫队”。
 
电影的画面美,人美,歌声动听。当抒情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响起时,很多人便跟着哼哼着唱起来,于是独唱又变成了合唱,最后是大合唱……
 
优美抒情天籁般的的旋律回荡在山野地头……
 
(八)
 
一个生产队放露天电影,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挤过来看,这里面各式人等聚集,免不了贤愚不等,鱼龙混杂。
 
人们为了争位置,或者说能站在一个视线好的地方,甚至就是为了心仪某一个姑娘而争风吃醋,一语不合,火气大的年轻人就开始了打架斗殴。慢慢地,寻衅滋事也开始了。
 
我有一个叫长荣的同学,那天他们生产队放电影,他坐在前面椅子上看电影,大概是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抑或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老是被后面一个人往头上扔石头。他忍无可忍,仗着自己是东道主,“地头蛇”,便到后面找那人理论。两个人吵着吵着便打了起来,他直觉得肚子上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原来是被人扎了刀子。
 
那人行凶后想溜,长荣便忍着痛去追他,这时有人告诉他:你流血了。他低头一看,岂止是流血?肠子都流了出来了。他忍着疼把流出来的肠子塞进肚子里去,还想去追凶手,但没跑几步就晕了过去……
 
长荣后来被人送医院抢救,命是捡了回来,但他没过几年就得病死了,他的死是否和这次受重伤有关系,这就不得而知了。
 
上世纪1978年底,我知青上调回到了镇江,工作之余我也去看电影,很快,镇江城的几个影剧院我都看遍了。看得最多的是大市口的新华剧院和大西路的大华电影院。有时候,也到迎江路上的工人电影院看电影。
 
一直想到我入学时看第一场电影“雷锋”的人民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没想到旧梦没有重温,八十年代初它却因为中山路扩建被拆除了。对此我惆怅失落了很长时间。
 
好在镇江人和我一样是怀旧的,人民电影院很快在离原址不远的中山西路进行了复建,复业后,因种种原因我仍然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
 
时光到了1998年,那年正好是我下岗再创业的年头。正在我心情忐忑焦虑,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国内迎来了风靡全球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的上映,我终于有了到人民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
 
那场电影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看的。坐在宽畅的复建的电影院里,看着美仑美奂精彩绝伦的电影画面,耳畔的音响效果逼真到了连大海的水流声都是那么清晰……我的心里不由地感慨万千。
 
电影里,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在缠绵悱恻地进行着,观众们看得如醉如痴,不时地发出惊叫和叹息声……
 
凄美忧伤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在不断地响起,重奏……余音袅袅地回荡在影院中和观众的耳畔,它为电影提供了最大的气氛烘托和暄染的效果,也让观众陶醉在无以伦比的视听盛宴中。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思绪却情不自禁地回到了1964年的秋天,我和三官塘小学的同学们在中山桥畔老人民电影院看第一场电影“雷锋”的情景之中……
 
我不知道相隔了三十多年,我的那些同学们生活得还好吗?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也和我一样下岗了吧?
 
(九)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院的“院线”也在发展,它们向着专业化,小型化,精致化……像是某种豪华家庭影院的模式靠拢。当然是更注重视听效果和舒适度,过去那种动辄几百上千人聚集一堂看电影的盛况,已经悄然离去。
 
日历翻到了2013年12月31日下午。
 
为了辞旧岁,迎新春,我们全家相约到刚建成的商业综合体——万达影城去看一场电影,那天也是当时火爆得一塌糊涂的搞笑电影“泰囧”放映的日子。
 
下午,我因为有事,推迟到了一点钟才过去。
 
是时,我从万达西大门乘电动扶梯到二楼去影城。电梯刚上了一半,忽然看见隔着天井从对面“大丰收”饭店里冲出一个中年男人来,不由分说地爬上天井的不锈钢围栏……
 
我本能地预感到不好,一时间头皮发麻,脊背发凉,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刚想张口喝止他,就见他已经翻过栏杆坠落了下去……随即,下面发出了重物落地的一声沉闷的声音。
 
我的心狂跳起来,赶紧三步并两步跨上电梯到二楼打电话报警。当时手抖得厉害,第一次报警是忙音,第二遍打通了,女公安接线员客气地告诉我已经有人报警了,我便收了电话。
 
楼下一人四肢摊开俯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旁边围着一群人。我倚着栏杆看了几分钟,见救护车还未到,便决定按计划还是去影城看电影。
 
受到刚才的惊吓,我的腿有点发软,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到影城找到自己影院的位子坐下,心里还在突突地跳个不停。
 
电影播放后,小小的影院里笑声不断,很多人笑得前仰后合,他们完全不知道刚才西大门曾经摔死了一个人。
 
那一天,影院的空调打得太高,热得我脱了棉袄搁在腿上。坐在我后面的是一对小情侣,才20岁左右,正是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年龄。
 
他们一边喝口乐,吃爆米花,一边随着电影无厘头情节的展开笑得东倒西歪。没想到某一个搞笑的镜头居然把女孩笑喷了,她把嘴里的口乐和爆米花一下都吐在了我的肩膀上的毛衣上,搞得我很狼狈……
 
我掉转头正想发作,看到的却是两张年轻的不谙世事的面孔,心里便又软了下来,想到年末岁尾,这些地方本来都是年轻人该来的地方,我们老头老太来凑什么热闹呢?
 
两个小情侣知道闯了祸,一叠连声地向我道歉,我只好用纸巾擦拭着衣服上的呕吐物表示不计较,但要他们下次注意。受此教训,两个小孩下面再傻笑就收敛了许多。
 
经过这个小插曲,我看着搞笑的电影,脑子里还萦绕着刚才有人跳楼的画面,还要防着后面的小孩再次笑喷了吐在我身上,就这么亦喜亦悲亦滑稽地看完了电影。
 
散场后,我又路过二楼“坠落处”,只见现场已经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逛街购物,一切如常,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有点为那个跳楼轻生的中年男人感到难过……生活压力再大,烦恼再多,也不要轻生啊!过了今天,2014年鲜红的太阳不是照样升起吗?
 
受这一件“跳楼事件”的意外刺激,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再去看电影。后来在朋友的邀约下,才慢慢地恢复正常。现在,一些口碑较好的“大片”和得奖影片上映,我仍然会到影院去一饱眼福和耳福。
 
我知道,我这一辈子是离不开电影了。
 
作者简介:吕小平   出生于1957年  籍贯江苏金坛  1970年随父亲干部下放镇江谏壁公社长岗大队插队落户  1978年知青上调在供销系统工作,历任股长、经理、主任等职务  1998年下岗创业至今。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