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口述 >

她是怎样一位女性

时间:2020-01-10来源:知青情缘 作者:雷紫东 点击:
(本文献给在天堂的妻子吴晓诠, 以此缅怀并作为她辞世百日 (2019.11.11)的祭文。-----作者) 吴晓诠生平 吴晓诠(1953.8.6-2019.8.4),家庭出身:革命干部,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上海,学龄前随父亲工作调动进京。先后在九一幼儿园、九一小学接受
  
 (本文献给在天堂的妻子吴晓诠,
  以此缅怀并作为她辞世百日
  (2019.11.11)的祭文。-----作者)
 吴晓诠生平   
  吴晓诠(1953.8.6-2019.8.4),家庭出身:革命干部,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上海,学龄前随父亲工作调动进京。先后在九一幼儿园、九一小学接受初级教育,北京马甸中学69届毕业生,并于69年参加工作,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1月调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完成清华大学培训后于74年10月进入四川902地区第十研究所工作,院先进集体成员;77年初再度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工程物理系201专业;80年11月毕业,进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贰等奖”、“部级科技进步贰等奖、叁等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先进个人”等荣誉。2013年不不幸罹患癌症,历经了七年与病魔的抗争;最终,为了家人主动放弃治疗,坦然走向死亡。
  313个字符的生平,没有华丽辞藻的赞美,只是据实而写。我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九院)为“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创建60周”,颁发给曾经参加中国核武器研制者《纪念证书》中摘录了9个字,作为晓诠生平的总结,她是这个伟大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奋斗者”。
  可以说,晓诠是九院子女的优秀代表,是当年塔院年轻一代的骄傲!


 
 
 她,貌美靓丽、身材修长,穿着质朴却透着骨子里的文静与端庄。她,聪颖风趣、朴实无华,令人愿意亲近与交往。她,思维敏捷、工作缜密,踏实能干却从不张狂。她,淡泊宁静、超然豁达,活得非同寻常。她,舍己为人,说话做事总替别人着想。她,是非面前从不妥协,旗帜鲜明独立有主张。
相信与晓诠接触、交往过的人,不会认为这番描述言过其实。正是因为她具备了那样的品德与人格,所以她几乎是一位走到哪里都人见人爱的女性。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不喜欢她,甚至惧怕她、恨她。这也恰恰说明了她为人的真实。
  北京应用物理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九所)是晓诠一生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在本职工作和处理日常具体事务过程中,人们发现晓诠通常对事物的认识都比较客观、清楚,分析辩证、富有逻辑。因此,在九所的同龄人尤其是女性中间,晓诠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无论是在工作中的问题,还是夫妻的矛盾,甚至包括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等等,都有人愿意主动找她述说,希望听到她的看法和意见。
  因此,曾有些人不止一次地表示:“晓诠,你要是党员就好了,可以当个党支书或什么领导,做群众思想工作一定是把好手。”
  需要强调指出:晓诠并非乐于此道,她只是愿意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对“张长李短的八卦或议论”不感兴趣,而且厌恶和嗤之以鼻。
  晓诠作为家里三姊妹的大姐,自幼就担负起了“为他人服务”的角色。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似乎与生俱来地扎根于她的灵魂之中。自她参加工作,无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调总字819到清华培训、再从九院十所到清华上学,直至毕业进入九所工作,她始终保持着这个可贵的本色。  
  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事例一:
  同龄人都记得中国八九十年代吧,许多食品是凭票证供应。那时,九所经常通过特别渠道搞来一些紧俏的水果、蔬菜、海产品等。单位与家属院正好是花园路到塔院一站公交车的距离。由于食品数量比较大,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同志或不会骑自行车人来说,就成了麻烦。
  晓诠虽是女性,可她蹬三轮车的水平比起一般会骑自行车的男同志还要好;不管入冬立夏,她都主动借来三轮车帮助家住塔院而又有困难的同事把东西运回家。这使得不少同事感慨地说:“吴晓诠哪里像女同志呀,连男同胞都自愧不如”、“平日里她非常文静,可干活起体力活来真泼辣”、“看不出她是个干部子女,……”
  事例二:
  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了获得不同条件下核武器爆炸的数据和实际毁伤效果,过去60多年,全球各国共进行了2000多次核试验。其中:美国数量第一1030次,苏联第二715次,法国第三210次,英国和中国各45次。英国核试验次数不多,是因为英国可以共享美国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特别说明:
  一、尽管我国核试验次数非常有限,但我国核试验始终坚持执行周恩来总理对试验工作的十六字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因此,我国每次核试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和效果都抵得上美国人的几十次实验。
  二、上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的财力还相当有限。为了在国力有限而又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这就对参与试前、试中、试后的每项工作、每道流程、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对到试验基地参与武器实验的科研人员更是如此。
  到试验基地参加武器试验是我国每一位从事核武器研制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光荣任务。这莫大荣耀,不仅意味着参与现场试验的人们将肩负艰巨的工作任务与使命,也将面临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人迹罕至的西北大漠,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试验场地的科研人员为获得价值连城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他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晓诠所学专业使她一到九所就进入了核武器科研队伍,曾几次到马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参加武器试验。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1991年,晓诠在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后,不知什么原因使她身体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过敏。一开始以为是感冒没重视,后来白天工作时,咳嗽越来越厉害,以至于咳得连胃液、胆汁都吐出来了。晚上,她咳嗽不止无法入眠,又怕影响宿舍的同志休息,就强忍着尽量量让自己的咳声小点,实在忍不住就起来跑到外面去咳。
  据说,当时她病的样子挺吓人,基地领导决定派直升机把她送回来,她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就是执意不肯,凭自己的意志硬是坚持完成那次试验才回到北京。也就是自参加那次实验之后,她的身体就落下了过敏的毛病。到北北京最著名的几所医院求医问药,却始终没能解决,过敏症状一直困扰着她。
  当时,我不知道她在试验场地生病。回到北京,在家里发现她不时地咳嗽,一旦咳起来,症状就非同一般。我催促她去医院看病,并在我一再追问下,她才告诉我基地生病的情况。我责怪她太要强了,不该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她向我解释道:“到基地参加实验工作的人员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如果当时被送回,会影响甚至耽误完成工作任务,而且组织安排飞机送自己回北京,单位得花很多钱。另外,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容易被不了解情况的人误解是院领导为子女搞特殊化。这不,忍忍不也就过来了吗!”
  面对晓诠的振振有词,我很无语。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她总为别人着想却很少考虑自己。
 
  
  自知之明、超凡脱俗是晓诠的特质之一。
  随着我国核武器研制小型化、机动化的深入发展,她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就主动向领导申请调离武器科研队伍。此事一出,让领导和同事们感到惊讶和不解,因为并没有人觉得她的工作能力不行,所里里有些人想进武器科研队伍还进不来呢,她却主动请辞去《计算物理》编辑部。而且,大家心知肚明去这种水清的部门工作意味着什么。
  主动腾出位子让给比她更合适的人,要比被戳脊梁骨好,这就是晓诠的真实想法。至于这个请调被人误解,她也从不不做任何解释。
  主动让贤的事情还发生在她到《计算物理》编辑部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晓诠对刊物的编辑能力、出版流程和要点掌握的非常娴熟,编辑部老主任退休,领导希望她能把握机会,她却推脱不需要,但保证新主任到岗前编辑部的工作正常运转、不出纰漏。事实说明,她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晋升高级职称,她也是主动一拖再拖,总认为自己不不够标准,应该把晋升名额让给更优秀的同事。
  众所周知,中国有一句形容结婚男女的俗话,叫做“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对夫妻还有另外一层解读,就是“良师益友与兄妹”,至少我与晓诠的关系是这样。
  自从与晓诠在清华相识,在四川开始恋爱,到北京结婚生子,直到我们有了孙子、她罹患癌症、病逝,她始终都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换句话说,从恋爱时起,我就不断被她影响着、不断被她变化着。成为晓诠的丈夫,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讲两个我们的故事,让大家来分享我的感受。 
  故事一:上学读书
  1974年10月入川后,我被分配到902地区第六研究所05车间工作。由于自己各方面表现不错,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为车间骨干、六所兼职团委副书记、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
  1976年底,刚与晓诠正式恋爱不久,她被推荐到清华上学,我们开始写长达六年的“两地书”。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不到一周就收到晓诠来信,询问我是否能够参加一个月后举行的全国高考。
  那时的我,所有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补习什么数理化。到了78年上半年年,晓诠了解到我依然如故,疏于准备78年高考。她真的急了,接二连三地写信督促我抓紧时间补习功课。
  “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要求上进都没错、都很好;但上学读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现在加把劲还不算晚。如果再过一两年,恐怕我们这代人连上学的末班车都赶不上了。”
  “我知道现正处在解决你组织问题的关键期,如果你有纯洁的入党动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如果你真是党员这块材料,你在哪儿都能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入党没有年龄限制,上学读书可就不一样,过了年龄,你成绩再好都没有资格报考。”
  “如果你问我的意见,之前几封信里我早就明确告诉你了,抓紧时间补习功课,争取能赶上今年的高考,现在上学是你正确的选择。”
  “我真的替你着急,不知道你的功课补习得怎么样了?我在清华读书真的感到自己的无知与知识的贫乏,我想你也如此吧。你在四川可能感觉不到,但我在北京、在清华能够明显地感到,国家未来发展既需要有技术技能的人,更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趁着我们还不算太老,抓紧时间补习功课。望你认同并努力争取获得上学的机会……”
  在这些信的字里行间,有晓诠对于客观世界将会发生变化的认识、有她对未来社会发展形势的判断,更有她那份真切的爱!我要还不幡然醒悟,那就是愚蠢至极。
  78年初夏,我开始疯狂地恶补数理化,但为时已晚,仍错失了这年的高考机会。恰在78年底,九院获教育部批准组建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九院721大学”,后更名“曙光工学院”,由著名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俞大光院士任校长。闻讯后,我决定不再等需要近一年的79年高考;79年初,我考入曙光工学院无线电系。
  我的人生轨迹又一次发生转折,这是晓诠帮助我完成的第一次人生抉择。如果没有她聪慧的先见之明,我不会是今天的我。  
  故事二:走出九所
  82年夏天毕业后,为照顾夫妻关系,我分配到九所七室(即:计算机室)工作。自知学历不高,年龄又大,要在这个人精遍地的环境里工作并取得成绩并非易事。
  知青经历让我凭着自己的毅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并逐步崭露头角。之后,偶然机遇成为九所引进计算机系统选型测试小组成员,继而担任了九所引进进口计算机数量最多的系统组组长。该系统组为科研任务承担了巨大的计算任务,以至于后来九所大幅削减在全国各地租用计算机进行科研计算的算题量,从而节约了大量向外支付的科研经费。
  其间,晋升助理工程师、入党、参加国际会议、香港技术培训、晋升工程师,1990年还因需要,给家里配备了工作电话,……
  “木秀于林”想必大家都懂的。一段时间,对我的议论和嘲讽渐渐多了起来。必须承认,这些声音或多或少对我造成了负面影响。
  面对议论,晓诠比我冷静,她和我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你到九所工作这些年,对于了解情况的人来说,认同你的确还不错,包括你的工作态度、实际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但对于不了解你的人呢,就很难说。有些议论很正常,别人说就说吧,只要你不当回事儿就行。毕竟我是吴益三的女儿,你是他的女婿。我们被分配到九所工作,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冠冕堂皇的原因和理由,客观地讲,多少与我爸爸现在所处的位置有关。”
  “再有,我还听到了一些有关你的说法,说你工作太认真,对人对己都太严了,不懂得变通处世。理解的人,明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工作,不理解的呢?你现在所处的工作岗位,几乎和全所的人都要打交道。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个性强、脾气大的毛病始终没得到控制,再加上你说话又太直截了当,稍不注意就把人给得罪了。有位同事出于好意告诉我,说你现在的脾气比本事长得快,我判断这话基本没错。现在你不过是个组长,连芝麻官都算不上。以后真让你当了干部,不知道你的脾气比现在得大多少,到时候问题可就更严重了。所以,我认为你并不适合担任任何层级的领导,包括现在这个组长职务。”
  “我知道你是个非常要强的男人,努力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当普通百姓就行,我就挺满意,这样能省去很多不快和麻烦。如果有机会,你最好离开九所到外面去工作。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干好干坏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和所里、院里任何人无关。”
      1988年夏天,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计算物理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相当于给我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会议结束,我就写了一篇有关计算机系统发展趋势的文章,很快被公开发表在计算机专业刊物《计算机世界》上。
  也许是发表了这篇文章的原因,恰值夏天九所放高温假之前,国家863计划四一零主题专家组首席专家杜祥琬院士打电话找我。到了首席专家办公室,他向我交代了一个任务。让我写一份国防科工委专项科研经费申请报告,而这笔科研经费主要用来引进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和工作站。
  高温假期,九所不少家庭都会到北京附近避暑的地方旅游。原来晓诠计划是我们带着儿子去北戴河。晓诠知道我接受了这个任务,便决定放弃外出游玩,全力力支持我写好这份报告。
  整个假期,我没有管家里的任何事情,一门心思全扑在这份报告上,几易其稿,赶在假期结束后的上班第一天,按时向四一零专题专家组提交了报告。
  不久,这份申请报告获得国防科工委批准。从现在来看,当时我写这份报告,绝对是极其偶然的事情。但与晓诠之前所希望的那样,这个偶然机遇为我走出九所埋下了了一颗种子并且很快发芽生长。
  简言之,后来我先用了十年在外企职场做得风生水起,又用了十年在民企干到极致。我在两个十年所取得的成绩都与晓诠的主张,以及她那些年给予我的鼎力支持与帮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晓诠帮助我完成的第二次人生抉择。
  男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有一位全身心的爱你、懂你,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能力影响你、支持你、帮助你,使你蜕变得更优秀、更完美的妻子。
  然而,世事难料;2013年4月,晓诠被检查出罹患了罕见的恶性肿瘤。
  现实中凡被告知患了“癌症”的人,就如同领到了一份宣判即将死亡的通知书。得到这意外的不幸消息,起初晓诠与常人一样表现的十分焦虑,但很快她就恢复如常了。
  她反过来安慰我说:“得了就得了,这就是我的命。至今现代医学也没有攻克癌症,要想治愈根本不可能,能否控制肿瘤生长速度也是靠运气。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活着的时候要活得有尊严。我不想像一些人那样,过‘好死不不如赖活着’的日子,希望你能满足我的这个要求。”
  晓诠自2013年4月24日检查出恶性肿瘤到她病逝,七年间,在国内外我全程陪伴她求医问药。为了救治晓诠、为了有质量、有尊严的延续她的生命,我不不惜一切代价。凡是对她精神与身体有利、有帮助的事情,纵有千难万难,我都会殚精竭虑的去做、去实现。我们之间的爱升华到了没有血缘胜似血缘的亲情,我把晓诠视为自己的亲妹妹,照料她、呵护她,……
  这里里引用中美多所顶级医疗机构专家们的评价:“她是我们见到罹患这种恶性肿瘤病人中间生活质量最好的”、“不问病史,我们根本看不不出她是做过那么多次大型手术的病人”。
  本文最后部分,我愿意忍着悲痛向大家讲述晓诠病逝前的一些感人场景。这些场景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是怎样一位值得尊敬与钦佩的女女性。
  今年年5月5日住院前,晓诠判断自己这次住院后就不大可能再回家了了。为此,她背着我准备好了自己入殓时要穿着的所有衣物,并告诉我放置的地方。她说:“我不需要花钱买任何新衣服,这些都是我平时最喜欢穿的、穿着舒服,你送我走的时候一定要给我穿上。”
  我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完全尊重了她的意愿。
  5月26日,在医院里按照严格的法律流程,她完成了自己的《遗嘱》和《给九所离退休服务中心领导的信》,唯一目的是为了不给我留任何麻烦。
  面对死亡,晓诠做到了非常人的坦然与淡定。这次住院,我仍然主张她采取积极治疗(即:手术),但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她认为积极治疗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是一种浪费。她甚至希望自己突发心梗或窒息,瞬间痛苦可以让她和我,还有儿子都得到解脱。因为,从2018年底到2019年7月底,儿子和孙子三次从美国回北京看望她;晓诠心疼他们。
  从入院到离世,在她生命最后的92天里,她给医院的医护人员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印象。当晓诠去世后,凡是为她服务过的医生和护士都为她痛哭流泪。说的最多的话是:“晓诠阿姨真了不起,她太坚强了!”、“阿姨从不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哪怕干的事情都是我们分内应尽的义务。”、“她是位令人敬佩的阿姨,就连她走都没有打扰任何人”。
  92天里里,她总着想别人。不是为我,就是为她母亲、为我父母在网上购买需要的食品或商品,目的就是为了我们方便省事。
  对我更是嘱咐了再嘱咐,她的声音犹在耳畔。
  “年底,你就满69进70岁了,走路、干事都一定要慢,遇到事情不要着急。你身体再好,年龄在那儿了,要服老。”
  “你生活习惯尽管不错,但人老了生活就得更有规律律,尤其是经常用的东西、衣物、鞋子等用完了,要记得放回原处,再用的时候方便。”
  实际上在住院前,她已经将家里所有的衣橱、储物柜等都分门别类地做了整理,还贴了标签。总之,但凡晓诠能做的事情,她都尽力为我做了。
  8月3日晚上8点多了,帮晓诠洗漱完毕后,见我还陪着她,就不断催我赶快去吃晚饭、回家休息。
  8月4日零点左右,我回到VIP病房和她说:“我来了”,她向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但看着她的弥留状态,我知道,她快不行了。遵照她的《遗嘱》,我在医院“不实施任何抢救”一栏签了字。回到病房,我和全天候陪护一直陪着她,看到她出汗,就帮她用热毛巾不不断擦拭……
  当监控仪上心率、血压等曲线都变成直线的时候,是8月4日3点16分。晓诠停下了她生命的脚步,她走得很安详,也不再会遭受病魔的折磨了……
  我和晓诠特别认可的值班护士、全天候护工,三个人一起默默地流着泪用热毛巾为晓诠擦洗了全身,之后又用酒精反复为她做了两次全身消毒,为的是让她走得洁净无瑕。作为晓诠的丈夫,我不想在这个时刻让任何不相识的人去触碰她那高尚而纯洁的身躯和肌肤。
  8月6日,是晓诠66周岁的生日。赶在10点前,我亲自为她制作完成了了时长15分30秒视频《生命的印记》,以此讲述晓诠的一生并寄托我无限的悲痛与哀思。
  让我得到一点点慰藉的是,在晓诠病逝前十天,我将尚不完整的视频小样播放给她看过。由于第四章是我请播音专业男生朗诵的录制合成工作还没有做好,当时只有前三个章节。尽管如此,晓诠看过了之后感到特别高兴和满意,她还对其中的文字和照片提出了意见。
  8月6日中午1点,从医院前往八宝山的灵车上,我用手机为晓诠播放了第四章配乐朗诵《她是怎样一位女性》。随着交响乐《穿越时空的思念》的背景音乐响起,我眼泪止不住地从眼眶里涌出,我希望她能听到……  
  最后,就用我为晓诠写的这首自由体诗《她是怎样一位女性》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她是怎样一位女性
  ——妻子写照
  作为女儿,
  她帮助父母带大了两个妹妹;
  作为母亲,
  她培养儿子成为留美博士;
  作为奶奶,
  她抚育孙子情商极高;
  作为妻子,
  她成就丈夫默默的扛起了三个家庭。
  这就是她,
  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
       同学之中,她聪颖风趣;
  同事眼里,她大姐知心;
  领导心目,她甘当分母
  从不与人争名争利;
  然而,她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诸多荣誉。
  这就是她,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
        年轻时,貌美靓丽,她却云淡风轻;
  中年时,机遇多多,她却不断放弃;
  老年时,不停奉献,她却从不索取;
  为他人而生,不幸罹患恶性肿瘤,
  致使她越来越有心无力。
  这就是她,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
        七年抗争病魔,
  让所有了解她的人扼腕、怜惜、敬意;
  她身心遭受的摧残,难以言尽;
  面对死亡她从未恐惧,
  仅要求有尊严地活着与死去;
  她放弃治疗,
  唯一的愿望就是不再拖累家人而已。
  这就是她,
  一位普通的中国女女性。
       干部子女,她平易质朴,令人可亲;
  大是大非,她旗帜鲜明,从不容情;
  终点前夕,她仍处处着想别人,
  唯独没有自己。
  她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
  我的爱妻!
  
          2019年10月30日
        紫东写于加州Cupertino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