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口述 >

农垦情,知青梦——忆中科院论文的诞生

时间:2015-12-07来源:知青网 作者:蓝瑞明 点击:
农垦情,知青梦 忆中科院论文的诞生 作者: 原湛江农垦局五一农场 (广州知青) 蓝瑞明 1968年11月6日凌晨5点,我回到广东实验中学广播站进行最后一次播音。稍后就要与300名省实校友,远赴千里之外的红土地雷州半岛去战天斗地了。 6点,集合时间到了,我们佩

农垦情,知青梦
——忆中科院论文的诞生

 

作者:原湛江农垦局五一农场
(广州知青) 蓝瑞明

 

  1968年11月6日凌晨5点,我回到广东实验中学广播站进行最后一次播音。稍后就要与300名省实校友,远赴千里之外的红土地——雷州半岛去“战天斗地”了。
 6点,集合时间到了,我们佩戴省实赠送的“上山下乡光荣”纸襟来到越秀南路,一起登上广州市革委会调来的十几部大卡车。广州到湛江千里之遥,路上卡车要排三次长队渡河,船载汽车过了九江、龙江……深夜11点到了湛江霞山的录塘——粤西农垦局所在地。次日我们继续坐车往南驶150公里,终于到了徐闻县五一农场 。看了母亲给我的手表,是下午4点16分。

次日我分到离场部最远约八公里的二队,在八角塘水库边。罗仲熙书记与几位老工人在村口大榕树下等候,热情接待了我们省实中学18位广州知青。我们住进了原二队文化室里面的板床大通铺,男女知青中间用薄木板分隔,一人打喷嚏全屋皆震动。

 

 

 罗仲熙书记读过初中,在农场干部里属“小秀才”,常来文化室与我们这些小年青聊天。他发现我会唱歌,吹笛子,每晚坚持写日记,爱看报尤其是《参考消息》,大小会发言有板有眼,很喜欢与我聊天,罗书记让我当兼职墙报编辑。因嗓门大,每晚让我爬到2米高的榕树丫上,用锡铁皮广播筒宣传当天好人好事和《人民日报》新闻。罗书记喜欢写诗,还让我修改。他爱唱歌,打篮球,真是知青的大哥哥!后来我被评为九团“学毛著积极分子”,是仲熙大哥推荐的。

此后几年,团政治处甄林海干事两次找我谈话,让我当团部文艺宣传队长(69年1月13日五一场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九团),我都谢绝了,理由“要在基层艰苦磨练”。我经历了“开荒栽树,凌晨割胶,插秧割稻,驶牛耕土,挑水种菜,挖沟施肥,牛车送货,单车运菜,厨房煮饭,代课老师,读书培训……”

二连没有电灯,没有娱乐,每天超十小时艰苦劳动,我们还经常吃不饱——挨饿的滋味真难受。虽然苦,我还坚持每天唱歌和吹笛子。脸晒红了,筋骨坚挺肌肉结实。当所有苦都尝遍,后来我再去读书打工创业,即使再难再累,就觉得什么都不苦了!

  这些老工人其实只大我们十几岁,他们是五十年代从广东高州、化州、信宜等山区陆续招工的农垦第一代年轻人,现在都成家了。与我们同样苦干外,他们每家允许养几只鸡鹅,种几垄菜,在吃不饱的年代,逢年过节也会杀鸡宰鹅。因为我帮老工人代写家信,业余教他们识字“扫文盲”受欢迎,逢年过节总被轮流请到家中吃饭。至今还记得景连叔的红烧肉,木轩叔的爆炒鸡,百才叔的酱油鹅,海明叔的炒鸡蛋……这才是人间最美味食品!农垦人的情,已深深铭刻在我心!

后来我先后从香港六次回五一农场,每次都请二队全体老工人同聚晚餐,共忆当年激情燃烧岁月,其乐融融。在历史长河中,农垦老工人与知青结下了最真挚友情!

72年3月7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二连传开——我们罗仲熙指导员,最近吃东西总不适或呕吐,从龙门七师医院转广州华南肿瘤医院,确诊为食道癌。3月18日他回到团部卫生队疗养,我多次去看望,知道有了新药“庆大霉素”,鼓励他勇敢战胜病魔,同时我也对癌症研究产生了强烈兴趣。为何?

1956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56名大学“一级教授”名单,广东有三位,其中一位是影响我终生的罗潜教授。他1911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湖寮乡(整40年后,我也出生在湖寮),17岁读高二时,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录为中山大学医学院学生,年年获奖学金。1935年罗潜公派赴德国汉堡医学院进修与研究, 为首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全国著名药理学家,先后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暨南大学医学院院长。

罗教授与我祖父(定居新加坡)曾同班攻读,后义结金兰。我因长得像祖父,又是年年优秀生,罗教授特喜欢,嘱我长大后考中山医,做他研究生,我回答“一定会!”几乎每月我都到东山马棚岗2号(五十年代一级教授月薪460元,住小别墅)吃饭,聊天或更多看电影,对罗教授深为崇敬与羡慕,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在一篇小学考试获奖作文《我的理想》中写到——长大后考中山医,我要做一名优秀医生。可惜,文革砸碎了我的大学梦!

  多次去团部卫生院看望罗指导员时,知青都嘘寒问暖,但我大脑同时会思考:还有谁患癌?为何会得癌症?为何……“我想请教,农场还有谁患了癌症?”同伴李伟三白了我一眼,嘟哝着轻声说:“探病问这些,大吉利是!”指导员缓缓扳着手指:“近年患癌还有刘典全、叶建平、雷富华、黄河亮、罗杏吉、肖庆荣,其他不清楚了。”我还想问,伟三拉我手告辞了,一到病房外就埋怨我不智。我无语。

十几天后我到团部办事,又去卫生队探望指导员,他脸色苍白,似乎比上次更消瘦。我先问候,再诚恳说自己想做抗癌研究。他微笑回答“我会尽力帮你。”“你上次提到6位近年患癌职工,他们工作岗位是?”

 我认真作了笔录:刘典全(铁工);叶建平(新职工);雷富华(生产工)、黄河亮(基建工)、罗杏吉(生产工)、肖庆荣(芽接工)。我突然发现不对啊,包括指导员(干部)内,七位癌症患者为什么无一位胶工呢?

九团农地近6万亩,主业为橡胶种植,近3,000名职工中(包括退伍兵、政治学徒,来自广州、湛江、揭阳、江门、东莞等地知青),近2,000人为割橡胶工人,其他900多人为干部、后勤、教师、医护、机械、基建、运输等工种。从52年建场到知青下乡的六十年代末,九团与十一团(南华农场)成了七师17个农场中最主要的天然橡胶基地。按人口比例,九团7位癌患者应有4~5位胶工才对,为何没有一位患者是胶工?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从小爱独立思考,喜读书研究。我想,只有大规模找出10~20年内九团全部癌患者,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才可能找出癌症在本地的发病规律,分析出偶然与必然。

 忽然想到好办法:到九团卫生队查20年病例!我兴冲冲到卫生队找孙中殿队长,他不在。出门正巧见到曾德明主任,急忙向这位农场名医详细说明来意,请他支持我科研。曾主任身高仅到我耳垂,在我心中他是高山,令人仰视的权威。他用眼上下描一番,打断我汇报,严肃说了终生难忘的训话:“你是二连蓝瑞明,读过几年书?你不懂医学知识,就去搞科研?还是老老实实回连队割好橡胶吧!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千万别好高骛远!”说完转身离开,剩下在医院白色走廊中呆愣伤感的我。

太难了,放弃吗?忆起罗潜教授文革期间在中山医洗厕所扫地多年,他对我谆谆教诲与言传身教;想起仲熙大哥被食道癌折磨的痛苦,对我研究癌症的期望;更不敢忘曾主任刻骨铭心的“教诲”……我一定要把癌症科研进行到底!为实现知青奋斗梦,我暗下决心不谈恋爱,不理冷嘲热讽(个别知青多次说我“成名成家资产阶级思想严重”),我只能更加倍努力——

任割胶三班长,我主动承担路途远,多农村坟的橡胶林段;

扛200斤大米健步如飞(全队知青只有我和张桂宁扛得起);

 多次潜入5米深水井,帮女知青打捞遗留杂物;

 橡胶树施肥沟 1.2 X 0.4 X 0.4(米),我苦干加巧干,日均挖出45~52个(定额40个),为全队知青最高;

我向指导员建议从团部贷款500元进货。69年12月1日,开设了全团首家连队小商店,方便了职工买香烟糖果酱醋盐。每晚6~7点我边吃饭边卖货,按规定可获销售额4% 补贴。由于服务好,附近几条村农民都喜欢到小店购买,我把每月赚到的25~30元补贴(当时月薪才20元)全交给连队食堂加菜;

我与村民关系好,逢年过节收到的各种雷州甜糕,就与知青好友共享;

仲熙大哥带知青们到边担村篮球比赛与文艺联欢,我组织了连队宣传队,担任男声独唱与笛子独奏,沈穗仪、冯佩敏的舞蹈,陈传干的二胡……深受村民欢迎;

 我常为老职工代写家信,后来当了扫文盲夜校的义务老师;

那时学大寨经常大会战,凌晨割胶,下午种菜种番薯木薯,每天工作超10小时,晚上还要一小时政治学习。我宁可少睡,也坚持每晚一小时读书,写日记。本来每月职工有四个半天休息,可经常加班苦干,只有两个半天属自己的,知青都利用这宝贵时间睡懒觉,洗衣服,写信……我则走上了普查癌症的艰苦之路。

从72年3月~9月,我利用休息日去调查,靠步行或骑单车(老职工刘百才、吴木轩、黎海明、李田保都曾借车给我,非常感恩),我先后到了九团20个连队与瓦厂、畜牧队,采访各队卫生员与年长者,仲熙大哥给了我许多方便。

因篇幅限制,我只写印象最深的几次:

3公里远的一连(合溪队)是我首个调查点,徐海清曾当队长,找到他儿子徐文辉(后来成了我好友),一位浓眉大眼年轻帅小伙,知道他父亲患骨癌,68年已去世了。

两次到四连(新村队)调查,我最要好同学周文汉(原深圳副局领导)在此,调查癌症之余的意外发现:他有了女朋友,是惠州知青黄小平。首次见面“小平同志”就眼明手快,煎了土鸡蛋款待我。43年后的今天,她的煎蛋还齿颊留香哦!

到十三连(百亩队)调查癌症,受到关尚博(现美国医学博士)、余国财(现澳门企业家)等同学热情接待,定要留下共餐。当我步行回到11公里远的二连附近大斜坡,已晚上10点多。这时乌云密布开始下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我买不起手电筒,找了一条树枝作拐杖探路,在牛车碾出的红土路慢慢走。忽然我身躯往前一滑,重重摔倒在雨水冲刷而成的小水沟,剧痛阵阵涌来。我用手一摸,发现一块尖利石块插入右小腿约一寸,黏黏的鲜血不断涌出。此时叫天不应喊地不灵,唯有自救才能生存,我冷静的用手帕包山草,抽出解放鞋带紧紧包扎,以减少流血,一步一步踉跄而行,终于浑身湿透的回到了二队。从此,我右小腿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经不懈努力,我终于查到24位癌症患者(其中6位是论文写好后才陆续查到)。在九团卫生队查病例,只需半天;我去22个单位调查,用了半年业余时间。调查结果证明:20年来五一农场没有一位胶工患癌!

  21岁的我躺下床就能沉睡,为完成调查和论文,我牺牲了许多睡眠时间,眼困了用井水洗脸,实在不行就把头发淋湿。一个多月后,在昏暗煤油灯下,我完成了13页论文《广东徐闻地区癌症的特殊规律》。简述如下:

为什么癌症患者会24:0?同一性与差异性数据——

职工人口~工种比例~原籍贯~饮食方式~喝水来源~工作环境……得出结论:

1、癌症病发率(每10万人比例),与广东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

 2、工种差异:胶工每天接触A【电石灯】,电石接触水而产生乙炔(瓦斯)点燃,每天接触3~5小时;胶工每天使用B【氨水】,防新鲜胶乳凝固。上述A~B两种化学物质非常刺激鼻子与眼睛,长期影响胶工的呼吸系统。

3、长期接触A~B化学物质的五一场胶工20年无癌症,这是与其他工种职工的唯一差异,值得进一步大规模调查,更深入研究A~B化学物质与癌症0病发率的因果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发现了胶工癌症的超低病发率,也有其研究价值。

此时文革正进入“清理阶级队伍”扫尾阶段,人人自危,所有杂志报纸都不可能发表,我想到能接受论文的唯一单位:中国科学院。72年11月6日,二队职工子弟黎伟明(后参军)骑单车,到11公里外的徐闻下桥公社邮局,把我论文挂号寄给了北京中科院。73年7月5日我收到中科院回信。7月9日,我把修正后论文,按中科院指示寄给华南肿瘤医院。7月21日、29日与8月7日,再陆续把三份补充调查资料寄出。经短期教师培训,当时我已调到场部二中当老师,有更多时间精力去系统学习与研究了。

9月26日凌晨5点20分,敬爱的仲熙大哥在七师医院永远离开了我们。

次日上午天气阴沉,秋风凉雨愁煞人。我和二连邱国华、曹九枚、蒋亮健一起,到了海康龙门镇七师医院后面墓地,邱、曹在新墓前挖了土坑,我和亮健小心安放了石碑,上面刻着【七师九团二连罗仲熙同志之墓】。我流泪轻声说“安息吧,敬爱的仲熙大哥!”

10月4日傍晚,团部卫生队任锦强副队长致电我,中科院与广东省防癌办联合派出三位专家周孝珍(组长)、张一凡、周来仪,已专程到了九团。周孝珍老师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了许多鼓励话语。她还说,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与广东省防治肿瘤工作会议,分别宣读了我的论文与补充资料,是大会三篇“工农兵论文”之一,引起专家们特别强烈反响。周老师此时才知我并不是医生,非常好奇问道:

“有一事我搞不懂,全国大会宣读的另两篇‘工农兵论文’都以癌症病发率百分比计算,你没读过医科专业,为什么你能对癌症病发率用了‘十万分之几’的专业表述呢?” “老师,我从小对罗潜教授崇拜,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舅母当医生,是我老师……我还读了很多专业医学书籍。”

三位专家与我长谈了几小时,兴致勃勃。次日早晨,我带三位到附近橡胶林,现场观察了胶工戴电石灯割胶与氨水的使用,让他们更直观感受。专家们随后到了十一团等橡胶农场进行详尽调研,兄弟农场不少人对我论文津津乐道,轰动一时。

 专家回程前,周孝珍老师对我说:“我已代表中科院肿瘤所与省防癌办,向九团赖柏林团长与何一光政委郑重推荐,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应该推荐去读医科与深造;领导让我把华南肿瘤医院图书馆借书证交给你,希望对你研究有帮助。”\
 

说明:

  1、1972年底止,全农场干部职工近3000人,近2000人为割胶工;其他900多人为干部、后勤、教师、医护、机械、基建、运输等。资料显示癌症分布人群的比例:非胶工24 : 胶工0

  2、上述资料,大多为1972年的调查原始资料

  3、其中“【 】”,为1973年的复查补充资料

后来我两次找了何一光政委,他总说“党委需要研究研究……”光阴似箭,42年过去了,至今还不知党委研究结果。我暗下决心:不管多少艰难,都要出国或到香港攻读、创业。因此,内地少了一位医生,香港多了一位董事长。

红土地八年,湛江农垦文工团二年,农垦广阔天地把我磨练,从白净文弱书生,变成了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小伙子,我最宝贵的十年青春,献给了祖国农垦事业!
今天农垦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代又一代农垦人努力拼搏的丰硕成果,永远可歌可泣。第一代老工人许多已百年了,可深厚的红土情还在延续,数以百计的农垦第二代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群,不时都会以各种形式欢聚一堂!不管我到世界哪个地方,农垦人淳朴、坚毅、奋发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 
后记:

  1978年5月22日,湛江农垦干部中第一位特批赴香港定居。

  1990年至今,先后六次回到五一农场,其中三次为全场干部义务讲课。

  1990年捐给五一农场5000元建场部学校新教学楼 (我在农场工作7年4个月,全部工资津贴合计为2540元)

 1998年至今,合作开发推广专利【心脑血管中成药】~【抗癌中成药】出口、转口、边贸。同时终生学习研究42年,简述如下:

【带瘤生存:视癌症为慢性病;

中药调理:缩小癌肿,直至消失;

松针疗法:改变体液,从酸性变为微碱性,防止癌肿瘤转移;

科学饮食:饿死癌细胞;

音乐疗法:增强免疫力】

 此项研究让数以万计癌症患者受益。日本成立了【松针抗癌协会】,超10万会员。


代表香港出席
【2007世界抗衰老大会】
并在大会演讲,轰动论坛。


1997年任“香港庆祝回归祖国”
三万人大游行总指挥;七次上
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