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梁衡笔下的“山水情”—梁衡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4-06-26来源:阿国 作者:童勤国 点击:
梁衡是我喜欢的散文大家,这不仅因为他的美文是入选当今大中小学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更是因为他对真和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如果说梁衡的人物散文是求真求实,对伟人不避讳、不粉饰;对历史人物用情用心。那么他对山水散文的追求就是美,并说对美的追求是散
梁衡是我喜欢的散文大家,这不仅因为他的美文是入选当今大中小学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更是因为他对“真”和“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如果说梁衡的“人物”散文是求“真”求“实”,对伟人不避讳、不粉饰;对历史人物用情用心。那么他对山水散文的追求就是“美”,并说“对美的追求是散文创作的最高标准”。
 
梁衡在《我的苦苦探求》一文中说,散文的美有三个层次:一是描写美,它是一种客观事物再现。二是意境美,它是一种主观美,不同作者会写出不同的意境。三是哲理美,它是主客观兼有的美,是在客观描写和主观发挥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哲理(思想)。
 
此外,散文还需要一个形式美,其最重要的形式是语言。如果没有语言美,上面三个艺术层次的美就不可能实现。
 
梁衡在其自定的“四美”标准下,走着一条苦苦探索和追求的路。
 
为此,他还以极大的勇气,写了《关于山水散文的两点意见》,对老前辈散文大家杨朔提出批评意见。
 
他认为写山水散文应该有两忌,一忌牵强,二忌平。
 
所谓牵强,就是不努力挖掘自然美,发挥山水形象的感染力,而是靠转托一个人物、一件事去拔高主题。并举例:屈原之赋芷兰,陶潜之咏菊,板桥之写竹,其意自明。
 
所谓平,就是有实物而无想象,有风景而无意境。“写山,则石、树、路一一交代;写庙,则砖、瓦、木一点不漏。不提其要,不索其隐”(“两忌”参见《关于山水散文的两点意见》文)
 
梁衡在探索和追求中,不断践行着自定的“四美”标准和“两忌”原则,创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可以流传后世的美文美篇,成为入选当今大中小学教材最多的作家也就不足为怪。
 
下面随手撷取梁衡笔下的“山水”,一窥其自定的“四美”标准和“两忌”原则之全豹。
 
梁衡笔下的山水情
 
梁衡笔下的水是这个样子的:
 
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参见《娘子关上看飞泉》文)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的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参见《壶口瀑布》文) 
这条曲曲弯弯的溪水美的纯真……滴滴雨露轻落在叶上草上,渗入根土中,然后沙滤石挤,再流出涓涓细流,又由无数细流汇成这能漂筏行船的大河。所以这水就轻软得可爱。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逢山转身回秋眸,遇滩摄足曳翠裙……在这种人仙参半的境界中,我细品着溪水的清、凉、静、柔,几时享受过这样的温存与妩媚呢?回想与水的相见相识,那南海的狂涛,那天池的冰冷,黄河壶口的“虎啸”,长江三峡的“龙吟”,今天我才找到水之初的原质原貌,原来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王维有他的辋川山庄,苏东坡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月下荷塘,夏丏尊有他的白马湖,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九溪。
 
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能纯得使人起宗教式的向往,又美得叫人生热恋似的追求,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就是人间的天国仙境。(参见《武夷山——我的读后感》文)
 
壶口瀑布
 
武夷山溪水
 
 
梁衡笔下的树是这个样子的:
 
直直地从土里冒出,像一股急喷而上的水柱,连树皮上的纹都是一条条的直线,这样一直升到半空中后,那些柔枝又披拂而下,显出她旺盛的精力和犹存的风韵。我突然觉得她是一位长生的美人,但她不是那种徒有漂亮外貌的浅薄女子,而是满腹学识,历经沧桑。要在古人中找她的魂灵,那便是李清照了。
 
庞然树身斜躺着,若水牛卧地,整个树干已经枯黑,但树身的南北两侧各劈挂下一片皮来,就只那一片皮便又生出许多枝来,枝上又生新枝,一直拖到地上,如蓬蒿,如藤萝,像一团绿云,像一汪绿水,依依地拥着自己的命根——那截枯黑的树身……黑与绿,老与少,生与死,就这样相反相成地共存。(参见《吴县四柏》文)
 
天星桥的树以榕树为多,叶大荫浓,满谷绿风。这里的树常会变出许多的形。有一株叫“民族大家庭”,一从石中钻出即分成五十六根树干,大家就一根一根地去数。
 
面对这株婷婷玉立的榕树和这块光溜溜的寻根壁,我一下子寻到了生命的美,生命的理……霎时我觉得天星桥全部的美都在这根与石的拥抱之中。回看刚才的水美、石美全都做了树的铺垫。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参见《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文)
 
500年榕树
 
 
梁衡笔下的山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攀行在石蹬上,雾入衣袖,云拂脚面。俯视脚下则山川无形,天地不分,唯白云一片,滚滚如大海波涛,风振林梢,又隐隐传来千军万马之声。间或脚下石路正过两山谷口时,则浓云团团缕缕厮涌而出,急喷狂走之状,若山下鏖战,硝烟冲天却寒气逼人,不敢稍留。将凌绝顶时要过一短峡,仅容一人单行,曰束身峡;要过一梯,横棍九节,梯担两峰间,曰九杠梯,下临无底。这是全峰最险之处,过去当地人说,凡不做亏心事者才敢过梯。(参见《芦芽山记》文)
 
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出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参见《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文)
 
泰山——一览众山小
 
 
梁衡笔下的园林是这个样子的:
 
城中的园林不比大自然中的山水,她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向精美、凝炼、含蓄去求艺术,像一首律诗……在这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又不像诗一样靠字、词,却靠山石、花木、砖瓦。难得的是这些无声之物,竟有神韵地构成了一个美的境界。当你在这些园子里悠游时,那实际是在翻一部唐诗,或一部宋词了。
 
如果说在网师园、拙政园里得到的是诗情,那么在留园得到的便是画意了。这个园子多回廊,厅堂又多窗。匠心之意是让你尽量透过廊、窗取景。抬眼时便是一幅画图。窗外常是粉墙,窗与墙之间或植竹数竿、或插梅一枝,墙为纸、物为墨,随风摇曳,影布墙上,且天生的艳红翠绿,这是任何丹青高手所不能企及的。


 
 
留园有一块“鹰石”,突兀耸立,浑身高高低低,洞洞眼眼,石顶部极似一只老鹰腾空,长颈内弯,两爪伸张,双目炯炯,大约发现了地上有一只雏鸡它便鼓翅欲下……苏州园林的艺术正在不以墨以图,不以斧凿去雕塑,尽量利用自然之美,专取似与不似之间,匠心之意只是撩拨起你的遐想,引而不发,藏而不露。(参见《苏州园林》文)
 
梁衡的山水散文并不多,上面列举的也都不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但他却写的很苦。他说:“我从事散文写作以来,想得比写得多,在理论上花的力气比创作上多”“自己写的论文也比创作的散文多。这反映出我的一个心态:总在受着探求之苦的折磨”。但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为后学者树立了榜样。
 
梁衡,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标杆!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