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城,与春节有关的市级以上非遗有近30项,涵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2024年莘庄灯会在闵行区莘庄镇春申湖上正式亮灯。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绿波廊副总经理王时佳正在检查徒弟们制作的小笼包。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展示海派撕纸作品。 均本报记者邢千里摄 制图:李洁
市中心的豫园灯会亮了,北面的罗店彩灯张灯结彩,南面的莘庄灯会也闪亮登场……春节临近,上海处处洋溢着浓郁年味。 记者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在申城,与春节有关的市级以上非遗有近30项,从年夜饭桌上的本帮菜、老酒、招待客人的茶,到新年“战衣”、窗户上张贴的窗花,桌案上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再到社区锣鼓喧天的手狮舞表演,大街小巷夜间“绽放”的彩灯……这些上海特色年俗,涵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伴人们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海派新年。 新年吃穿,生活智慧的结晶 民以食为天。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亦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帮菜被喻为味道上的“上海方言”,其烹饪技艺早在2014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它从上海本地的百姓饮食起步,兼容了徽菜的浓油赤酱、粤菜的精致清鲜、鲁菜的考究大气等“八大菜系,十六帮别”的秘诀,经本地化改良后,形成了独有的以“雅”见长的上海味道。 在上海的家常年菜中,有那么几道菜可谓是家家必备。首先是鱼,寓意年年有余。油爆虾也不可缺少,不仅颜色红润发亮,味道咸甜可口,虾壳上有一节一节的轮廓,代表着节节高升。同样,四喜烤麸取谐音祝愿家中男性能在新的一年事业有成。年夜饭中不能少的一大碗“全家福”,汇聚了众多“好口彩”,有取团团圆圆之意的肉圆、鱼圆,形似金元宝的蛋饺…… 酒是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低度、好入口的黄酒是不少沪上人家的首选。据史料记载,上海黄酒传统酿造工艺源于中国最早酿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从枫泾出土的文物“韩瓶”记载了宋代名将韩世忠用酒犒劳士兵的历史。在《宋会要辑稿》中可以看到“酒务”类中有“上海务”的记录,而“上海务”是酒生产、管理、贸易、征税机构。上海黄酒以糯米为主原料,经曲种二次发酵而成,既吸取了浙江绍酒精华,又保存江苏甜白酒工艺,酒体色泽蜜黄清亮,香气浓郁幽雅。 在奉贤地区,当地特有的盐民、渔民文化,与白酒酿作形成天然联姻,为白酒的兴盛、繁荣创造了文化生态条件。曾经,这里几乎家家都会酿酒,酿出的酒大多为自家饮用,并赋予了它好听的名称:神仙酒。神仙酒传统酿造技艺最早起源于明清,作为东南沿海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当地农业科技、风土人情。 而在沪郊青浦区淀山湖西畔的水乡地区,自古以来沿袭着一种民间习俗——阿婆茶。这里的农家人,特别是农村里的阿婆,每天你来我往,聚在一起,几张桌椅围坐在农家客堂里或廊棚里,桌上放有咸菜苋、萝卜干、九酥豆等自制的土特产,边喝茶边聊天,谈山海经,拉家常,嘴不停,手不闲(做针线活等),其乐融融。这种以茶为礼、以茶待客,并能交流思想感情的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成为当地风俗礼仪。阿婆茶的起源至今难以作出确切的考证,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家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存着祖辈传下来的各式茶具,灶间还都有一只壁灶,场上有风炉,烧的水,泡出来的茶,更为清纯香郁。 电视剧《繁花》热播,带火了“红帮裁缝”,有些人特意过年前开车甚至打“飞的”到浙江宁波找传承人定做“宝总”同款西装。其实,“红帮裁缝”乃由“奉帮裁缝”讹传衍化而来。19世纪末,许多浙江奉化人外出谋生,从事裁缝行当。他们重质量、讲信誉,队伍壮大,形成了“奉帮裁缝”。如奉化人最早在上海南京路开设的“荣昌祥呢绒西装号”就颇负盛名,后来又带同乡人在南京路上开设了十几家西服店。奉帮裁缝在上海的生意和地位可谓红火,上海人就叫“奉帮裁缝”为“红帮裁缝”,加上沪语中“奉”与“红”谐音,于是“红帮裁缝”一说便沿用。 上海如今依旧留存有正宗“奉帮裁缝技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承单位是亨生和培罗蒙。上海的奉帮服装业中,流传有“七工头”和“五工头”之说。所谓“七工头”,即一件上装要耗时七个人工,亨生便属于“七工头”的档次,以细致科学的工艺流程和穿着舒适而闻名。培罗蒙最大特色是量体裁衣、度身定制,凭借精湛技术,新颖选料有“西服王子”的美称。龙凤旗袍制作技艺和鸿翔中式女装制作技艺,则为女生的新年“战袍”提供了优选项。 过春节,要的就是欢腾、热闹 除了吃穿,海派年俗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全家人一起剪窗花、贴福字,是关于过年的温暖记忆。我国剪纸流派众多,大致分为南北两派:北派剪纸粗犷有力,以形代物;南派剪纸细腻写实,秀美耐看。然而,由于各地区地域习俗、精神文化等的不同,同一派之间也各有各的特点。 上海剪纸属于南派,被称为“海派剪纸”,最大的特色是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艺术风格。王子淦和林曦明被誉为上海剪纸艺术界的“双子星”。王子淦将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恰当地融为一体,继承了前辈的优秀技艺,表现出了极强烈的艺术个性。林曦明的剪纸作品则大胆运用他擅长的山水画中的写意手法,把书画和民间剪纸融会到一起,在我国剪纸艺术上堪称一绝。 水仙花也是许多上海人家过春节的“必备”元素。这之中,崇明水仙最有名,已有500多年种植历史。早在明朝正德年间,这里的先人就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水仙,当时并没有刻意用来观赏闻香,主要是割开水仙球茎,拿纱线蘸取黏稠的汁液,使晾干后的纱线变得更硬实。上世纪30年代初,崇明人开始系统地栽培水仙,把它作为欣赏花卉销往国内各地甚至东南亚,并逐渐闻名。崇明人在长期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水仙栽培技艺。崇明水仙现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上海唯一获评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原产地标志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双地理标志”的特色花卉。 过年,要的就是欢腾、热闹。在上海,除了声名远播的豫园灯会,大街小巷都有各类年俗活动,比如宝山的罗店彩灯,金山的朱泾花灯会,杨浦的元宵行街会,浦东三林的绕龙灯,闵行的马桥手狮舞、鲤鱼跃龙门,崇明的调狮子,嘉定的小青龙舞龙会等,营造浓郁传统节日氛围,让人们欢欢喜喜过个中国年。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