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升
谈及江南文化的文化精神乃至审美品格,有三个人值得深入研究: 一个是李渔。他建构了一种既不同于北方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江南文化态度、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对了解和把握江南文化具有美学概论的意义。 一个是郁达夫。从这一江南典型人物入手,是认识江南这个典型环境的路径之一。 一个是陈从周。作为“江南文化的托命人”,他的感觉、他的思想、他一生的工作,是通向古典江南文化和生活场景为数不多的引路人。 ■刘士林 江南研究在国内外是一门显学,可谓百家争鸣、各擅胜场。但要真正进入江南文化的“庭院深处”,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对江南园林的美 呼吸领略最深 1784年,乾隆在杭州发表《南巡记》,认为自己50年的帝王生涯做了“两件事”:一是“西师”,如平定准噶尔等;二是“南巡”,即六下江南。 前者为国之大事,后者是游山玩水,为什么可以相提并论?这就涉及人生的两大评价体系: 一是实践理性的,主要看你干了什么,是否取得了成功。 二是审美主义的,这要看你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不是真的愉快和满足。孔子和弟子谈人生时,就没有把赞同票投给那些一心追求仕途的学生,而是给了喜欢大自然的曾点。 谈及江南文化的文化精神乃至审美品格,有三个人值得深入研究: 一个是李渔。他建构了一种既不同于北方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江南文化态度、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对了解和把握江南文化具有美学概论的意义。 一个是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是郁达夫的自况。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东晋名士的风度、明清江南士大夫(如金圣叹等)的狷狂,又带有一点旧日海派文人的颓废。从这一江南典型人物入手,是认识江南这个典型环境的路径之一。 一个是陈从周。作为“江南文化的托命人”,他的感觉、他的思想、他一生的工作,是通向古典江南文化和生活场景为数不多的引路人。 江南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高峰,江南园林是东方审美生活的极致形态。在当代学者中,对江南园林呼吸领略最深的无疑是陈从周。他明确提出,江南园林是江南文化在空间形态上的最高代表,是“最像江南的江南”。 陈从周的一生著述众多,以《说园》为最精。这与他对江南之美的深刻理解、无比钟情密不可分,也缘于其对商业化、世俗化的都市文化的不满和不喜欢。 陈从周说:“中国园林,以‘雅’为主……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他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把空调称为“洋空气”,说它只有“凉”、没有“凉意”,而后者只能到藏在深山的江南古寺里去找,“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是一个恬静沉思的境界,可以彻悟人生”。 像这样一种对江南文化的体验和省察,内涵蕴藉深微,不是个中人,很难对话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细节上 花时间下功夫 从大的方面来看,李渔主要强调了两件事:一是哲学,二是技术。有了前者,江南文化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和原理;有了后者,江南生活方式才是鲜活的、可行的。 李渔称吃蟹为“饮食中之痴情”。为了每年秋天能一饱口福,他从春夏就开始储备“买命钱”。他提倡清蒸、反对红烧,因为一红烧就品不到蟹的“至味”了。“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 要掌握江南生活技艺,关键在于肯不肯在日常生活细节上动脑筋、花时间、下功夫。一般的人往往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没劲”或“没意思透了”。但李渔不同,如煮粥的水不可以加、蒸饭的水不可以减,即使是一碗面他也要发明出“五香面”和“八珍面”等样式。 前者的做法是把椒末、芝麻屑拌入面中,再把酱、醋以及焯笋或煮虾的鲜汁等调和在一起,加上“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的工序,逐渐改变了江南人“未尝食面”的习惯。 后者在配料上更丰富,即在“五香面”的基础上,增加晒干的鸡鱼虾肉和鲜笋、香蕈等。由于提高了成本,“八珍面”主要是用来待客。 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高度重视,是在大体相同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江南人的生活要过得更滋润的关键变量。 江南人对生活细节的高度重视,有时候会给人一种“作”的感觉。 “作”这个字很有意思。仔细寻思一下,似对应于古汉语的“淫”。这个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把事情做得过分。这里的事情也有一个特定范围,特指那些和国计民生无关或关系不大,“既不当吃,也不当喝”,也就是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事情或东西。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古代中国,对此应报以“了解之同情”。 在江南文化中,最能“作”的城市是《红楼梦》中讲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苏州。“苏作”,集中体现了江南人的细腻、聪明和勤劳、智慧。 今天,国人在“富起来”之后,有时候也很想“风雅”一下。如果他们多接受一点江南文化的熏陶,事情就会好得多。所以说,江南文化意识、江南生活态度有助于平衡人生中的功利性需要和审美需要,为过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提供主体条件。 更重要的是 有一颗读懂江南的心 和很多“喜欢江南的北方人”不同,郁达夫对江南文化、江南城市有很深的理性认识。 他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中提出,扬州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江南运河开凿,导致它衰败的则是铁路这一新型交通系统的崛起。于是,“目下的扬州只剩下了一个历史上的剥制的虚壳”。 在郁达夫的江南游历中,还有很多只有诗人才能发现的细节和珍贵资源。他每到一处都会留下文字。如果加以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自然是一种很重要、很宝贵的现代文化资源。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其实,江南也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武库,江南文化是中国诗性文化的根底和沃土。 从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芒福德把雅典看作理想城市的范本,说“它挣脱了文明的许多其他标准的约束,挣脱了赚钱花钱的忙忙碌碌的俗套:既不放浪形骸狂饮取乐,也不着意追求舒适与奢华、装饰与摆设;过着一种运动员式的、确实是很节制的生活,在苍天之下进行着他们的每一种活动”,由此得出结论“美好的生活并不昂贵”。 在西方,与雅典相对的反面典型是“物质建设的最高水准与社会人文发展的最坏状况”——罗马城。与希腊遗产相反,罗马留下的更多是血腥的斗兽场、纵欲的浴场和大剧院。芒福德将其称为“死亡之城”,因为它的城市文化功能完全坏了。 在中国,和雅典有一比的是苏州。在江南城市中,苏州是最像江南的江南城市。与北方相比,江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发达。苏州在经济上的优势保持至今。江南的第二个特点是景观漂亮。“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好,不在于规模与豪华,而是提供了一种城市文化空间。 苏州和雅典,暗合了霍华德“花园城市”理论,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这是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来看,在快速消费时代,要有一些能够感受、了解、体验江南文化之美的人。这是传承、发扬和重建的第一步。 这个“人”不容易找到。古代江南文化符合人的爱美和游戏天性,代表着人的最高审美和自由需求,是中国本土最会生活且生活品质最高的文化样式。在社会“麦当劳化”、文化“麦当娜化”的冲击下,我们“要多做美学教育”。因为除了要保护各种江南文化的硬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读懂江南的心。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