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升
上海的历史建筑、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一层一直是一排商铺,老早辣伊周边三五百米范围里,好像还呒没店面介集中的地方;对阿拉这帮子辣嗨附近读书、长大的“50后”来讲,对“武康大楼”商铺还是有点记忆的。前两天心血来潮,辣老同学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请大家回想一下,当年“武康大楼”下头有点啥商店,结果应者踊跃,大家纷纷发言。 “武康大楼”底层沿淮海路的店面,最靠东头就是“紫罗兰理发店”,埃歇辰光还呒没“美发厅”的称呼。传宝同学讲:“我结婚时就是辣了紫罗兰理的发,记得当时理发、汏头、修面外加吹风,全套服务的价钿是一块洋钿!辣当时这也算高消费的。因为结婚是人生当中一桩大事体,也就奢侈一趟。搿也是我从小到老辣紫罗兰唯一一次消费。”一块洋钿也嫌贵?年轻朋友覅听勿懂,这句闲话一讲应该有四十年了!现在“紫罗兰”还辣老地方,只勿过门面好像变小了。 “紫罗兰”朝西过来,现在是一家古董店,好像也有点年头了。浩统同学讲当时搿搭是西药房搭仔洗染店。西药房呒啥讲头,卖点常用药,解决附近居民伤风感冒、头痛脑热的小麻烦。洗染店就勿简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侪是用脚桶、面盆汏衣裳,既有机洗,又有干洗,还有全套熨烫设备的洗衣店相当少见,更何况搿家店里还兼营为衣物染色的业务。搿种染色业务早就失去了市场需求,现在当然也已绝迹多年。 女同学的回忆,搭自家熟悉的物事有关。申萍同学想到的是“其间有一间门面老小的小百货店,小辰光会去买针线缝纫配料和棉毛衫裤,还有汗衫、毛巾、床单咾啥。”印象中迭爿小百货店还卖文具,店面进深长度超过门面宽度,细细长长像条弄堂。现在好像开了一家音乐书店。 我记得蛮牢的是“武康大楼”底层再往西面有一爿南货店。店堂里的柜台摆成U字型,上头挂仔交关腊肉、火腿、香肠;面朝马路一边用玻璃隔出一个小空间,专门卖荤素熟食。上中学辰光,经常搭仔姚刚同学一道去买红烧羊羔冻当零食吃,搿种结冻后切成薄片的羊肉汤,只要九分一两,邪气解馋,一路走一路吃,走到学堂差勿多也吃光了。时隔将近半世纪,搿家传统风味的南货店已经改为经营新潮的咖啡了。 “武康大楼”最气派、最有腔调的是西端半圆型建筑构造,昂首冲天、气宇不凡。拨人家交关想象;搿末底楼位置最好的商铺自然也是最西头的半圆型门面,现在是一个叫做“30°空间”的文化品牌平台。老早迭块地方一直经营糕点、饼干、糖果等食品,档次还是蛮高的,玻璃橱窗看进去,勿少侪是马口铁罐头的礼盒包装,一般侪是需要走亲眷、送客人的辰光派用场。 商店门口马路边常年有一个阿婆,拿只篮头坐辣小矮凳浪,卖栀子花、白兰花。国莉同学还记得迭家商店叫“天天新”。转弯过去,“九层楼”朝武康路一面好像曾经有一家小菜场,还有一家卖机制冰的冰库;勿像现在又是咖啡吧、又是书画廊介闹猛。 其实即便辣计划经济时代,商铺也免勿了会有变化;勿过一栋建筑搭一座城市一样,总会拨经过的人留下一点记忆,偶而通过微信群交流对当年的记忆,也勿失为一桩有趣的事体。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