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写给真正的上海人

时间:2022-03-29来源:晏秋秋 作者: 晏秋秋 点击:
这篇文章,写给真正的上海人(310+新上海人)。 过去一周,不少上海人,骂了不少山门。我先说观点:一些事情,讲得没错! A、东方医院那个护士,很可怜。 绿叶菜买不到,价钱贵,不应该。 很多小区,业主们一直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封禁?为什么还封禁?得不到
这篇文章,写给真正的上海人(310+新上海人)。
 
过去一周,不少上海人,骂了不少“山门”。我先说观点:一些事情,讲得没错!
 
A、东方医院那个护士,很可怜。
 
绿叶菜买不到,价钱贵,不应该。
 
很多小区,业主们一直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封禁?为什么还封禁?得不到答复,不爽。
 
还有华亭宾馆的破防,北蔡的爆发,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做核酸扎堆”的视频,都提醒着我们,这是我们的,巨大压力下的上海。
 
B、过去一周,我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我每天早上8点,准时等待上海的疫情数据。说实话,常被增加的数字,搞得郁郁寡欢。
 
我很明白,与过去两年多的“精准快速”,如今确实有些地方,不够到位。
 
另一方面,我还常陷入一种愤怒。尤其是看到社交网络上,对上海那种恶意的讥讽、毫无逻辑的嘲笑,又火冒三丈,有一种强烈的委屈感。
 
上海都已经这样了,你还想要怎样?
 
这两种情绪,是矛盾的,对立的,交织的。
 
真正的上海人都明白,不管上海身背着怎样的使命,或承受着如何的压力,只要疫情数字一天不下去,那么,内外的压力,始终存在,而且,不断增加。
 
我的不少公务员朋友,嘴角都起了泡。

C、但是,这毕竟是上海啊。
 
上海这座城市,从来都是在批评声中,前行的。常常,在自家老百姓的“挑刺”下,这座城市焕然一新。
 
没有出租车宰客现象,朱镕基就不会进口几千台计价器;
 
没有时常停水、停电,市长们就不会连续20多年,到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老百姓的投诉电话;
 
没有对改善出行的呼吁,上海就不会建成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地铁,不会造那么多的大桥和隧道;
 
没有“告别马桶”的呼声,上海这几年就不会轰轰烈烈地改造旧区……
 
大家喜欢的上海,是从小渔村起步,不断打磨后的上海,是一座经过千锤百炼的城市。
 
这种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标准的城市特质,才是魔都最大的吸引力。
 
D、而这一次,老百姓的诉求是——
 
能不能在维持正常生活的同时,应对奥密克戎第二代这样的病毒?
 
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没有作业可抄。
 
也是在帮整个中国做试卷。
 
对无症状,上海有点措手不及。“期中考”,成绩一般。遭到了老百姓的批评。
 
但我没有看到辩解。也没有看到“撕考卷”,更没有看到“彻底躺平”。最近几天,上海似乎正在复习“错题本”。
 
正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别的不说,这篇文章的开头,最近一周不少上海人“骂山门”的问题,似乎正在应对中。在“上海发布”的文章中,措施,都很详细,很接地气。
 
挨骂,是上海。迅速应对,也是上海。
 
我注意到,昨天晚上,上海把集中隔离点的情况,通过“记者走访”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市民面前,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上海正在改进。
 
E、更别忘了,阿拉是上海人啊。
 
上海人,为什么聚集在魔都这样的城市?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对事,有着差不多的标准。
 
在铺天盖地的赞誉面前,上海人会保持一份清醒,“真有那么好吗?”
 
这是“管我啥事体”。
 
而在毫无逻辑的谩骂前,上海人又会保持一份义愤。
 
这是“管侬啥事体”。
 
我有一个东北的朋友,感到奇怪——
 
上海人一边批评防疫中的一些措施,
 
一边又很喜欢邬惊雷、张文宏、尹欣。
 
外省市人一骂上海,
 
上海人又要跳出来维护……
 
他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回答,上海人喜欢分寸的拿捏,表扬人喜欢说“拎得清”。所以,上海人的逻辑中,真正的问题,一定要批评。不存在的问题,一定不允许批评。
 
如果批评在“点子”上,上海人肯定会“闷脱”,甚至还会一起骂。但是,一旦批评不到“点子”上,那么,上海人就不爽,就会反击。
 
一边批评,一边维护。而且,始终批评,始终维护。
 
这,就是可爱的上海人、自律的上海人,对上海的态度。

F、大风大雨的上海,其实没变啊。
 
追逐梦想的上海人,也没变啊。
 
我不是医学专家。但是,对这一波疫情,我有几个观点。
 
1、 总体数字,还会高位运行几天。
 
2、 社会面上的数字,不断降低。
 
3、 大部分区的数字,正在向好。
 
4、 浦东和闵行,要打歼灭战。
 
5、 最困难的时刻,即将过去。
 
听说,目前上海针对疫情现状,正抓紧“床等人”,而绝不让“人等床”。昨天,不少年轻的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点。TA们,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儿?谁的宝贝?如今,是从天而降的白衣天使。
 
我还听说,昨天住进世博隔离点的一些年轻病例,唱起了歌。
 
这里,毕竟是上海。
 
不用担心。本轮抗疫中,所有的细节,都会被拿出来一遍一遍总结。所有的付出,都绝不会被遗忘。
 
因为,上海海纳百川。
 

 责编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