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旧式厨房“灶披间”

时间:2022-03-19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叶世荪 点击:
摄影/日升 文/叶世荪 上海闲话里用灶披间表达家庭厨房的意思。有书为证:《歇浦潮》七十二回:有时少奶奶们看了夜戏回来迟了,只可在底下人睡的一间灶披中,有个窗洞,里外各放一张凳,借他做个便门。《上海的早晨》第二部:她得意地走去,橐橐的高跟皮鞋声
摄影/日升
 
      文/叶世荪

      上海闲话里用“灶披间”表达家庭厨房的意思。有书为证:《歇浦潮》七十二回:“有时少奶奶们看了夜戏回来迟了,只可在底下人睡的一间灶披中,有个窗洞,里外各放一张凳,借他做个便门”。《上海的早晨》第二部:“她得意地走去,橐橐的高跟皮鞋声一直响到后面的灶披间去了”。《繁花》:“‘两万户’到处是人,走廊、灶披间、厕所,房前窗后,每天大人小人,从早到夜,楼上楼下,人声不断”。

      其实,这种被称作“灶披间”的厨房,和今天按单元设计的成套民居中的厨房完全不同,是那些在连接正房的小房间或毗连大屋边的简陋小屋里将就设置炉灶做饭的地方。过去许多人家的“灶披间”还都是合用的,因此,那里也曾是上海人很容易凝结民间情愫、留下过往记忆的地方。《新民晚报》上就刊登过不少相关的文章,譬如2018年2月19日的《情满灶披间》。

      说“灶披间”是规范写法的原因,是这个“披”字原本就有附着边上、从旁辅助的含义。《说文解字》:“从旁持曰披”。古代用作仪仗的马车边上设有“披”,唐代贾公彦注疏《周礼·夏官》曰:“披者,车两旁使人持之若四马六辔然”。举行隆重葬礼时,棺椁两侧也要设“披”供人把持,譬如《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葬礼就“饬庙置翣,设披周也”,“设披周也”意即在棺椁周边设置便于执持的“披”。按照这个思路,活人呆的房屋边上的附着物称作“披”也说得通。这样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老上海人把屋外延伸出去未必有正规边墙的搭建叫做“披水”,把靠正房外用来放置柴草杂物的简屋叫做“披屋”,以及把当作厨房用的披屋叫做“灶披间”。后来有些新式里弄房、工人新村等设置有多家合用的厨房,那个其实没有“披”的意味,应该称为“灶头间”,只不过说着说着也就统称作“灶披间”了。

      明代孙楼《吴音奇字》以为“屋旁小舍”当用“广皮”字,因为“广”字头与建筑有关,如:府、库、廊、庙、庭、廓、店等。不过这种说法认可度不高。清代以来许多吴语小说,如《荡寇志》《鼓掌绝尘》《活地狱》《续海上繁华梦》等,说到“灶披”“披屋”用的依然是“披”字,可见“灶披间”的写法是有古汉语传承理据的。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