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上溯冬奥历程,细数“城市之最”

时间:2022-02-07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点击:
截屏图片 ■记者 彭德倩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回首近百年冬奥历程,无数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刺的同时,承办城市也逐一留下足印,共同凝结为人类奋斗不息、共襄盛举的华章。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奥会,是世界规
截屏图片
 
      ■记者 彭德倩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回首近百年冬奥历程,无数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刺的同时,承办城市也逐一留下足印,共同凝结为人类奋斗不息、共襄盛举的华章。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除本届以外,主办过冬奥会的城市共有20个。细数“城市之最”,每一个背后,都有故事。

      “最早举办”:夏慕尼

      在法国夏慕尼举办的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名”来之不易。

     上世纪初期,冰雪运动在欧美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开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很早就设想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曾就此进行过讨论。然而,他的建议遭到了反对。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了一个传统的北欧运动会,再搞一个平行的冬季奥运会是没有必要的。再说,古奥运会也没有冬季项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动议就此被搁置了。

      之后的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将花样滑冰列入比赛项目,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除花样滑冰外,还增加了冰球赛。这届奥运会上,这两项比赛观众特别多,成千上万的冰上运动爱好者涌入观赛。这足以说明,观众对这类项目是极为喜爱的,也促使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的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192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布拉格会议期间,挪威、瑞典、瑞士、法国、加拿大等国代表重新讨论了举办冬季奥运会问题,并提出了有关方案。在1922年国际奥委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竭尽全力推动,终于取得了成功,并决定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前举行这类比赛,但须避开“奥运会”字眼,将其称为“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在当时,并未将它作为正式比赛,而是奥运会前夕的冰雪项目表演。

      体育周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4日举行。比赛项目有滑雪、滑冰、冰球和有舵雪橇。另有两个表演项目,一是军事滑雪射击,一是冰上溜石。共16个国家200多人参与。美国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在5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金牌,他也是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位金牌获得者。不过,当届获得奖牌最多的是挪威队。

      冬季运动周取得空前成功,吸引了10004名观众付费观赛。终于在1926年,国际奥委会在里斯本召开了第25届大会,认定了夏慕尼冬奥会首届冬奥会的地位。此后将最初的“冬季运动周”命名为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而第一届冬残奥会,则要更晚一些。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恩舍尔兹维克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运动员参赛。很多比赛项目充满挑战。比如,越野滑雪首次被列为正式项目,参赛运动员为肢体残疾或视力残疾的运动员。视力残疾的运动员能与1名视力健全的导滑员配组参加全部比赛。凭借向导在无线电系统中发出的指令,他们甚至可以即时调整方向,参加超级大回转滑雪等比赛项目。

      不得不提的是,有两次承办的城市,也有多次“抱憾”的城市。据统计,连续三次申办冬奥会失败的城市共有六个,包括芬兰的拉赫蒂、瑞士的锡永、保加利亚的索非亚、瑞典的厄斯特松德、西班牙的哈卡等。它们的屡战屡败,同样源自对奥运的向往与热爱。

      “最多主办”:圣莫里茨领衔

      瑞士圣莫里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美国普莱西德湖三地均举办过两届冬奥会,并列第一。

      位于瑞士东部的圣莫里茨四周是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山峰。这里交通便利,有飞机、火车可达,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和冬季运动中心。第二届冬奥会便在那里举行。俯式冰橇在这届奥运会上第一次成为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整整20年之后,第五届冬奥会再次来到圣莫里茨,它也由此成为第一个主办过两届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此前,冬奥会因二战被迫中断了12年,因而本届冬奥会也被称为“复兴奥运会”。

      主办国瑞士作为钟表业全球闻名的国家,把冬奥会作为技术展示的平台。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各个赛场上都安装了巨大的自动计时装置,它能按发令员的信号自动接通。比如在竞赛过程中,当第一个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它就自动关闭系统,这样一来,观众就不用“盲目”地盯着运动员的脚步,而能根据准确的时间来判断比赛成绩。这项设备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后的各种国际性体育比赛中逐渐普及。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分别在1964年和1976年两度承办冬奥会。它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市区临近阿尔卑斯山,海拔570米,交通方便,是旅游和举行冬季运动竞赛的理想场所。在比赛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瞬间。意大利雪橇运动员蒙蒂在比赛中发挥高尚的运动精神,牺牲自己的成绩,把自己雪橇的轴螺丝借给英国运动员纳什和迪克森使用,而自己只得到铜牌。不过他的行为,获得国际奥委会特别颁发的第一座“顾拜旦运动精神”奖,以作表彰。

      “最高海拔”:斯阔谷

      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大多在北半球,基本分布在北纬35度到65度。历届冬奥会东道主中,1960年冬奥会举办地美国斯阔谷海拔最高,约1900米。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加拿大温哥华海拔最低,为21米。
 
      斯阔谷冬奥会首次使用人工造冰技术,由一个冷冻厂为滑冰馆提供冰并进行冰面维护。这一创新举动为此后冬奥会的技术保障人工干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来自法国的让·弗尔纳特获得速降比赛冠军,他是首位使用金属滑雪板获得奥运冠军的选手。相较于传统的木质滑雪板,金属滑雪板更加坚硬,能够在高速滑行时减少滑雪板震颤,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同时,滑雪板的扭转过程也变得更加容易。此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技探索与冬季运动的融合。

      在斯阔谷冬奥会中,组委会专门修建了一个奥林匹克村供运动员住宿。这是冬季奥运会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运动员村。大会还安装了一台“拉马克”电子计算机,供花样滑冰等比赛使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计算机只需几秒钟就用英法两种文字公布全部比赛成绩,并附有运动员的简单履历。这大大减少了裁判统计工作,缩短了成绩公布时间。

      也是在这一届,电视直播被首次引入冬奥会赛事。斯阔谷冬奥会在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出售了电视转播权。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花费5万美元将其买下。一个有趣的对比是,他们购买1960年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费用高达55万美元。显然,冬奥会转播的价值被低估了,广播公司将915分钟的电视现场转播画面重点给了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和跳台滑雪等项目,结果大受欢迎。甚至一名官方裁判因为没有看清比赛的滑雪选手是否穿越了旗门,专门找到电视转播公司,要求看回放视频来做出最终评判。这个插曲,也促成了后来电视回放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说到“最低海拔”温哥华,许多当时的观众往往会因为开幕式上的“三缺一”而会心一笑——

      开幕式点火仪式上,原本应有4根欢迎柱从地面缓缓升起,相互叠加出篝火形状,然后由分立场地四角的运动员代表共同遥遥点燃。然而因液压问题,最后一根柱子没能升起。幸而此刻与之相对应的运动员代表临阵不乱,果断高举火炬,这时另外三名火炬手同样冷静点燃各自身前“冰柱”。冲天的火光顺利将中间的主火炬点燃。

      在之后的闭幕式上,为此特设环节,展示那根硕大的“故障柱子”经精心修理,最终一端缓缓抬起,与其他冰柱汇合。开幕式上的失误,以这样幽默自嘲的方式,补上缺憾。

      “最暖赛场”:索契

      冬奥会的举办地以往给人的印象是白雪皑皑、寒气逼人,然而,索契冬奥会彻底扭转了大家的印象,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纷纷感叹“这届冬奥会简直是在夏天办的”。这似乎让该届冬奥会“HOT COOL YOURS(激情冰火属于你)”的口号更加贴切了。

      2014年索契冬奥会举办时,降雪量较往年少了些,平均气温10℃,最高达到16℃以上。有媒体看到,花样滑冰训练馆内,运动员穿着短袖训练就可以了。

      因为气温升高,赛场雪道面临融化的危险。比赛期间,工作人员不间断地为赛道铺雪,以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金牌的加拿大选手豪威尔就对雪道状态挺满意,“前几天赛道还很干并有结冰,这几天变松软了一些,这让我的技术得以很好发挥。”她说。

      实际上,缺雪、少雪已经成为近几届冬奥会的常见现象。以索契冬奥会前一届的温哥华冬奥会为例,在它附近小城惠斯勒举办的比赛,就曾因天气过于温暖而推迟。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的滑雪比赛被迫推迟2天。

      鉴于此,索契冬奥会组委会未雨绸缪,不仅购买了强力造雪机,而且2013年已经在高山滑雪赛场附近修建了大型储雪设施,在融雪期到来之前储存数十万立方米的雪,以确保冬奥会举办时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雪荒”。这些储存起来的雪均用40厘米厚、经特别处理的锯末层遮盖起来,从而保证它们能够度过春、夏、秋3个季节。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