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要归巢,人们要回家。 你记忆中的回家之路,是什么样的呢? 是不辞劳苦挤也要挤上的列车,是冬季雾霭中家门上福字的一抹大红,还是故友重逢,将故事一饮而尽的酒。 即使在稀碎平常的日子里,闻见烟火气,人情味,便靠着了故乡的埠岸。 谙熟的年味: 故乡美食的味道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对事物的感情多半是思念,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人在他乡,胃在故乡。 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城市餐桌上的山珍海味,也不能代替家乡街头几块钱一份的小吃。 作家们笔下的春节,年味不随时间流逝而寡淡。 老舍过年喜欢热闹:“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阎连科记忆中的年味,是母亲用衣襟包着一兜的花生、核桃、柿饼,很是可亲。 而地域不同,过年的饮食是不同的。 大年三十,北方人吃饺子,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咬上一口钱币,祈福来年好运; 南方人吃汤圆,温暖和甜蜜下肚,心照不宣地约定了来年的团团圆圆。 缕缕烟火气,代表着热气腾腾的希望。 那是几代人的记忆,吃的是味道,传承的是祝福。 过年的寓意: 珍惜每一次相聚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居于首的,便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父母健在,家庭幸福美满。 陆庆屹在《四个春天》里写到这样一个情节: 他的母亲一个人第一次坐飞机,去看在外地工作的女儿。 妈爱女心切,定要将腊肉、酸菜、辣椒面、竹笋、鱼干通通给女儿带去。 陆庆屹的姐姐在机场接到母亲,看到“母亲下飞机后,手上拎着各种篮子、袋子,肩上扛着箱子,头发东一片,西一缕地贴在脸上”,顿时眼泪奔涌。 奔赴山海,千里团圆,动人心弦的亲情,维系着千年来的文化道统。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年和家的味道,父辈的情怀,永远传递下去。 过年习俗不尽相同,而过年的寓意从未改变。 趁这次假期,不妨多陪陪父母。 拍一张合照,定格相聚的幸福时刻。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的一年,愿所念之人皆幸福。 2022年的守望: 过往不恋,当时不杂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 “又还惊,一岁圆。劝君今夕不须眠”。 这种溢满温情的仪式感,其实也代表守望更好的自己。 老舍的叮嘱道明了这份寓意: “咱们都沉思一会儿,想想在过去的一年中都做了些什么,和做得好不好。 假若我们能在过年的时候责备自己一顿,或者倒比理直气壮地接受吉利话儿更有益处吧!” 在罗翔老师的家乡话中,“今天”和“艰日”的发音是一样的。 这可能就是一种智慧:今天是艰难的。但今天也是精彩的。 也许新的一年,依旧充满挑战,也许当下的每一步充满艰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决定开始过新的生活。 王阳明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曾国藩写道:“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不要沉湎于幻想,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新的一年,愿往事清零,一切向前看!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