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金兰
朋友约我去太古里,我不假思索地回复:不去。朋友问是不是去过了?我回答:没有。朋友再问,既然没去过,那为啥不去看看呢? 是啊,为啥拒绝呢? 近段时间,时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太古里里巷交错的建筑照片,从开业的第一天起,那里就成了阿姨爷叔的打卡地。照片中还有不少阿姨拖着拉杆箱来换装摆POSE,让我不由自主地跳出了一个网络热词:“中年少女”。 照片还没看够呢,阿姨爷叔的奔放便引来了一些人的吐槽:有说商场被老年人“占领”了,年轻人不进去了;有说扎堆来的阿姨爷叔只拍照不消费,连中午饭都是自带便当解决,商场要蚀本了……或许,这些不屑也“酸”到了我这个阿姨,我估计自己去后也不太可能购物,又何必被人小瞧了。 静下心来,觉得自己拒绝得有点矫情。消费与不消费本就属于个人行为,银发族不是不懂消费,而是商场里的高档货品并非他们所需,干嘛要掏钱做冤大头呢?我有一位已是银行VIP客户的熟人,平时只到便利店去喝一杯现磨咖啡,就是不肯踏进星爸爸的门。他的消费观是吃实惠、买实惠,货比三家不吃亏。我看他那天在朋友圈里晒照片的同时还大加赞赏商场里有免费提供的冷热开水。他把这个细节提高到了一个高度:“一件小事体现了商家的智慧,这也是上海对老年人的态度……”我猜想他那天一定自带了保温杯,自然,我也能读出这个“智慧”的言外之意。 这些年来,数字化生活对银发一族的影响特别大,它让不同的人释放出爱美、爱玩、爱吃、爱生活的精气神。我特别佩服杨浦区有个社会福利院,在被疫情蒙上阴影的那些日子里,他们竟别出心裁地让爷爷奶奶扮成世界名画里的主角,92岁的老奶奶扮成了“编花环的女孩”,还有的奶奶成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当这些名画里的角色在网络上一一亮相后,我们打心眼里都会高呼:潮!这种“潮”也在影响着渐渐老去的一代:优雅而开心地老去是我们的目标!耄耋老人尚能玩出“潮范儿”,何况比他们年轻的阿姨爷叔。趁腿脚还利索,哪有好吃好玩好看的,只等志同道合者在群里吹响集结号。的确,退休后的阿姨爷叔有钱有闲,他们怎会疏漏在新地标展示自我的机会? 那天在公交车上听两位阿姨对话去北外滩来福士的感受,一位阿姨说:现在的上海真是好,到东到西都能聚会,就像家里的会客厅。哪像前几年,能随便坐坐的地方少,好不容易找到个地方坐坐,会员按道理还可以免费享用饮料的,但左也是白眼,右也是白眼,弄得人浑身不惬意,好像是为了占便宜来的,后来再也不去了…… 阿姨说得好啊,如今,上海这座城市的公共会客厅比比皆是,太古里不也是其中之一?它开放的空间,它提供的开水都在对银发族“投其所好”,这是商家的聪明之举——不忽视老年人。银发族是个庞大的群体,有他们聚集的地方就有流量,他们在朋友圈里晒的张张照片和评论岂不是在替商家做着无偿的广告?阿姨爷叔的印象好了,自然会影响到儿女,何愁年轻人不去光顾? 点开微信,我对朋友说:约吧,我们也去潮一把。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