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道德经》怎样阐释“国之大者”

时间:2021-10-26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成吒 点击:
摄影/日升 ■陈成吒 今天,追溯国之大者的典故来源与历史内涵,一般会联系到《左传》《孙子兵法》中的相近字词。比如,《左传》所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计》所载兵者,国之大事,等等。有人可能也会联想到民间流传较广的武侠小说里所说的为国为民
摄影/日升
 
      ■陈成吒

      今天,追溯“国之大者”的典故来源与历史内涵,一般会联系到《左传》《孙子兵法》中的相近字词。比如,《左传》所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计》所载“兵者,国之大事”,等等。有人可能也会联想到民间流传较广的武侠小说里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等等。

      这些古籍里说的“国之大事”,主要指国家需要重视和处理的部分重要事务,未能完全揭示当下“国之大者”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在中华经典中,最早较接近“国之大者”这一精炼表达并赋予其深刻内涵的,当推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说“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其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政治思想内核。

       “天”,特指在上的轻扬之气、日月星三光等。同时,太阳东升西落、月盈月缺、斗转星移,又直接与时间相关。因此,古人常说“天由四时成”,对应的是历法里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日,以及由此区分出来的四季。它们与日月星一样,健行而永无停滞。以此为基础,又代表一切事物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从国家层面来说,任何一国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时间中,不可能跳脱具体的历史与时命。

      “地”,特指在下的混沉之气、无涯的大块等。古人说“地由五行成”,大地由金、木、水、火、土等五元素构成。对于处于具体位置的个人、族群、邦国而言,“地”既是厚载万物的庞然巨物,又是指无限中又相对有限的地域。一个邦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国土之上,也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地理与地域特征。

      “道”,特指万物所身在、所身行的路径,包括上至日月星辰所运行、下至江河湖海所流转、中及芸芸众生所奔走的种种道路。在老子看来,道路之所以为道路,因为它“虚无”“处下”,也因此能容万物,并使万物行于其中。

      只要是物,都身处、行走在特定的道路中。不过,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道:大国有大国之道,小国有小国之道,春秋诸侯国也是各有其道。因此说“道可道,非常道”。凡是国家都要重视自己所处、所走的道路,不然会成为迷失者。《道德经》还进一步劝诫国家要走大道、正道,不要想着走巧径、邪路。

      “王”,指人,更指打通天地人三才的领导者。在早期的中华经典中,“大人”“圣人”等原指有德君主,最初本义是指依从规律治国理政、实现国家和谐发展的最高领导者。这样的“大人”,“以百姓心为心”,遵从自然之道,注重安邦定国、治平天下。

      简而言之,老子说的国家四大支柱在于它的历史与时命、地域与经济文化、正确的发展道路以及通达而坚定的领导者,可以说是对中国早期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

      后来,孙武将它转化运用到兵争问题上。他提出,考察兵争,“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只是将论述对象由“王”转为与军事相应的“将”,并外加涉及军队组织、编制与管理的“法”而已。

      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国之大者”,在“以百姓心为心”的基础上,赋予最为彻底的人民性: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土地是人民的土地,道路是人民的道路,党是人民的党。概括来说,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