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巨婴”现象面面观(下)

时间:2020-09-20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龚青沁等 点击:
摄影/日升 作者:龚青沁/龚伟明/曹慧中/曹国君/娄惠静 我们身边确实有巨婴,但是巨婴是个别的,暂时的。当然,不能因为个别暂时而忽视巨婴的存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大人扶一把;放手吧,我的爸爸妈妈的呐喊,振聋发聩,让人深思。要相信我们的后代是大
摄影/日升
 
      作者:龚青沁/龚伟明/曹慧中/曹国君/娄惠静
 
      我们身边确实有“巨婴”,但是“巨婴”是个别的,暂时的。当然,不能因为“个别”“暂时”而忽视“巨婴”的存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大人“扶一把”;“放手吧,我的爸爸妈妈”的呐喊,振聋发聩,让人深思。要相信我们的后代是大有可为的,这次疫情防控的队伍中,百分之七十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年轻人,疫情就是一种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洗礼和考验。我们的下一代是大有希望的。

      放手吧!我的爸妈

      龚青沁


      我今年三十岁了,因为三房合一子,从小到大家里人都特别宠我,尤其是我妈,老是喜欢跟别人说“我家宝宝怎么怎么……”弄得邻居们见了我都会多看几眼。去年爸妈搬往远郊居住后,邻居们的眼神越来越怪,直到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的问话,我才搞清原委。

      那天在楼道里遇见邻家男孩,他问我:“宝宝叔叔,我能上你家看看你睡的大摇篮吗?”“叔叔是大人,还睡摇篮?”我笑着反问道。“是的,我奶奶她们说你是个大毛头,对了,叫巨婴!”啊?!我在别人眼里是个“巨婴”?唉,我冤呐!

      我从小就知道我的爸妈很不容易,年轻时没读到多少书,人到中年又遇“下岗”潮,他们省吃俭用靠打工让我读完了大学。我工作以后想给爸妈改善一下生活,他们不允;我要交生活费,他们不要;我打算贷款买房,他们竭力反对。去年爷爷留下的老屋动迁,叔叔们把补偿款都给了我爸。爸妈立刻决定把家里重新装修一下,我觉得蛮好,同意了。装修期间他们去远郊租了一间房,谁知装修结束了他们也不回来,这时我才知道他们瞒着我在那边买了房。他们说郊区空气好,他们喜欢,还说我家这里是学区房,二房一厅新装修,他们还有余钱替我存在银行里,这下我找对象的硬件软件全有唻!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爸妈忽视了我已是个七尺男儿,还在事事替我作主,处处为我着想,我真是有被裹进“蜡烛包”,睡进了摇篮里的感觉。我不反对爸妈的疼爱,但是我已经长大,我渴望爸妈的理解,请放手吧!我亲爱的爸妈。

      成长中扶一把

      龚伟明


      孩子到了20岁,甚至30岁了,会独立思考,该独自闯荡社会,我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耳闻我们身边有“巨婴”——明明成人了,衣食住行仍一味依赖父母,实在匪夷所思。

      我儿子大学毕业前一段日子,花钱去一家私教学了半年“概念设计”。这笔费用当然由家长出,是我们对儿子成长的追加投资。儿子大学毕业后,即被一家游戏公司聘用。后来,由于不适应“996”工作制,他辞职在家为几家公司涂装手办模型。进入2020年,儿子自己出资在网上报名,学习“雕塑制作”,拓展业务。

      我们平时交流,绕不开生活收支之类的话题。儿子调侃,说他事业不算很成功,不过至少不需我们替他还信用卡消费款,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社会上被人瞧不起的“巨婴”。

      从“概念设计”到“雕塑制作”,不难看出,当初我们扶了儿子一把,如今儿子用自己的资金去再学习,是他向自我独立的转身。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确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缺乏甚至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过度依赖父母,失去家庭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家庭,生活无疑罩着一片阴影,这样的“巨婴”,心理无疑是变态的。如此,完全是日渐老去的家长对孩子溺爱的结果。

      我认为,对孩子的呵护与溺爱是两码事。对孩子成长中的呵护有益助长,但溺爱则后患无穷。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必须掌握度。

      学会自己走路

      曹慧中


      周末,傍晚,小区广场。

      一群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嬉戏玩耍。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奔跑时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一位老太太赶紧跑到孩子身旁查看孩子是否摔疼了,一边夸张地用手捶地用脚跺地并恶狠狠地自言自语,“叫你弄疼我的孩子,打死你……”老人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学着老人的样子也用脚跺了跺地面。

      不多时,又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摔倒了,也是趴在那儿哇哇大哭。这时,年轻的妈妈跑到孩子身边,先查看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然后蹲在孩子身旁对孩子说:“走路要看脚下,也要看前方,不能乱跑,不哭了,现在自己起来。”孩子停止了哭泣,坐在地上,看着年轻的妈妈,伸出双手,那是要妈妈抱他起来的意思。但年轻的妈妈没有去抱他,而是坚持要孩子自己站起来,僵持了一会,孩子终于慢慢地自己站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对这位年轻的妈妈赞叹不已。

      普天之下,哪个家长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个家庭不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人生总会碰到沟沟坎坎,生活难免遭遇困境和磨难,为什么有的人在逆境中能坚持下去,直到摆脱困境,而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从两个孩子摔倒后家人的言行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小学生不会自己洗碗、中学生军训时晕倒、大学生周末带回一周换下未洗的衣服让家人洗的新闻不绝于耳,宠爱过头变成了溺爱,于是,大包大揽和无原则的迁就与许诺让孩子变得无比脆弱和自私。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德智体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

      当爱则爱,当断则断

      曹国君


      当下社会存在“巨婴”现象,既有子女的过错,也有父母的责任。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总以为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千方百计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儿女产生了改不掉的依赖性,以致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上了小学不会系鞋带,上了中学不会剥鸡蛋,上了大学不会洗衣被,整日浑浑噩噩,更有甚者找对象也要父母先期代劳。当父母的还在不断“供奶”,做子女的自然心安理得“吃奶”。如那一天“缺奶”,还一肚子的不高兴,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

      “巨婴”学会了“啃老”,贪婪地向父母索取,吃美餐,穿名牌,开豪车,一旦未得到满足,则以绝食、出走、自杀等言行威逼父母屈从。他们为人无情,不知感恩,不懂自立,更无担当。家里养了这样的巨婴,必深受其害。怨不得别人,从根子上说是父母自己酿造的苦酒。

      我们这代人中似乎看不到“巨婴”,因为我们的父辈们常说:“自己的事自己做!”我7岁就会扎小辫,10岁会生炉子,12岁就煮饭烧菜洗衣服,成为母亲的好帮手。我总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学会各种生存的本领,才能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价值。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最大的恶就是肆意消耗别人的善良。父母关爱子女,愿意付出一切都行,但务必要把握好度,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百事依赖的“靠山”,更不能成为“巨婴”的“摇篮”!当断则断,是最大的爱也是长远的爱。“巨婴们”更不能把父母的善良当作自己的本钱去肆意挥霍,应当尽快让自己站起来,书写人生的奋斗篇章!

      幸亏没当“巨婴”养

      娄惠静


      我有一位命运多舛的好友,父母早亡,老大不小才匆匆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幸的是,儿子七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先天性失聪,虽然到处求医问药,奇迹终究没能出现,她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但总认为孩子的病是她的“责任”,由此处处做儿子的守护神:含在嘴里怕融化了,搀在手里怕摔疼了;七八岁时,上楼还驮着,睡觉还搂着。如此这般她累得筋疲力尽时,幸遇高人指点:不能把儿子当“巨婴”养,否则,自己还真卸不掉责任,这才幡然悔悟,重新规划起儿子的人生。

      她于是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有健全人格、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她用爱和温暖、比比划划教孩子认识这个无声世界外面的精彩。其间,她经历了下岗、婚变,但她咬紧牙往前走,几近苛刻地往儿子幼小的心灵灌输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穿衣吃饭、掌握学习技巧和基本生活能力,到关心他人、孝敬长辈,处处做到极致。上小学前,教会了他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左右要看清,坚持让儿子独自上学放学。她的言传身教终于起到作用,儿子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自觉,刻苦努力,主动帮助同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工作后,不怕苦不怕累,潜心钻研技术,获得过多项发明专利;业余时间坚持去社区当志愿者,用感恩的心回馈母亲、回报社会……

      看着好友迈过了曲折艰辛的人生终于苦尽甘来,姐妹们都由衷地为她高兴,她把儿子阳光、俊朗的照片发给闺蜜们看时,总不忘感慨地附一句:“幸亏远离了错爱,没把他当‘巨婴’养。”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