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饮食 >

老上海的中式糕点

时间:2024-01-26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点击:
摄影/日升 上海商办糖制食品工业历史较久。 清嘉庆年间,南汇县人杨光辅《淞南乐府》云:淞南好,时物荐秋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新谷渐登
摄影/日升

      上海商办糖制食品工业历史较久。

      清嘉庆年间,南汇县人杨光辅《淞南乐府》云:“淞南好,时物荐秋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新谷渐登场。”当时上海供应的糕点,尤以浦东高桥镇的松糕、松饼、薄脆、一捏酥等品种自成一格,形美味佳,驰名远近,逐渐形成高桥式糕点。

      1843年后,城市人口骤增,各地方帮式的茶食糕点糖果店应运而生。苏式和扬式糕点最早流入上海,而且发展较快,户数最多。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南市小南门外董家渡首先开设经营苏式糕点的老大房茶食店;后在南京路盆汤弄口设分店,兼营批发业务,前店后场,现做现卖,产品新鲜,质量又好,受到消费者欢迎。

      随着城市的扩展,茶食糖果业如王仁和、稻香村、野荸荠、采芝斋、采芝村等相继开业。它们都自设作坊,前店后场,地处闹市,周围有戏院和游乐场所,晚上营业较迟。随着季节变化,应时适令地生产一些富有地方风味的糕饼、糖制食品和瓜子炒货等,专供门市销售,实行以销定产。

      稍后,宁式、广式糕点进入上海。宁式的有开设在南京路上的三阳、天福、邵万生南货店,都自设工场。后又有叶大昌、叶庆和、老大同、大同南等,都附设糕点工场,并承办婚丧喜庆所需的“面席”,如包、糕、桃、卷等蒸制品。宁式糕点仅糕类就有印糕、香糕、大条糕、小王糕等几十种,地方风味浓厚。

      广式糕点随广式饮食小吃一起发展而来,比较有名的有利男居、杏花楼,新雅、大三元、冠生园也陆续出现,产品有明显南粤风味,如椰蓉酥、小凤饼、伦教糕、德庆酥等。有些店还在早上和下午开放茶室,卖茶带卖点心,托盘供应各种广式点心,服务到桌。

      潮式食品店也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和风味特点,如元利、源诚、许美丰等食品店,其作坊专做广东潮汕地区风味的饼、糕、糖、酥等产品。京、闽等帮式的茶食糖果店也纷纷开业。

      此外,还有专营批发的糕点工场200家左右,生产一些大众化品种,如葱油桃酥、杏仁酥、芝麻饼、冰糖饼、蛋糕、香糕、云片糕、豆酥糖、麻酥糖、米花糖等,批发给小食品店、烟杂店、游乐场所的食品摊贩和流动摊贩销售。

      (摘编自《上海副食品商业志》)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