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零噪声”DSA复杂冠脉介入手术完成,葛均波院士担任主刀医生
![]()
葛均波(右)在手术操作中。(受访者供图)
近日,全球首台“零噪声”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杂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这是联影首创的“零噪声”DSA设备首次投入临床使用,开启国产高端DSA技术新篇章。随着这一新技术应用,不仅引领相关介入手术迈入“高清时代”,更大幅降低辐射剂量。这也是联影与中山医院产学研医深度协作的又一医疗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作为主刀医生,完成这一“全球首例”。这场手术中,患者是一名59岁的男性。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患者的冠状动脉显示出多部位严重狭窄,急需进行高精度的介入治疗。此次使用的“零噪声”DSA,不仅清晰显像了患者冠脉内的微小血管和复杂病变,还大幅降低了手术中的辐射剂量。 “零噪声”技术是血管介入领域的重大突破。联影医疗X射线事业部总裁向军介绍,“零噪声”DSA通过优化成像系统,让图像中的干扰性噪点几乎完全消失,从而让DSA设备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 葛均波表示,这项技术解决了临床中“清晰度与辐射剂量难以兼得”的痛点。这其实也是一个全球难题。简言之,以往为了保障医学影像的高清晰度,就要提高辐射剂量;而为了降低辐射剂量,清晰度就要大打折扣。如今,这一“两难”问题被突破。“零噪声”DSA的出现如同一场医学影像的“高清革命”,让临床手术中的影像清晰度大幅提升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帮助医生在复杂手术中获得更多的关键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心脏介入手术中,尤其是复杂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手术,医患都面临辐射剂量过高的风险。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表示,正是基于联影工程师的研发创新,“零噪声”DSA将辐射剂量降低70%以上,大大提升患者医疗体验,减少术后副作用、并发症。在介入治疗这个牺牲医生健康、换取患者健康的医疗领域,“零噪声”DSA也能给予“铅衣战士”最大程度的保护。 葛均波也感慨地说:“这场手术用的全部是国产设备。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30年来的一大重要突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拥有‘零噪声’技术。”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