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医疗 >

“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愿望成真

时间:2022-09-1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点击:
崇明区推进医改效果显著,居民岛外就医率低于 5%,67%以上社区就诊 摄影/日升 ■记者 顾泳 在崇明区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惑之年的陈海东正在社区医生处进行糖尿病随访。去年体检查出血糖高,一开始我在市区大医院看病,然后在崇明区三级医院,往返都要
崇明区推进医改效果显著,居民岛外就医率低于 5%,67%以上社区就诊

摄影/日升

     ■记者 顾泳

      在崇明区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惑之年的陈海东正在社区医生处进行糖尿病随访。“去年体检查出血糖高,一开始我在市区大医院看病,然后在崇明区三级医院,往返都要一个多小时,而今就在家门口随访,开车过来10分钟,医生对我的疾病管理非常到位,真的很方便。”

      来自崇明区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崇明区内三、四级手术开展年增长率超过20%。居民岛外就医率已低于5%,67%以上的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诊。历经十余年建设,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的愿望变为现实。

      疏通“急救生命通道”

      曾经崇明居民最怕突发急危重症,一旦出现心梗、脑梗等,奔波到市中心就诊,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兜底百姓健康至关重要。位于城桥镇的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肩负起这一责任。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历经十余年“升级换代”,如今已实现年门急诊量130余万人次,年出院患者4万余人次,年手术1.1万人次。仅今年,区域内医疗机构上转至崇明分院388人,下转至社区267人,由此实现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岛内的目标。

      门急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查小应说,区域性医疗中心要提升急危重症的诊断救治能力。早在5年前,医院打通院前—院中—院内通道,4年前胸痛中心建设完成,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占比50%。这些年,胸痛中心持续优化流程,年均手术达1200人次,急诊300余人次,患者从接诊到开通血管时间从最开始的70至80分钟降至现在的56分钟,急性心梗死亡率从5%降至2.2%,为崇明居民疏通出一条“急救绿色通道”。

      兜底一张“社区健康网络”

      崇明区内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以往老百姓求医问药多有不便,兜底的社区健康网络尤为重要。崇明区卫健委主任蔡志昌介绍,自2015年全区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建立签约服务机制,截至今年8月,全区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达45%。家门口解决常见病成为更多居民的选择。

      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崇明区东部。“过去看个病去堡镇要半小时,去南门要1个多小时,市区更是不方便。”陈海东住在陈家镇,对家门口的医疗资源调整深有感触。

      记者来到这家崇明区内唯一的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从慢性病随访、中医诊疗到现代化康复一应俱全。这里已成为周围中老年人日常就诊的不二选择。74岁的刘老伯去年中风,儿子将其送往大医院治疗。急性期安然度过,但后续康复怎么办?儿子多方打听,原来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好去处,1个月前刘老伯在中心每天持续康复,穿上挂着天轨牵引的设备衣,由康复治疗师带领从病房走入康复区域,绵软无力的双脚渐渐有了重心,推着轮椅进来如今已能自行站立、偶尔行走。

      探索医联体“药品集采模式”

      经过十余年建设,崇明区医疗资源得到显著提升。如今医疗布局清晰,区内4家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十院崇明分院、第三人民医院、新华医院长兴分院)先后与市区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同时辐射全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医联体管理模式。

      目前崇明区内医联体已建成影像、临检、心电、5G超声诊断4个中心,截至今年6月底,已为超过300万人次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医联体内成立了10个专病专科联盟,同时遴选最常见5个病种16大类63种常用的慢性病药物下沉至社区,切实解决居民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难题。

      在“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内,3批次药品集中议价采购试点,共产生25个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40.11%,有效规范了药品采购行为,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