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回忆第二故乡《望町赵集》

时间:2017-06-07来源:原创 作者:田泽华 点击:
赵集位于望町的最南面,据说,它的行成年代已久,所以,方圆几十里地的人无人不晓! 赵集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 重要的乡村大队部设在集上,所谓正规的小学、中学,也开办在集市尽东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基本生活工业用品,只能在集

 
       赵集位于望町的最南面,据说,它的行成年代已久,所以,方圆几十里地的人无人不晓!
       赵集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 重要的乡村大队部设在集上,所谓正规的小学、中学,也开办在集市尽东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基本生活工业用品,只能在集市上买到.,所以说,它不仅是贸易交易的中心,而且还是一个文化教育及娱乐的中心。可想而知,该集市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所占有的地位!
       每当逢集,  赶集的人早早就出门。一路上,可见各种各样的商贩,有的头戴着草帽肩挑着担子,有的头上盘着俏丽的发鬏手臂上挎着篮子,还有一些孩子鞋里露出脚丫赶着羊,加上赶集购物和凑热闹的人群,仿佛汇成了一股人流,他们 从四面八方迈向目的地:——赵集。
        赵集做买卖的人,怎么说,同样也不会怠慢,不少店家一大早就点燃了炉堂,该烧的烧、该煎的煎,尽量将一切准备工作提前就绪,迎接一天新的开张。
       到了一定的时辰,王震山饭店的卤肉四溢飘香,尤其是,猪爪和驴板肠,风味独特,足实让赶集的人垂涎欲滴!对囊中羞涩的人来说,哪怕是闻上几鼻,也算是放了口、解了馋!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你能说不是吗?
       正因为熟食卤的菜肴惹人喜爱,因此,时常也招来一些意外:  踏进饭店的人,进门时有模有样!出来时,有的晕晕乎乎,还有的跌跌撞撞,快要失意!就这样还是有人囔着:”还要喝”,甚至扯着脖子涨红了脸,舌头结巴着胡言乱语一番:  “我…我…我…我二婶家的…的…的…的一只羊,下…下…下…下了一只”蛋”,今天小羊满月,再…再…再喝一点提提神,去…去…去送月子礼!”真是好一番”痴心”。岂不知自己已是酩酊大醉!让人看了哭笑不得。等他媳妇来到,一见这般情景,顿时捶胸登足,气不打一处来,但一时又无所适从,只得放开嗓门向着他,连放粗口 ,连鞠带骂:”我拷你八辈子的娘!你糟蹋人!我叫你把屋后那块自留地的草耪一耪,你就是不干!我叫你抓鸡你偏逮鹅,在集上喝上了,灌了”几桶马尿”谁都不认了,把地主家的地当成自个的了”,  骂声不绝于耳……。”这时的他早已瘫痪在地,迷合上双眼,笑话的是:  谁又能知道他是否听进她的只字片语  。
      围观顽皮的孩子还不肯放手,逗着醉汉说:  ”走…走,阁俺家住滴,晚黑里再喝几盅!”那媳妇再也憋不住了,为了遮丑,挽回点脸面, 吆喝道:    “玩去…玩去!”。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隔壁 ,许克梅的烟纸店其实就是一家杂货店,那儿有糕点、糖果、盐、煤油等等,那自然还少不了出售烟酒,遇上手头尴尬拮据的熟人,老板娘不会让你犯难,立马赊帐,机灵的赊货人不会忘记会心的一笑,以示感谢!这种买卖的方式,深受就是好这一口的”酒鬼”欢迎,他们拿到刚刚赊到的酒,顾不上其他,在店堂中干巴巴地就喝开了!真是今日有酒今日醉,唯独不怕的是”秋后算账”。对我们来说,丰收牌、渡江牌香烟,抽上这样的香烟既能过把瘾与解乏,又能多少打消点思念父母之情!真是一举两得,哪怕记忆再差人,如今一定还能够回味出当年的烟草味道!记忆中,三五插队知己每到那儿,总要呆上许久,拉拉情感,聊聊家常……。
         此店它还担负着额外的一项特殊职能:每逢阴雨连绵、刮风下雨,泥泞难走时,乡邮员只能肩背邮袋弃车而行,到达集市后,将信件集中她店,日后摆放在柜台上,由他人领取或者转取,  这个起着转展作用的”驿站“,给乡亲们既带来了方便,无形中又成为了知青心灵沟通的桥梁!
     合作社开的布店紧挨烟纸店,不乏有不少妇女光顾,那儿卖的多半是些土布,自然还有不少五颜六色的轻纺花布 ,店主韩叔一头白发,一脸慈祥,为了精准丈量布匹,眼镜几乎快要磕碰到柜台上的布,经过他手中量的尺寸,几乎不差毫厘,似乎他想告诉:”本店与客户打交道,无意让别人讨巧,但绝对不让客户吃亏”。正因为”太精准”,个别妇女嘴上总是要”嘟噜嘟噜”上几句不是!对这样严谨又”抠门的老人,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总算生意还算红火,这道也给集市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对门卖猪肉的老郭 ,五十来岁模样、高个、四方脸、性格豪爽,整天乐呵呵的 !他肚子前总是系着一件,带有生肉腥气的油布围裙,尽显掌柜形象,
       他家的店谈不上门庭若市,倒也三三两两人头不断,当时,在穷乡僻壤,农民生活还是很困苦的,一天劳作下来,只能合上毛把钱,所以,进门的人,看的多买的少,有的甚至把手里的钱捂热了,不是看准了,绝不下手,直到守候到大膘的 肥肉赶紧出口要量。这样的肉到手,才算如愿以偿!
        老郭见到我们总是心照不宣笑脸相迎!其实他清楚的知道: ”这下又可以推销掉一些城里人爱吃的那种”货”了。
        在他人眼里,老郭他只不过是一个剁剁砍砍,整天围着砧板转的一个卖肉的 其实而不然,他曾经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现在,不知他是否在世? 其实,不管他生死与否,在弘扬英雄的今天,他特别受人尊敬着呢!             
        同时也不可能忘掉,住在集市尾又低又矮简陋土房里卖花生的囊鼻子,他的发音也许你不完全能够听懂。但他人工炒出来的花生,让你尝后欲罢不能!                           
        想当年,当地人习惯将鸡、鸭、鹅等家禽类和牲口类放在一起进行买卖,场地设在学校斜对面闲置的空地上,每逢庙会,交易牲口的人和看热闹的人,总是熙熙朗朗地汇聚在那儿, 因为人多,假设你一不留神,”倒是时来运转”,让人”占光”,低头一看,一脚踩上了粪便!心里头直犯滴咕, 自叹晦气!
       难怪上海女知青总是不肯去那儿!
       倘若你要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其中一只眼睛总是斜巴着、腰间扎上一根粗布绳,背上搭拉着一杆称,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长烟枪,还不时随意地吸上两口,晃悠晃悠,时而看看驴,时而摸摸马,高起兴来扒开身旁骡子的嘴巴,指着牲口牙,不停的比划,口里喃喃不止,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自然,一会儿就有一群人会围拢着他,他怎么说也得说出个门道,似乎在”忽悠”他人生有买意。他不种地,就靠卖嘴吃饭,从他打扮的模样和神情中,你几乎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的,那就是集市的”老行头”了!如今我才幡然醒悟:他卖的是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就像城里的技师吃香着呢!
     想当年,农村文化和 娱乐生活还很缺乏,为了寻找精神文化上的寄托和需求。那就不得不提及那些住无定所的游业艺人,他们爱在集市屋后孬好找块空地,架起大鼓,”嘣嘣、嘣嘣”敲起来,小鼓虽小,但节奏感很强,并且声音清脆嘹亮,不时地传向远方,不一会儿,三三两两不 约而来,片刻就能聚拢二三十人,听客们席地而坐,人越是多,唱大鼓的情绪越是高涨,鼓声和唱声随之也越高!唱到极度忧伤时,低沉浑厚的拉腔和鼓声混然一体,如泣如诉、凄凄惨惨,触动人悲伤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唱到紧张感人处,鼓声急促、唱者声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扣人心弦,不免引来阵阵掌声!有时,使我情不自禁地拍红了巴掌!
      这些农村艺人看似衣着不整,土的掉渣,我想如若你毫无偏见静神入耳地去听,一定会重新有新的感受!他唱的是除恶扬善的故事,他道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并吼出了世上正义和公平!这些艺人宣传的思想和内容:既感染人又教育人,这难道不是当今社会所提倡和需要的吗?
    上午八九点钟时光,人们陆陆续续赶到赵集,交易也随着慢慢地开始了,集市上,有卖萝卜青菜的、有卖瓜果梨桃的,各类时令菜应有尽有……。偶尔,也能见上,怀抱婴儿的妇女和穿的破衣烂衫的老人,小篮子或者碗里放上三五个鸡蛋,蹲在街的地头,等候买家。这也许是生活实在难以为继,才钻窟窿打洞出门找点小钱,以解燃眉之急!
    农村中午用饭的时间要到下午的三四点。晌午时分,集市倒是人最多,最热闹的时候!原本比较宽敞的集市,现在,中间走人的土道如同胡同,方显狭窄。街的两旁,已被各种各样的小贩占满。加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赶集的人只能放慢脚步,各种牲口拉的车辆和人拉的架车,等其他车辆……必须绕到与 集市平行的前一条街 穿行东西。
    正午太阳再偏西一点儿,人们能够听到:学校放学清脆的拉铃声、饭店里的跑堂叫菜的吆喝声、碗碟的碰撞声、 男劳力喝酒猜拳行令声、 东头交易场的牲口叫声,尤其是驴子的高歌一曲”昂、昂、昂”划破天空的长鸣声、集西头牲猪收购站,不肯过磅猪的嘶叫声,大车”咕噜、咕噜”慢慢有节奏的转动声、耍猴的敲锣声、一手敲着破碗喳,一手敲打着竹板,挨着摊位,边走边唱的讨要声,卖棉花糖的踩踏声、两人双手用绳子拉着一只小木桶上下翻滚”扑通扑通”浇菜园的声、抽水机发出”哒、哒、哒”马达声、”喽喽、喽”对走失的家猪寻唤声、紧邻赵集后面赵小庄不让陌生人进庄”汪…汪…汪”的狗叫声、走散了的小孩”嗷嗷叫”的寻娘声,每家每户挂在屋内,门头旁小喇叭广播声、加上各种小贩的叫卖的声、  连同其他的种种杂音……。
         此时的赵集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声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声音的海洋,构成乡村浓郁的一支”交响曲”!这种古朴自然优美的旋律悦耳动听!如今还萦绕心头,留在人的心底难以散去!
       谈到赵集,同样使人永远不能忘怀的,那就是:
        邱庄的梨、曹西方的枣、赵营的油坊、半里黄的驴、东张的骡马、朴实憨厚的老乡和曾经一起同甘共苦的知青!
       芦沟现在怎样?望町变化大吗?我们去公社开会,有十八里路途,半路中,爱在黄长林子大树下息脚片刻,那个插队时的无名站,现在还有吗?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思念中!因为,我们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大地!
 
       写在重返第二故乡前夕

                          赵集知青
田泽华(作者是安徽省利辛县望町镇赵集村原上海知青)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