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一段值得铭记的连队知青历史

时间:2017-04-30来源:王礼民 作者:徐 楚 点击:
各位参加书评会的知青朋友: 我是上海第52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8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3团7连;同年12月到六师62团工程一连;1979年1月回沪,回沪后一直在上海卫生系统工作;2007年从上海市卫生局退休。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以编委的角度书评《往

 
各位参加书评会的知青朋友:
       我是上海第52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8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3团7连;同年12月到六师62团工程一连;1979年1月回沪,回沪后一直在上海卫生系统工作;2007年从上海市卫生局退休。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以编委的角度书评《往事》。
一、从作者层面看《往事》一书的编写参与度
(一)整体参与度
《往事》一书共有作者58位,约占当时连队知青434人的13%。其中,上海知青作者43位,约占作者数的74%;北京知青作者2位,约占作者数的3%;天津知青作者3位,约占作者数的5%;哈尔滨知青作者3位,约占作者数的5%;齐齐哈尔知青作者6位,约占作者数的10%;鸡西知青作者1位,约占作者数的2%。
(二)上海知青参与度
上海知青参与《往事》一书的编写,相对来说参与面还是比较广的,43位上海知青作者约占当时连队197名上海知青的22%。一方面当时连队里上海知青中具有66届高中、68届高中及66届初中文化程度占到相当比例,43位上海知青作者中66届高中就有13位,占比30%多,68届高中和66届初中有12位,占比约28%,两者占比达58%多。
(三)参与度不广原因分析
13%的连队知青参与了《往事》一书的编写,应该说参与度不是很广。究其原因:一是知青间在文化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二是有的知青主观上不愿去回忆那些逝去的往事。
二、从《往事》一书内容来追寻工一连知青奋斗的足迹
(一)展现知青历史文化多样性
《往事》一书共分六辑124篇文章,1篇《序》,3篇后记,【附】工一连知青名单,【彩页】王少伯师长题写书名、工一连知青对比照片、北京知青张之明篆刻往事印章等。工一连知青为追求理想目标而不断奋斗的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铺展开来,充分展现了《往事》一书知青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二)追寻知青奋斗足迹
《荒原创业》和《战天斗地》二辑有59篇文章,约占全书124篇的48%。这二辑主要体现了当年知青不怕苦累、不畏困难、不惧生死、充满乐观的精神。文章较为完整和系统地刻录了当时工一连的各地知青硬是在杳无人迹的荒原走出一条追求理想目标的奋斗之路。尽显了工一连知青“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精神风貌。
(三)难忘的经历磨炼意志
《意志磨炼》一辑16篇文章,约占全书124篇的13%。荒火的洗礼、大烟泡的侵袭、与狼共舞的恐怖、生死雪路的考验、生死北大荒的阵痛等一次次荒原历险,无不在诉说知青在那个年代的岁月经历及掌握生存技能,磨炼意志的故事。
(四)结缘北大荒的战友深情
《战友情深》一辑24篇文章,约占全书124篇的19%。在北大荒这块有着特殊意义的黑土地上,知青结下的战友深情、与老职工的师徒情谊。感恩那些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的战友,不忘那些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战友师长,牵挂那些授技传艺的老职工师傅,怀念那些曾经同甘共苦却英年早逝的战友们……。结缘北大荒的战友深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声地流淌着。
(五)知青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饱尝创业的艰苦中,工一连知青也有自己丰富的文化生活。《业余生活》一辑的13篇文章,约占全书124篇的10%多。举办各类夜校、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组织国庆征文、多形式文艺演出、读书交流等,一一展现在这些文字中。丰富多彩的知青业余生活不断陶冶知青的情操,升华知青的精神境界,可谓“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六)充满知青悲情的一页
《连队风波》一辑12篇文章,约占全书124篇的10%不到。连队的各种矛盾冲突牵连不少上海知青,“文革”的影响使个别上海知青身染悲剧色彩,痛苦迷茫、噩梦难醒,背负着沉重的思想精神负担,忍辱负重地在另册中煎熬着。不堪回首的往事毫不掩饰地被记录了下来,这是《往事》一书充满悲情的一辑。
《往事》一书已把工一连知青“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奋斗历程及体现知青精神及价值取向的知青文化内涵定格在历史层面,尽到了还原那一段知青历史的责任。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