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护人员在讨论病人情况。 “警察到了,高主任你快上来吧。”昨天早晨,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高卫益冲到病区。老人家3天前就该出院了,但迟迟等不到家人,医院只好联系110“寻找”家属。一大早,三兄妹来了就是“斗嘴”,可谁都不愿接老人回家,“吵得感觉病房快炸了”。 昨天是上海出梅后第二个高温天,气温飙到近40摄氏度,瑞金医院的急诊也“热”到爆棚。7月以来,瑞金医院急诊量比平日增加近两成,这两天都是1000人次的人流级别,夏季特有病例叠加日常的危重病例。 “楼下是急诊大厅里医生加班、加点战高温,病房吃紧,病人住不进来。楼上病区里,该出院的不出院,把家庭矛盾转到医院里。”看着急诊病区横七竖八躺着的滞留病人,高卫益着急。 烧伤、“空调病”增加,疑难病例不减 700多人次,900多人次,1000人次,看着近期的单日急诊人流量,再看看上海的气象报告,高卫益估计,“这周末要突破1000人次了。” 连日来,瑞金医院的急诊爆棚如火线,每天排满“加强班”,不少门诊的科室人员下班后还来支援急诊。 “今年,烧伤病人特别多,不少急诊护士抽调到烧伤科支援。另外,这两天‘空调病’吹出的高烧病人也涌来了。”高卫益说,在急诊,一年有两个高峰,一是冬季,一是夏季。 看着潮水般涌来的病人,她不轻松,“今年夏季急诊病人的病情明显较重,老年病人夹杂症很多,又是心衰,又是脑梗的。” 高卫益分析,这一来是老龄化社会加剧,老年重病人多了。另外,在瑞金医院血液、肾脏等“金牌科室”下,各地病人慕名而来,但病床数毕竟有限,不少重病患者不得不滞留在急诊临观室、抢救室。 滞留急诊的病人里,还有大量没法明确诊断的病人,比如“发热待查”的就不少,很多疾病会引发高烧不退,医生得一个个毛病抓紧时间排查。 “单单病人多、但病情都是轻的,不怕的,我们可以快速分流,该去科室的去科室,该手术的手术。但这种诊断一直没明确的病人,很棘手。”高卫益说,入伏后,烧伤、“空调病”增加,疑难危重病例不减,“急诊同仁每天像在走钢丝”。 都图急诊快,真正符合急诊指征的病人不到50% 这几天,高卫益在急诊分诊台逗留时,发现了另一个难题:大量非急诊病人涌到急诊。 当急诊预检护士劝一些不符合急诊指征的病人去看门诊时,有病人吵,“看门诊,要排到什么时候啊!”还有病人跑到急诊“抄近道”,“医生,给我开张住院单,门诊排队太长”“医生,我咳嗽两个礼拜了,开点药”……医生估计,真正符合急诊指征的病人50%都不到。 病人实在太多,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儿科急诊,有家属因为排队等候时间长,把口水吐到护士脸上。急诊医生看病看到下午2点,想去吃口午饭,有的病人理解,“放”他们去休息室吃5分钟,也有的病人跳起来,“我们都等了一上午了,你还要去吃饭?!” 还有的病人遗失了包,在诊室哭闹一小时,直到警察来处理。也有病人要插队,跟病人吵,跟保安吵,最后还抄凳子要打人,被带回警局。在瑞金急诊待一天,你会发现,比这个夏天的天气更燥的,恐怕就是患者、家属的心情。 每天跟进急诊的各类突发事件,高卫益发现,最紧要的还是快速协调分流病人,这不仅为了减少矛盾,更为了医疗安全,为了患者的性命安全。 急诊“分级诊疗”,遇到危重病人“拉警报” 资深急诊医生都会告诉你这句话:在急诊,吵闹的人未必急,不声不响的人要重视。病人量大增后,实际上就对急诊提出更高挑战:如何识别“最危重”? 从专业来说,急诊病人分1到4级,病情最危重的是1级病人,第2级是重病人,第3级是亚急诊,第4级是非急诊病人。如今,这4级病人都涌到瑞金急诊。 瑞金医院还发现,原来120急救车送来的病人都送去抢救室,自由就诊的病人去急诊诊室,但如今存在大量滥叫急救车的现象,“急救车送来的未必是重病人,自己跑来急诊的未必是轻病人”。 据此,今年7月起,瑞金医院急诊启用了新流程,包括强调对候诊病人的“分级诊疗”,遇到危重病人先“拉警报”。具体来说,就是所有急诊病人都经预检分流,重病人快速处置,一般病人就按一般急诊流程就医。 与之配套,瑞金医院还改造了急诊诊室,7月起率先在3个内科诊室建立叫号系统。这不同于普通的排队叫号,它既要保障医疗秩序,又要识别出危重病人,结合预检分诊结果,让危重病人优先就诊。 新流程试行两周多,有急诊医生感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静和清凉。” 高温还在继续,病人也不会“缩水”,高卫益说,医护人员总想竭力治病救人,也希望病人、家属对急诊多些理解。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