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医疗 >

老年科如何改善老人带病生存状况

时间:2021-03-0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黄杨子 点击:
国家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科,上海已有93家医院开设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 记者获悉,截至2018年上海10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93家开
国家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科,上海已有93家医院开设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

      记者获悉,截至2018年上海10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93家开设老年医学科,占89%。尽管布点不少,可相对于专科,其存在感并不强。老年医学科是个什么样的学科?发展思路又是怎样的?

      老年医学科看什么病?

      老年医学科是个年轻学科。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保志军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而今全国已达77.3岁,上海高达83.66岁。“短短几十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大幅提升,迈入老龄化社会,放眼全球都没有这样的先例,这为老年医学学科发展带来契机和挑战。而作为全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的长三角地区,有义务探索老年医学模式。”

      小儿科司空见惯,老年科却很陌生。专家解释,绝大多数药物临床试验均基于成年人群参与完成,由于缺少儿童应用的科学剂量,小儿科从大内科中分离出来。如今,老年人口占比日渐走高,针对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也应更为科学讲究,老年科因此成为二级学科。

      老年医学科看什么病?担纲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保志军给出明确答复: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可前往老年医学科就诊,“许多慢性病需要服用2种以上药物,老年人常常合并好几种慢性病,各种药物应如何搭配、怎样系统治疗多种疾病?这些在专科领域难以破解的问题,应该是老年医学科的强项。”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胡耀敏,至今记得一名九旬老人的病例。老人因右上臂骨折入院治疗,原本简单的手术却因高龄成为大挑战:老人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家属与外科团队均考虑到麻醉与围手术期风险,最终选择保守治疗,老人骨折畸形愈合,右上肢活动受限。胡耀敏直言:“当时觉得挺遗憾的,如果未来老年科可以介入进行术前评估、术后康复等,是不是会有更多患者受益?”

      学科发展有哪些局限?

      上海发展老年医学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6年,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在华东医院成立,成为上海老年医学科起步的标志。此后,多家医疗机构陆续开设老年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89%开设老年科,这一比例不低,但论及学科发展仍相对缓慢。人才梯队缺乏、专家共识不足,一系列问题有待逐一解决。”保志军说。

      记者获悉,老年医学科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三分之一医学院校将老年医学列为本科必修课程,这使得学科人才储备有了充分保障。我国直至1990年,医学院校才设立相关课程,时至今日仍是选修课程。“95家医疗机构设有老年科,即便成熟的老年科也不过十来位医生,有的甚至只有两三位医生,大多老年科定位并不清晰,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业内专家直言。

      学科发展共识亦不普及。老年科的最主要目标是延长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减少带病生存时间,而非许多人误解的“仅是配药”。专家解释,所谓“健康期望寿命”,即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平均年数。相比发达国家健康期望寿命、人均期望寿命的5年“时间差”,上海仍有差距,目前“时间差”至少10年。

      老年医学科改善带病生存状况,需要交叉融合概念。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针对老年疾病,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应有持续发展认知,从医教研各层次入手,找寻延缓衰老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他举例,老年人牙口不好就会导致体力下降,口腔医学亚专业可否针对老年人群研究?这样的交叉也可促进全新就诊模式,即将学科发展成为复合型、一站式、连贯制门诊。

      怎样抓住发展良机?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医学科迎来发展良机。2017年,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全国共6家),研究中心发挥大平台功能,老年医学科等交叉领域专家借助平台,可启动多种项目课题研究。保志军透露,团队已在研究中心启动课题——中国老年人群衰弱标准及早期干预研究,“待标准明晰后,下一步将可定义衰弱的生理指标、科学评估等,使过往含混的概念标准化,以此推进学科发展。”

      更多探索老年特有疾病的门诊,也在上海的医院冒头:今年1月,仁济医院老年病科增设老年共病门诊、“肌少症”专病门诊,临床医师药师共同加入老年医学多学科整合团队(GIT),实现“挂一次号就得到团队诊疗”。在华东医院,老年人记忆门诊、衰弱门诊陆续开出,形成疾病规范诊疗,并逐步推广示范。

      老年医院也将“启航”。今年3月,核定1000张床位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营管理)将启动试运行;今年内,瑞金医院也将整合建设发展老年医学中心。这一老年医学中心将采取“松紧结合”的管理模式,更有针对性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帮助。

      围绕老年医学科发展,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陈尔真回忆起多年前前往美国梅奥诊所的一次考察,“医院附近的酒店房间门比普通酒店宽,卫生间均有无障碍设施。当地同行告诉我们,各地老年患者慕名求医,因此从院内到院外,都应有为老服务理念”。

      为老年人提供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改善硬件、充实人才是第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才是长久之计,这需要各级机构支持。陈尔真说,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机构等应互动衔接,“急症诊疗在大医院,慢病管理下沉家门口,同时应用可穿戴、5G物联网等高科技元素,实现老年人群在各阶段、多场所的健康管理与康复”。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