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位彝族村民的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原来的土坯房。
2019年2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三河村易地扶贫安置点。
“今天见到您,我就像做梦一样。以前家里很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我现在没有什么牵挂了。”见到总书记,老奶奶热泪纵横。 2018年2月11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火塘对话”正在进行。 这天,到三河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节列俄阿木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围坐在火塘旁,敞开心扉,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火塘里,炭火烧得正旺,让阴冷潮暗的房间多了些暖意。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旁说话的,是女主人节列俄阿木的婆婆。儿子遭遇车祸去世,儿媳妇长期在外务工,老奶奶便承担起了照顾孙子、孙女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拍拍老人的手,安慰她说:“你很了不起。家里遇到不幸,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孙子孙女抚养成人。你要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老奶奶的孙女热烈日作,刚从成都一所职校毕业。说起自己的读书经历,她几度哽咽。热烈日作说,村子里的小孩以前没书读,“如果不是党的关怀,我和弟弟也没法上学念书,更不用说去成都读书了”。 提起未来的打算,热烈日作说:“我想在村里做一名幼儿老师,把孩子教好,让他们将来过上好日子。”现在,村里实行“一村一幼”,孩子们从小学汉语、懂知识。这也让热烈日作的梦想有了发挥的舞台。 洛古有格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接过话头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大学梦已经圆了,致富梦正在路上。 大学毕业后,洛古有格到重庆一家企业工作,他把家乡土法制作的腊肉带给同事们,广受好评。受此启发,他2014年回乡创业,组织了110多户乡亲做起了腊肉生意。如今,生意红红火火。乡亲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洛古有格说。 火苗映着大家伙儿红扑扑的脸庞,说起生活的变化,热泪挂在许多人脸上。总书记和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就脱贫攻坚找原因、想对策,很快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一位彝族村民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她生病,总以为是有鬼附身,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因为不讲卫生而滋生的病菌,只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洗脸、洗手这样的小事做起,把家里和个人的卫生搞好,就会少生病。听了她的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2019年6月的一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节列俄阿木的婆婆站在自家旧屋前。
三河村发展旅游业后,节列俄阿木一家搬进了新居。
一边听着村民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一边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想办法、出思路—— “如果有条件,做一些搬迁安置,住进新房子。”“发展适合的生产项目。随着基础条件改善,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起来。” “培养本地人才,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要有基本的保障,教育必须跟上,养老、医疗、低保要做好。” ………… 坐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大家越听信心越足,越说兴致越高。总书记微笑着频频点头,不时同村民交流。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同胞。大小凉山,我一直想来这个地方,身临其境更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当地干部说。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