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捐种的香樟树培土浇水。
到过中国许多地方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说过:“中国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因有着依山傍水的秀美风光,长汀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美小城”。今天的长汀,翠波千顷、满眼新绿、花灿两岸、果香万里,人们已经很难将它与“山光、水浊、田瘦、人穷”联系起来。然而,20世纪80年代,这却是长汀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水土流失,曾经是长时间困扰长汀发展的“噩梦”。早在20世纪40年代,长汀就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一起被列为全国三大水土流失治理试验区。长汀县土地面积460多万亩,1985年遥感普查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6.2万亩,面积大小、严重程度、危害性均居于我国南方首位。因为水土流失,长汀也一度成为国家级贫困县。 水土流失不治,地方何以发展?百姓何来美好生活?1983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把长汀列为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此后,历任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具体指导,这些措施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然而,长汀仍有100多万亩的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策支持与强力推动。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曾五次到长汀调研并作出批示,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得以向纵深推进。1998年元旦,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对长汀提出要求:“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那天上午11时许,习近平一下车就去了项公亭。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曾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贡献,长汀人民为了纪念他,集资修建了一座项公亭。 习近平站在亭前,环顾四周。虽然已是冬天,但项公亭周围遍布板栗树,绿意仍浓。近处经过治理的山头上,树木林立,一派生机。过去,这里只要下雨,水从山头冲到山下就变成泥石流,整座山被冲出一道道深沟,别说雨水存不住,土壤中的有机元素、微量元素也一并被带走,土地贫瘠,寸草不生。看到今昔变化,习近平很欣慰,脸上露出笑容。但当他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时,发现山头依然红土裸露,神情不禁又凝重了起来。 习近平向身旁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长汀县委负责人介绍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虽然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长汀是经济欠发达县,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取得更大突破,希望省里能够给予更大支持。听完这番话,习近平点点头,让长汀的相关部门尽快起草一份详细资料报送省政府,并给当地领导干部加油鼓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从项公亭下来,习近平去了策武乡黄馆万亩果园,考察长汀县直机关干部正在开垦的果园。他称赞当地鼓励机关干部通过种果来治理水土流失的举措,表示这条抓得准。他说,没有“等要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干部示范带头,你要群众做的事,只有干部带好了头,起到了示范,群众才能信你。 习近平还去参观了“种果大王”赖木生在河田镇长坑里的果场。赖木生是长汀县大同镇新民村人,1981年起开始承包荒山种果树,到1994年已经达到150亩。1995年,他在县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0万元在河田水土流失区种下500多亩板栗,带动村民发展万亩板栗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习近平非常高兴。他叮嘱赖木生要继续发展,扩大规模,带领其他村民治理水土流失,一起致富。 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迎来了新的机遇。2000年1月8日,时任长汀县委书记的饶作勋带着请示材料到省里向习近平汇报。在见到习近平之前,一位同志对他说:“这件事估计很难,因为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还从来没有安排到县一级的先例。”然而,让饶作勋惊喜的是,习近平看到材料后当即作了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上报长汀县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为加大对老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可以考虑今明两年由省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 此后,“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很快被列为全省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龙岩市财政配套200万元资金。 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 2000年5月29日,心系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习近平,得知那里正在建设生态园,专程托人送去1000元,捐种一棵香樟树。 2001年10月13日,习近平再次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他看到自己捐种的香樟树已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十分高兴。在当地,有一种野草叫鹧鸪草,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地方,但是生命力很强。那天,一位同志递给习近平一株鹧鸪草,习近平接过来,仔细端详了一番,笑着说:“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好,让这种草‘只把春来报’吧!” “春天”很快就到了。10月19日,习近平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作出批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第一个八年过去了,至2009年,长汀县累计治理107万亩流失山地,但长汀人铁心奋战绿荒山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加大扶持力度,再干一个八年。 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时刻,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就此吹响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冲锋号。 水土不治,山河不绿,决不收兵! 几十年来,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长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省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到2017年年底,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36.9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低到7.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8%;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91元。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形成的“长汀经验”,引领长汀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脱贫致富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如今,绽放绿色美、生态美的长汀,正向世人展现出“中国最美小城”的真正魅力。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