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重视发挥人才作用。这是1985年为优秀人才颁发的“自学成才奖”“率先致富奖”。 到正定进行了多次调研后,习近平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的局面,有的甚至到了连正常生产、工作都无法维持的地步。“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习近平认识到,人才不足已成为阻碍正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1982年年末,正定县总人口40余万,但当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仅有379名,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才总共256名。现状就是这样,怎么办? 习近平有念好正定“人才经”的一套思路。 第一,摸清家底,建立清晰的人才战略。 “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习近平明确提出,要认识人才开发永无止境的规律,把开发人才视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为此,正定县委、县政府门口挂上了一块新牌子——正定县人才开发总公司。县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登记造册,建起正定第一本“人才账”。 但时间不等人,正定求贤若渴,要快速聚拢一批人才,就得“放大招”。习近平在正定县实施的人才战略可以概括为“十二字真经”: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 第二,打造“人才九条”,作为人才战略的抓手。 1983年,习近平主持制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这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正定“人才九条”,这是一项有吸引力、感召力和推动力的政策。 “人才九条”有三大特点:出台早、内容实、创新多。比如,凡是来正定的科技人员,每搞成一个项目,利润按比例分成或付一次性总报酬;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凡有技术专长的一律接收,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工作调动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负责办理,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吃细粮;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为调入人才建“人才楼”“招贤馆”;凡到正定来讲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车接车送,并发放津贴费等。 政策出台后的几天时间里,2000张一米多长、半米来宽,印有“人才九条”的大布告被贴到全县各个生产队、学校、机关、工厂门口,街头巷尾热议声四起,一片沸腾。 第三,对外,拿着诚意和创意去“招贤纳士”。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政策也要广而告之。习近平认为,“人才九条”仅满足于全县的反响是远远不够的。他希望把“人才九条”向石家庄地区、河北省乃至全国发布,让更多的“千里马”看到。 好事多磨。当习近平请人拿着“人才九条”到石家庄地区的《建设日报》投稿,却被退回。 习近平并不气馁,又把稿件投到了河北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当“人才九条”的稿子出现在报社总编辑林放面前时,他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宝贝:“正定县委班子思想解放,胆子大。”并当场拍板:“这政策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突出刊发!加‘花边’着重处理!” 1983年3月29日,关于“人才九条”的文章《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刊登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一下子震动了全省甚至全国,要求来正定的人才络绎不绝,正定县委短时间内就收到1000多封书信,当年接收人才374名。 落实人才战略,习近平身先士卒。 1984年新年刚过,一封封落款“学生习近平”的信,出现在全国 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案头。比如有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地处基层,人才短缺,科技落后,视野狭窄,孤陋寡闻,起步之难您是可以想见的……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求助于您……聘请您为我县顾问。我想,您一定不会拒绝正定县委、县政府及全县45万人民的一片诚挚之心的。 诚意相邀,群贤毕至。很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著名眼科专家张晓楼、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奠基人之一潘承孝、著名化学化工专家邹仁鋆、著名农学专家王健等各领域的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正定经济顾问团首批成员。顾问团成立仅半年多,就先后有20多位成员到正定讲学、调研、指导工作。 正是这些大专家、大学者对正定的支持和关心,大大提高了正定的知名度,抬升了正定的人气。全国26所大专院校、21家科研单位、76个重点厂家和正定挂了钩。 第四,对内,发现、培育、用好本地人才。 按照习近平的话说,正定的“招贤纳士”不仅包括“远来的和尚”,也包括“本地的和尚”。1983年4月,习近平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强调:“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吸收外地人才,以壮大我县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的根本希望所在,还是本县的人才,这是振兴正定所要依靠的基本力量和骨干力量。” 在主政正定期间,习近平先后调整220个基层领导班子,提拔了570名优秀青年充实基层领导岗位;还把160名专家学者型干部充实到县里各级班子,很多有专长的干部在他任职期间得到了提拔。 岸下村农民黄春生就是一个例子。他研制的“冀棉二号”优良品种享誉全国,在习近平的坚持下,县里破格录用他为国家干部。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作家贾大山被任命为县文化局局长,打破非党人士不任正职的常规;曾被错扣过“现行反革命”帽子的工程师郝月普来到正定,县里破例为他上户口、接工龄、上浮工资,不到半年他就引来了11个项目…… 此外,习近平还选派了20名优秀人才到西北大学深造,培养人才后备力量。 对于那些在外读书的正定学子,习近平特别上心。1983年12月18日,习近平专门给河北农大的正定籍学生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习近平一片赤诚地对同学们说: 虽然“科技热”的浪潮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人才更不足啊! 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可以说,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 在信的落款,工整地写着八个字:“你们的同志 习近平。” 这批受习近平感召回乡的河北农大学子,此后大都在农林畜牧领域独当一面,他们中有的成为正定县首席小麦专家,有的成为省农业厅总兽医师,还有的成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第五,巧妙化解不同意见,促进针对人才的思想解放。 即使做好事,也很难一帆风顺。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立场。“人才九条”发表后,有叫好的,也有一些非议,有人说“拿不准”,有人嘲讽“出风头”,也有人叫嚷“瞎胡闹”。 还有很多人对知识分子存有偏见。那些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正定把他们当作“香饽饽”引进来,在当时无疑要担负一定政策乃至政治风险。 再说,包括习近平自己在内,所有干部、职工按照国家规定,都是吃60%的粗粮、40%的细粮,凭什么让引进人才吃100%的细粮?在分配方面,干部职工每个月工资才几十元,引进人才技术转让费凭啥就要几万元? 大家不理解,怎么办?习近平带队到南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考察,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全县共识。最后,制定“人才九条”的过程,变成了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外地考察团慕名到正定参观,他们都发出同样的感慨:在正定,听不见人人喊改革,但看得见处处在改革。 一部正定“人才经”,创出发展翻番路——1984年,全县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 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求贤若渴,他常常感叹“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反复强调“人才是驱动创新、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纳贤才、公道用人、用好人才有着急迫的心情,他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与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不论是正定“人才九条”的解放思想、竭智尽才,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乃至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我们始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是一以贯之的。 今天,我们再一次回味他当年在正定所说的话,“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就能体会到他对人才和扶贫、发展的辩证关系,其实早就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该文选自《习近平扶贫故事》,商务印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