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欧游的某天,来到了这向往已久的地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大小斯特劳斯。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样的城市,什么原因能造就如此一大批輝锽的大师? 我傥佯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不用寻觅,隔三五步,就是一位音乐家,就是一伙音乐人。拉提琴的,吹黑管的,弹竖琴的,各样多有,各自陶醉,互不干扰。 我来到皇宫前的广场,有一位中年女士,坐在一个小马扎上,身前一架竖琴。周围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她似乎无所见,无所闻。闭着眼,沉浸在她的音乐世界里。我站在她的斜对面,也闭上眼睛,聆听她的琴声。一会儿,切切磋磋,如泣如诉,细雨飘洒,似远似离,;一会儿,草原奔马,如雷如振,钱塘潮涨,空濛回响,嘎嘎喳喳,心雄万夫;一会儿,山谷鸟呜,春江乍开,大珠小珠,玉盘玲珑,欢喜冤家;一会儿,广场正步,节奏鮮亮,钟鼓齐喧,堂堂光光,胆气略张。一曲终了,四寂无声。我睁开眼,走上几步,鼓了几下掌,拿出一张十欧元的纸币,微笑着,轻轻放入她脚跟下的碟片盒中,拿了她演奏的一张CD。她欠了欠身,微笑着和我说了一声德文,我並没听懂,估计是谢谢的意思吧。夕阳要下了,金色的阳光洒在这位女士身上,纤豪毕见,她身上的汗毛似乎也是金色的。什么叫优雅?这就是优雅!优雅不是漂亮,但却是最美丽的。 我在想,这位女士是职业音乐家吗?似乎不象,实在话,琴声虽然超凡脱俗,但还没到空谷绝响的水平,家庭主妇?职业女性?我无法与她语言交流。实际上,作为个人业余的痴迷,才是最可贵的。没有功利目的,完全的个人陶冶,这就是修身呀! 离开这位女士,转身又被一支小乐队的声音吸引,循着音乐声,我来到一座大楼下面的宽大的门洞里。五月的维也纳,阳光下面已经有点热,宽大的门洞里,凉风习习,好一个去处。四位先生,西装革履,白衬衣,黑领结,皮鞋铮亮,都站着。我估摸一下年龄,只会比我大,不会比我小,最老相的一个,我估计至少得有七十多岁。四位老先生,一位小提琴,一位大提琴,一位黑管,一位小号。正经的管弦四重奏。四位老先生跟前,没有一般的街头艺术家跟前的要钱的盒子。哈,正经八百的自得其乐。 我进入门洞,四位老先生並没有停止演奏,几乎同时,他们站得笔直的身体都欠了欠身,我知道,这是他们和你打招呼了。我听懂了,世界著名歌曲“音乐之声”!专业水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他们的音乐,我低声吟唱了起来,一见我吟唱,四位老先生更来劲了,他们前仰后合,动作夸张,音乐声更欢快起来。我也配合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有节奏的摇摆,老先生们更是乐翻了天。一曲终了,吹黑管的老先生,上来就给你一个大大的单手拥抱。嘴里叽哩咕噜说了一大通,可惜我一句话没听懂。 四位老先生,都是怡养天年的年龄了,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自得其乐。 中国现在也逐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有口号说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奥地利也许没有这样的口号。我看见这几位老先生,白发红颜,精神矍铄,陶陶然不知岁月,养在其中,乐在其中,为在其中。这样的老先生,不欢乐才怪呢,不长寿才怪呢! 我还在想,出自这些老先生的子孙,不喜欢音乐都不行,不会玩音乐都不行,不被音乐陶醉了都不行!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文明沉淀,这需要多少年,多少代的积累。 尤其可贵的,虽然是自得其乐,可老先生们一点不随便,正襟危站,就象在金色大厅正式演出一样。这是对音乐的尊敬,对听众的尊敬,对自己的尊敬。 告别了老先生们,我辗转来到一个酒吧边。酒吧边搭了一个临时午台,约有半米高,边上一群拿着各种乐器的青少年,高高矮矮,不是一个年令段。一个中年男子前前后后忙碌着。我猜想,可能是少年艺校在这里街头演出吧。临时午台前前后后已经围了不少人,都在等待。我也挤了进去。 一会儿,那个中年男子上台来,我估计他是老师,说了一通,很短,我没听懂。一招手,上来一个小女孩,是那群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稚气未脱,估计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穿了一条碎花的连衣裙,脸上隐隐有一些雀斑,手拿一支黑管。上台来鞠躬,老师已退在一边。小女孩吹奏起来,独奏,没想到第一个音符就吹破了音。小女孩紧张地停顿了下来,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看着台下。突然之间,有人热情的鼓掌,大家都鼓起掌来。没有嘘声,没有喝倒彩声,只有热烈的鼓励的鼓掌声。我被深深的震憾了!小女孩回头望着老师,老师微笑着招手,示意她继续。台下又安静了下来。小女孩结结巴巴地把一支曲子演奏完。我是个内行懂音律,也听得出水平不怎么样。可台下仍然响起一片掌声,连那群小伙伴也给小女孩鼓掌。小女孩又鞠了一躬,看得出,这是深深的一鞠躬,长长的一鞠躬。下面演出相当有水准。有独奏的,有合奏的。 这个老师令人尊敬。小女孩是这群孩子中最小的,我估计也是刚入艺校。老师却安排她第一个上场,而且是独奏。当开始就出了点小差错,仍然微笑着鼓励,更可尊敬的是听众,震憾人心的掌声呵!这也许是这个小女孩的人生首秀。也许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深深的,长长的一鞠躬,小女孩已经懂得感恩了。不管她今后的人生道路怎样风雨,她也会用今天观众的掌声去对待別人。 孩子的学走路都是从跌倒开始的。 维也纳,音乐之都,名不虚传。我有点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能扎堆出大师的原因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急用先学,功利目的很强…只要求知道。 第二层次,爱好和喜欢,功利目的淡化,这是容易学好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高层次,乐在其中,完全是人生的乐趣,幸福所在。大师只能出在最高层次的人中间。 浑浑噩噩一通,只是想说点什么…… 音乐的灵魂在于它有个共性即一一世界性。 人共得之…乐之…享之。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