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连载(4):梁晓声:"知青"今天连结着昨天

时间:2018-07-27来源:老知青家园 作者:梁晓声 点击:
梁晓声《我的兵团岁月》 4 、知青与儿女 整体而言,知青一代中,少有娇宠儿女的父母。因为自己是小儿女时,一般都不曾被娇宠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儿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如果与父母辈当年对自己们的抚养之恩相比,他们对儿女们抚养的责任感和爱心也简直
梁晓声《我的兵团岁月》

      4、知青与儿女
 

      整体而言,知青一代中,少有娇宠儿女的父母。因为自己是小儿女时,一般都不曾被娇宠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儿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如果与父母辈当年对自己们的抚养之恩相比,他们对儿女们抚养的责任感和爱心也简直可以说无微不至。父母辈当年因儿女多而难以尽到之义务,他们今天因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可以尽得格外周到。
 
      却毕竟不同于娇宠。

 

      区别是,当他们以爱心关怀儿女时,潜意识里总难免的涌动着这样一种愿望——想使儿女明白,儿女多要求是不可取的,父母多给予则是正常的。
 
      而儿女们又总是不太能明白要求给予和父母主动给予到底有什么两样。比照别家的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或许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自己实际感受到的一点儿也不多。于是,往往成为知青一代父母与儿女心理上两相讳言的隔膜。不厚,但是隐约存在着。
 
      知青一代父母常企图这样教诲儿女:你们多么幸福!你们还可以更幸福一些!我们高兴使你们更幸福一些。但你们必须承认,你们幸福着。
 
      而儿女们比照自己的同代们,也打算虚心体会一番幸福着的感觉,却总也不大能真切地体会到。因为幸福的感觉是越向优越比越少的东西。而他们正处在一个人人从小就被诱导着向优越比的时代。
 
      这是知青父母心口的微疼。它每每转变为暗恼。
 
      所以,知青一代的儿女们,普遍不会向父母们要求什么,渐渐养成了默默的被动接受的习惯。给予多时并不认为多,给予少时并不抱怨少。给予多少,颇为知足地接受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体恤到父母的不容易。
 
      知青父母对儿女的最大寄托是——考上大学,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并不意味着便是望子成龙。
 
      因为他们中大多数实际上并不幻想儿女将来出人头地,一辈子名利双收荣华富贵。他们的寄托强烈地体现为这么一种思想——知识虽然不能使人富有,但足可使人不自卑。
 
      这与他们虽然具备许多长处甚至是宝贵的长处,却终因知识的憾缺常觉卑于人前有直接心理关系。
 
      知青父母们一般不鼓励儿女们的各类明星梦。他们的儿子如果英俊女儿如果漂亮,他们也还是要督促儿女发奋读书立志求学,往往会坚决反对儿女们靠了英俊和漂亮而产生的巧走人生捷径的念头。作为父母,自己头脑中更不会产生此念。甚至会认为此念鄙俗。
 
      倘儿女们也对自己的知青经历冷嘲热讽,那么必是对知青父母的最严重的伤害。
 
      今年“三·八”妇女节中央电视台的一台专题节目中,有位三十来岁的姑娘接受采访时说:

      “我自己的事情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永远是第一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的人生观。”
 
      之后还插播了一位女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片断。
 
      歌曰:管他别人怎么样

      只要自己很快乐….
 
      想来,她们成为母亲后,定会如此这般地教育儿女。
 
      但知青父母中,肯定较少有人向儿女灌输类似的人生观。时代激变,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活法。只要不恶,每一种活法都有正面的道理。或许,连知青父母们,也早就开始承认以上两种生活态度最合时代潮流。尽管如此,他们似乎还是不太会那么样教育自己的儿女。即使心里想要那么样教育,但往往话到唇边,难以启齿。总归觉得,似乎不该是父母教育儿女的话。如果自己那么样进行教育了,仿佛很可耻。
 
      但此种教育,自己不进行,社会和时代也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并且,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儿女们的思想认同争夺了过去。
 
      知青父母们从前试图反争夺,但近年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注定的失败,也就只有放弃争夺,由之任之,反正,能明白自己的事情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而且永远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活法。凡明智的,不是必有积极的一面么?
 
      他们意识到,传统的人生观之教育内容,在今天已显得极不合时宜。所以,想要对儿女进行教育前,每每三省再三省,为的是在自己头脑中首先判断出对错。而一遇反驳,则每每三缄其口,更加感到自己们思想的不合时宜,甚至悲哀地感到自己们思想的不可救药。
 
      这一种现象,乃以往时代通过知青父母的教育思想折射在他们儿女身上的影子。此影子越来越被当代思想的耀眼光芒所逼淡。
 
      知青父母们,瞧着在许多方面与自己们差别越来越大的儿女们,有时简直不知究竟该高兴还是该忧虑。
 
      而儿女们往往暗示——当然该高兴!
 
      将来,谁要发现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特征,那么只能从知青一代的儿女们的身上去发现了。据我想来,只有他们和她们身上,还有一两片鳞,模糊不清地具有着那一种特征。其余一概之中国人。除了性别姓名符号和外貌,头脑里和内心里的状况都会变得雷同化,类同化。就像一种基因的克隆人一样。
 
      都将是同一时代的克隆的产物……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