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北大荒人的人生写照
来源:乐桦之声 作者:谭英凯 时间:2019-06-10 点击:
一连读了几遍马琳先生发表在《风雪迎春》50期的散文《紫穗槐的歌》,竟不忍释手,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毋庸置疑,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知青写北大荒生活一篇绝佳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抒情笔触细写了紫穗槐这名不见经传的北大荒土地上的灌木顽强的生命活力,以物喻人,歌咏赞美了老王头平凡无奇的人生,正是千千万万像老王头一样的北大荒人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北大荒精神”,才完成了亘古荒原的华丽转身,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北大仓”,紫穗槐值得赞美,像老王头一样的北大荒人更是值得称颂的。
正是这篇充满正能量的精美的文学作品打动了我。
大凡写物的抒情散文易犯的通病,即把物人性化了,人为的赋予了“物”人类的高尚品德,而作者却避开了人们易犯的写作上的通病,没有给予紫穗槐以人性化,而是注重写实,写紫穗槐只是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紫穗槐顽强的个性,令人赞叹,让人喜欢。“紫穗槐,它的树叶茂密,枝条柔韧,是编织筐、篓、蓝和造纸的好材料。它花朵繁多,花期长,是理想的蜜源。它的根部长有瘤菌,可以改良土壤。最值得称道的,它耐水淹、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抗病、虫的能力在植物种群中是极少见的”虽然作者在运用赞美的语言是极吝啬的,但其在介绍紫穗槐的特性时用平实的语言已将紫穗槐优异的品质展露无余。
既不奢华浮躁,又无溢美之词,只是细细地叙说,娓娓地道来,颇具令人信服的感人力量。对主人公老王头同样没有雕琢之嫌,老王头是劳改农场管教干部,最早的工作关系隶属于北京公安局清河劳改农场,后又调任到兴凯湖劳改农场,中苏关系紧张时再次疏散到虎林八五四农场。老人孓然一身,无妻无儿无女,后终老死于甘南草原的音河农场。作者只字未提老王头的功绩,以及漂泊一生艰辛的生活。只是淡淡的描写了老王头英雄爱宝剑般的对紫穗槐的喜爱,以及游子对久别家乡的乡愁,还有就是看水库清淡寂寞的生活,然而,作者对老人怀有的深深的敬意和浓烈的感情,褒誉之情已溢于言表。
我之所以称此篇是精品散文,是因为作者写得很用心,有的地方用墨俭省,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有的地方又舍得泼墨,大段地对紫穗槐的描写和作者心理的剖白如工笔画般的细腻,文章临近杀青时,作者似乎言尤未尽,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有那佝偻着身体站在大坝上,背倚着青山绿水,头顶着蓝天白云,面对着花丛树海老人的形象,还有那匍匐在老人身边的‘阿黄’。”这形象,这场景像一尊传世的雕塑永远耸立在在世人的记忆深处,老人与江河同在,与大地常存。我们有理由相信老一辈垦荒人创立的“北大荒精神”会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北大荒的未来无疑会越来越美好。至此《紫穗槐的歌》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实现了此文完美的收官。
有生活,勤奋,加之有思索和丰厚的文学底蕴,这些是构成优秀文学作品的要素和条件。经历过北大荒风霜雨雪洗礼的人,心中都蕴藏着文学的富矿。期待马琳先生继续开掘努力,为北大荒再奉献精美的新作。
作者简介:
谭英凯,1952年8月20日生,籍贯黑龙江省鸡西市人,1968年11月9日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3团值班3 连,1972年返城,曽在铁路做临时工,代课教师,工农兵学员,煤炭企业机关干部,戏剧创作员,毕业于鸡西矿务局师范学校、国家法官学院,退休前系鸡西市中级法院副处级审判员,3级高级法官,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