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宁波市知青天幕与知青民间口述史

时间:2024-08-20来源:镇江知青 作者:钟诚 点击:
山东民营企业家于维龙进入知青养老康养基地的建设以后,在接触各地知青组织的过程中,被知青精神感染,决心在全国各地收购优质资产打造知青养老康养基地。 考察中,遇到了宁海市上金谷的范蠡塑像,以及周边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不由得被三面环山一面临
 
山东民营企业家于维龙进入知青养老康养基地的建设以后,在接触各地知青组织的过程中,被知青精神感染,决心在全国各地收购优质资产打造知青养老康养基地。
考察中,遇到了宁海市上金谷的范蠡塑像,以及周边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不由得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风水宝地深深吸引,闭门深思了三天三夜后,决定把范蠡塑像的财神精神进一步深化发展,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举,把上金谷范蠡景区打造成知青民间口述史的基地。
知青天幕其实质就是一座被电子赋能的电子大厦,简言之即为一台巨型电脑,那个金光闪闪粼粼发光的外观,是由130万片微型金箔片组成,每一块金箔片就是一个信息单位,就是一个可以收纳一个人或一个地方知青组织的全部信息的页面。并且还将启用AI赋能,将录入的个人或团队组织的形象制成AI形象,栩栩如生地活在这个电子大厦里。
最终产生“一个人的故事是故事,百万人的故事就是历史”的效果。
我曾经为参加地方博物馆的“知青口述史记录研讨会”而专心写作自己的口述知青史实,并为此觉得参与为后人留下史实而自豪。
口述历史就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向他人讲述他们以往的真实经历,追述其经历的社会背景和当年的真实思维;为后人“试错”提供前人的实践经历以节约社会发展成本。
它与政府的正史记录了同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历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身份对历史文化的记录,相辅相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研究记录。
何错之有?
我认为,知青口述史的记录和整理以及收存主要应该是知青的个人行为,它与各地知青组织的口述史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湖南知青萧芸认为:“原以为这一辈子就是这么囫囵过了,没有想到,等到我们晚年的时候,历史还会降临这么一次隆重的纪念,难道知青天幕就是历史对于我们知青这个族群的补偿?” 
网络上看到一个不认同知青天幕的帖,本来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由于它给人有了一个整个程序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有点想强吃霸王餐之嫌(提出三万元收费在先,未能满足其欲望后提出了数条似是而非的责疑)。觉得有点不解: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呢?更何况是关于知青史实的记录呢?
然而,我认为:既然涉及到知青历史记录,就不容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存在!作为耄耋老知青,我历来讨厌拉大旗作虎皮的德性,知青群体及知青个人和儿孙甚至全社会都需要一个记录知青民间口述史的平台。当然,社会资本投资这个项目,不可能是无报酬投入,因此,只能是愿者上钩才无怨无悔。
我们感谢社会上一切为知青口述史实传承、记录、研究的各界能人志士!
你们功德无量!
中国知青经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洗礼,“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
中国知青与共和国是同龄人,经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农业国向工业化迈进的整个过程,从一穷二白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老一辈人心血与汗水浇灌而成。
知青一代人不但创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其中更孕育着不朽的精神财富,通过民间口述知青史给后人留下史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我很认同西安知青王农的这段话: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百科全书”。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 “百度”。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新华字典”。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文学殿堂。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时空隧道。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网上博物馆。
把知青天幕办成超大型书法绘画摄影展览馆。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各省各地的文艺大舞台。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历史怀旧的场所。
把知青天幕办成寻亲访友的情谊交流大平台。
把知青天幕办成中国知青的百花园。  
一句话:
集天下知青之大成,   采全国知青之精华。》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得好:
“你是穿得很风光,却有花花肠;
我是素颜没化妆,至少我善良;
你少用你那眼光把别人打量,就你这种人我还真心瞧不上。”
历史发展规律就是如此:千金难买一个愿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又遭他人劳什子心呢?
砸了别人的锅,你也未必一定能多吃一口;吹灭了别人的灯,你的前行路也未必就光明;堵死了别人的路,你也未必能走得远。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