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德耕
编者按: 阳台,能够迎接太阳,也能够拥抱月亮;阳台,可以煮茶品茗,也可以坐而论道;可以是家人温馨的港湾,也可以是三五知己聊天的场所;阳台是“百草园”,也是“三味书屋”。或许“你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却不知自己也成了一道风景。”多少年过去了,阳台还是那个阳台,阳台外的风景却不一定是那道风景了。 我的“百草园” 李颖 自从读到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心中便充满了对那片绿植乐园的向往。但我家的老房子是石库门结构,楼上晒台几家公用,哪里可以容你养花植草。后来分配到的公房是没有天井的底楼,想种盆小葱都没有地方安放。 移居杭州以后,特意挑选了有南北两个大阳台的房屋,窗外的伸缩晾衣杆,晾晒衣服不占室内空间。这样的阳台有不小的余地,可以实现我盼望几十年的“个人专属百草园”梦想,呵护每一株娇嫩的花花草草,让我乐此不疲。 起初,蟹爪兰入驻此间有点水土不服,从春到冬一直都那么地蔫蔫恹恹,不长个子也不开花。养殖小白的我不愿放弃,网上查询各种方法并加以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蟹爪兰果然有了回应。当我在每天仔细观看的叶片顶端,发现了细若针尖的白色微粒时,欣喜顿时充满心头,这就是蟹爪兰的花苞啊!它让我痴迷到如胡适的《兰花草》所云: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每天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可爱的蟹爪兰,眼见它的花苞从针尖到米粒到黄豆再到花生大小,花型渐成,长势喜人。我越发不敢怠慢,只要是晴天,我必定将花盆东移西挪,让蟹爪兰一直沐浴在阳光下。那些鲜红的花蕾,终于如我所愿开得璀璨绚丽。 迎春的亭亭水仙、仲夏的娇艳玫瑰、初秋的飘香米兰、冬天的盆景樱桃,一年到头,眼前都是红橙黄绿,一派勃勃生机。在阳台上伴着花草,看书津津有味之际,真切体会到“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这里,不也是我的“三味书屋”吗? “临时浴室” 王克 现在商品房的阳台都被业主打造成了符合“口味”的小天地,我也是。一般人家阳台清一色的墨绿框、平移窗,我却采用了加厚钢化玻璃、无框的样式。尽管价格高出一截,但带来的好处不是“一眼眼”。其一采光不打折扣,其二隔音效果超好。窗外狂风暴雨、窗内风平浪静;窗外寒风刺骨、窗内温暖如春。一道玻璃隔出两个世界,冬天养花护草,夏天阻断酷暑。 让我对阳台“感恩戴德”的是它充当临时浴室,解决了小孙女的洗浴难题。小孙女生在腊月,每天要洗浴。淋浴房朝北,不到两平方,两个大人转不开身,且拔凉拔凉。屋顶上太阳能也不能“胜任”,小孙女洗一次全家出动,洗完澡大人精疲力尽。我突然想,温暖的阳台为什么不能充当临时浴室呢?既宽敞又节能。我把想法和盘托出,全家叫好,并补充细节,优化过程,准备了各种预案。 第二天艳阳高照,我关紧了客厅的门和阳台的窗,温度很快上升。峰值时,温度计显示较低,就像开了空调。准备妥当抱宝宝入澡盆。由于地方大,儿子媳妇分座在两边,一左一右分工明确,儿子一双手托住宝宝,儿媳妇用软毛巾轻轻地在宝宝身上揉洗。宝宝看着窗外蓝天白云,惬意地浸在温暖的水里,不哭不闹。那年冬天,阳台成了小孙女的临时浴室。 走完流程,将小孙女揩干,用浴巾裹严实了抱起来。小孙女脸蛋红扑扑的,她看看窗外,又看看我们,咧开小嘴,笑了。我们看着她,也笑了。第二年,随着小孙女不断长大,临时浴室也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阳台外的好景 巢文春 22年前,我们搭乘浦东改革开放的便船,驶向了联洋社区的御景园。客厅大而宽敞,整墙的落地窗外是一个玻璃围栏的阳台。在阳台外,我没能看到浦东的旧貌,只因我们有幸赶上了好时光。眼前所见,近处满目绿草如茵,周围的香樟树随着暖风,带着她特有的浓郁暗香,沁人肺腑。极目远眺,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别致的半圆形建筑一目了然。极目远望,隐约可见世纪公园旁的张家浜粼粼闪光。 几年前,阳台上看到迎春路、含笑路上,建筑工人不分昼夜奋战在工地上的场景至今令人难忘!年复一年,阳台外面的风景又多了几帧。曾经的烂泥路上,而今拔地而起的是中国银联、双鹰大厦、浦东展览馆等一座座高楼大厦,犹如凝固的音乐,奏响了动人心魄的城市交响曲。 在阳台上,抬眼顺着合欢路的方向望去,上图东馆、上博东馆,犹如两颗璀璨钻石映入眼帘。特别是上图东馆建造,前后只有三年时间,我们从兴奋不已到期盼已久,每天都有惊喜,我见证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上图东馆终于在去年9月28日开放了,总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人们精神的滋养地和心灵的港湾。机缘巧合的是,我有幸成了上图东馆社科馆的志愿者。 站在阳台往下看,是小区西门外设计精致的街心花园。海棠含笑白玉兰,草坪水杉桂花树,是居民谈天说地歇脚地。殊不知,街心花园底下,还有一条新建成的轨交18号线,贯穿着上海的南与北。 每天站在阳台上看风景,每天都有惊喜。 温馨的港湾 费平 以前住老房子是平房,看人家楼房有阳台,心里很是羡慕。那时我家门朝北,晒个衣被都没地方,每次把竹竿穿进对面邻居的阳台洞里,另一头再担在自家房顶上……曾想,何时住上有阳台的房子,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几十年后愿望实现。前年,搬进了90多平米的南北通透电梯房,大大的阳台占了总房面积近十分之一。向南的玻璃墙上四扇移动的大窗采光特佳。于是,在别人家把阳台变成房间时,我家就在阳台上每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除了洗衣机、水斗和放杂物的橱柜,老伴使用缝纫机,我阅读书报、乘凉、健身或其他事情等,都在阳台上完成!一年四季,阳台便是我们的享乐之地。 清晨的春风微微吹拂,老伴在阳台上莳花弄草,几盆花卉是她怡情养性的伙伴;我在边上浏览报刊,时而根据书中记载的资料给予“技术指点”。夏日的夜晚凉风习习,我们搬出躺椅上阳台,老伴听我说着世间有趣的故事和笑话,我听老伴讲小时候老家的风俗民情,渐渐地双双进入梦乡。天高云淡,秋色宜人,老伴在阳台上踩着缝纫机,一块块散布料集结成理想的衣物后,为自己满意的杰作而自豪;我在阳台上伸腿弯腰,为老身骨提劲加固全身舒畅。有阳光的午后,我们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整理晚餐的菜肴,暖暖的氛围不啻是惬意的享受。 现在房价不菲,阳台这9平方米的地方,我们做到了物尽其用。女儿上班,家是我和老伴快乐生活的天地,而阳台便是温馨的港湾,它不仅给历经了风浪的人生柔润了时光、沉醉了流年,还容纳了我们的美好回忆。 阳台变舞台 龚伟明 几年前,我邮购了一只葫芦丝和一册教学课本,学吹起来。 学吹的日子里,自己的指头老是封不住葫芦丝孔穴,音质难听,被妻子笑。我也苦笑,但不气馁。虽然不识五线谱,但我认得简谱,不仅练指法,还看网上的教学视频,练习《月光下的凤尾竹》《婚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夜》《竹楼情歌》等名曲。妻子年轻时是一名业余舞蹈演员,对音乐敏感,会指出我音符节奏哪里错了,我虚心接受。 意识到自己学吹奏的乐声不好听,并且还常破音,我跟妻子说,我到阳台里练吧,减少干扰影响。我家阳台,与卧室之间有移门,当初装潢时还装了密封窗。我坐着或站着吹葫芦丝,倒也安心。 一年四季,想吹的时候就进阳台。阳台成了我的练习室。勤学苦练了不少日子,自己觉得耳顺后,配了一台小蜜蜂扩音器,这样吹葫芦丝有了立体感。天热了,打开密封窗,清风吹进阳台。傍晚,我在阳台里,嘴里吹着葫芦丝,眼睛望着盆里的花朵,鼻子闻着缕缕花香,觉得音调悦耳。小巧玲珑的葫芦丝,已经被我拿捏得手熟。吹葫芦丝,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久前的一个仲夏傍晚,妻子从外回家,笑着说:“侬现在可以哦,楼下居然有人停了脚步在听。”我听后,顿时觉得自己仿佛站在“舞台”上,有点激动了,以至于日后我吹着吹着,感觉葫芦丝的音调特别轻盈、特别柔美、特别飘逸,忍不住朝楼下望一眼,看看有没有人在注意我这道“风景”……有意思的是我真把阳台当“舞台”了。 作者:李颖/王克/巢文春/费平/龚伟明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