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张刚——中国益生菌普及化的先行者

时间:2021-11-15来源: 华理生工院校友会 作者: 叶婷 点击:
情系知青,忠于传承 1969年,年时20岁的张刚从上海虹口区去到了黑龙江黑河市瑷珲区,当时叫瑷珲公社,到那个地方去下乡,期间被推荐为外三道沟的生产队长。他当队长时推行了两项新政:一是改革记酬方式,实行定额记工,打破记卯子工的大锅饭。二是扩大水田耕

情系知青,忠于传承
1969年,年时20岁的张刚从上海虹口区去到了黑龙江黑河市瑷珲区,当时叫瑷珲公社,到那个地方去下乡,期间被推荐为外三道沟的生产队长。他当队长时推行了两项“新政”:一是改革记酬方式,实行定额记工,打破记“卯子工”的大锅饭。二是扩大水田耕种面积,水稻面积扩大了,队里收入也增加了。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回忆起知青经历,他说“知青这段经历,对当过知青的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宝贵和重要的。为什么呢?他经历的越多,经验越丰富,他吃苦吃的越多,就越能干。见的多,做得多,吃苦也多,所以他干什么事情就非常非常的认真。”他希望能将知青的经历、历史如实地记录、传承下去,因此,他参与成立了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现任会长一职。
他还亲手建立了一个将近500人的“情系爱辉”知青群,既不为名更不图利,从不允许在群里推广他的产品。



图片说明:爱辉县外三道沟插队知青第一次返沪探亲集体合影
学习科研,勤奋求实
“勤奋求实”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校训,也是张刚科研学习经历的真实写照。
1973年,张刚回到上海,被推荐上大学,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研习抗生素专业,从此,与抗生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张刚对抗生素了解甚小,同队的知青傅松给了他一本抗菌素鼻祖马誉澂撰写的《抗菌素》书。在回沪的路上,他怀着好奇与急迫的心情阅读着《抗菌素》,第一次系统地了解我国抗菌素事业的伟大成就,抗菌素的历史、分类、性能、应用、实验研究、生产工艺,和已有的400种抗菌素。《抗菌素》也伴随他度过了40余年的岁月。
他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北大荒那种把所有困难踩在脚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他说“当时我们的学习非常有特点,像我们工科类的学习要比现在学的还要有用,因为它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是直接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的。不像现在大学生做实践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而我们那时候都是真刀真枪的实干”。他们曾在上海的第三、第四、第十八、第二十制药厂、中华制药厂、上海溶剂厂、嘉定外冈制药厂、华北制药厂、苏州第二制药厂等地实践。“听厂技校老师讲抗生素生产工艺,加深了我们对抗生素的了解,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们的毕业课题和毕业设计,都是针对工厂要解决的实际课题。”
他们以抗生素制造为中心,学习相关学科理论。张刚表示“下厂实习,毕业课题,毕业设计,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培养人才和完成企业课题结合。对我们这批工农兵学员来说,与抗生素结缘,受益终生。”不少校友在此后也担任了抗生素生产厂的技术员、总工程师、厂长,一辈子从事抗生素事业。
张老从华理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前后共在华理呆了十年。之后又去了上海交大做研究,他没有辜负重望,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系列的微生物课题的研究中。
他像一切有作为的科学家一样,在科学的道路上表现出了不畏劳苦、勤奋攀登的精神和勇气。只要一进入实验室,他可以忘记一切,常常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没有正常的睡眠和吃饭。困了,就在实验室的椅子上对付一宿,小闹钟就放在耳边,定时叫醒自己,准时观察并做数据记录;饿了就吃方便面。他还常被灭菌的蒸气烫伤,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这科学研究一做又是另外一个十年。
张刚在微生物和保健品领域的勤奋和成绩。使他成为上海市微生态学会副主任、上海市保健食品协会理事、上海市食品协会理事和太平洋研究会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平衡健康,接续抗生素精神
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发明是原子弹、雷达、青霉素。青霉素的诞生,曾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人均消耗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但张刚也注意到,抗生素的滥用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消灭了人体内的大量有益菌,破坏了人体微生态平衡,造成各种疾病。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人体微生态失调,是不能再用抗生素来治好。基于抗生素的耐药性危害,早在1950年,魏曦教授就提出“光辉的抗生素时代之后,是活菌制剂时代”。从1990年起,张刚开始关注益生菌,逐渐从抗生素转到益生菌制造领域。
张刚于1994年创立了上海高博特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张刚担任上海高博特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高博特——“高”为高新技术,“博”为博采众长,”特”为特殊贡献,是为公司的定位。
高博特公司拥有“盐水瓶”、“九鹿回”、“衡宝”等多种知名产品,是上海最著名的保健食品企业之一。不仅如此,高博特公司还开拓了崭新的经营理念和健康理念:零缺陷、零污染、零事故、零抱怨、零投诉、零库存;爱国守法好、诚实守信好、社会贡献好,做一个“三好”企业公民;平衡就是健康、明天会更好,这些朗朗上口和家喻户晓的宣传用语既引导了普通百姓对离博特公司的认识、理解,也提升了消费者对高博特产品的信任,改进了消费者的健康理念。他相信,抗生素和益生菌将永远为人类健康服务。



想到做到,温暖善情汇成涓涓细流
张刚下过乡、教过书、搞过科研的张刚是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儒商,他既为钱,又不唯钱。在他的骨子里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跳动。
张刚不喜欢说,更喜欢做。“想到做到”是他的座右铭,也是高博特公司的精神。
张刚积极参与爱辉知青联谊会活动.热心帮助生活困难的知青,多年来坚持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热衷于助学。常年资助各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赠;建立10万元普陀区帮困助学基金,每学期资助曹杨二中、光新中学、曹杨新村六小的12名困难学生3600元。还制定了“高博特帮困助学基金实施细则”,并订成一厚本一厚本的受助学生情况登记表。
他说“我们做的事情都是跟教育和学生有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国家教育搞好了,别的事情才能搞好。”
张刚爱拍照。但不是被别人拍,而是拍别人。
“他出去做善事从来不带人跟着拍照、记录的。”对此,张刚自有说法:“我们民营企业,人手少,没有闲人专门拍照的;再说,我做善事又不是为了宣传,拍照有啥用?”
在张老身上能够深切体会到何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多年来的善意善举,早已汇成了涓涓细流,流淌进了人们心中。
张刚一路走来都在“领袖”位置上闪烁着自己的光芒,从班干部,到知青点负责人,到生产队长、大队团总支书记、大队党支部委员,到上海交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发酵工程实验室创建人、课题组组长,到昂立生物食品厂厂长,直到“高博特”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从抗生素制造到益生菌制剂。张老用“想到做到”在科研、创业、公益各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用“阴阳平衡”展现了他的极致人生。
张刚——低调却不平凡,质朴却满含力量——源于道德的力量。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