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道路和公园绿地试点树木彩绘,园丁画师巧补伤口,为城市添童趣
闸北公园内的树木彩绘为公园增添更多童趣。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记者 陈玺撼 悬铃木“颈部”的树穴内,浣熊妈妈带着小浣熊好奇地探出脑袋;另一棵悬铃木的“肩部”,一只手中紧握橡果的松鼠警惕地注视着路人……最近上班路过永和路的蒋小姐惊喜地发现,十几棵行道树上竟然趴着各种“小动物”,走近细看,才发现是别具匠心的彩绘。这是上海正在部分道路和公园绿地试点的树木彩绘。作为全市第一条试点道路,永和路(共和新路至万荣路)将彩绘的重点放到150多棵悬铃木行道树的伤口上,经由园丁和画师的巧手,反倒成为城市里兼具童趣和温度的靓丽风景。 伤口藏不住,就美好地展示 “灵感源于市民的评论。”上海绿金绿化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养护经理黄磊说,每年8月和9月是养护单位集中巡检和治理行道树病虫害的时间,但很多市民反映治理后留下的伤口很难看,这激发了他们的创意。 起初的创意是把伤口“藏”起来。以悬铃木为例,上了年纪的悬铃木,或被天牛等蛀干性害虫伤害,或被大风刮断枝干,容易留下伤口甚至洞穴。置之不理,病虫害会从这些“入口”进一步侵害树木,危及它们的生命。常规的治理方式是在夏季将树木有病虫害的部分清理掉,施以杀菌消毒剂;到了冬季树木停止生长时,将阻燃发泡剂注入伤口,再用打磨机将凹凸不平的表面打磨平整,之后涂上与树皮颜色相近的防水涂料,将伤口“藏”起来。但涂料再高级,也很难和树皮颜色完全一样。 既然藏不住,不如用美好的形式把伤口主动展示出来。今年开春,养护单位内部开始“头脑风暴”,在掌握永和路和闸北公园现存树木伤口的基础上,根据每棵树木伤口的数量、位置、大小、深浅等具体情况,设计出最适合的彩绘方案。比如闸北公园内的一棵龙柏,其侧面有两处狭长形的创口,园丁为它量身定制了一只“孔雀”。绘制完成后,无论是孔雀蓝绿为主的颜色还是修长的身段,都十分贴合树木和周边环境。又比如永和路靠近共和新路一侧的一棵悬铃木,近地面有一个可容纳成年人五六个手掌的大伤口,在画师的构思下,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被“塞”进树洞,路人经过时,它仿佛一边嚼着竹子,一边透过树上的“窗口”向外张望。几乎没人意识到,这扇“窗户”原来是树上难以遮掩的丑陋伤痕。 黄磊透露,今年将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尊重大部分人对树木彩绘的看法,如果口碑足够好,彩绘规模将逐步扩大。未来,交通公园、彭浦公园、延长路、平型关路等公园绿地和林荫道都有可能尝试树木彩绘。 填补空窗期,最终回归自然 在永和路和闸北公园之前,共青森林公园是上海最早尝试树木彩绘的区域,该区域本就有相当丰厚的森林基底,十几只“动物”出现后,与周围环境高度融合,甚至以假乱真,提升了童趣和野趣。 此前,这样的彩绘在国内外并不多见。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森林彩绘诞生在西班牙乌尔代百自然保护区内。在一片距离毕尔巴鄂大约40公里的森林内,上百棵树木在当地艺术家奥古斯丁·伊瓦罗拉的画笔下,成为一张张彼此看似没有关联的画布,画上了眼睛、人物、动物和抽象的几何图案,类似远古时期的岩画。当游客站到一个特定的角度后,可以发现几片原本没有联系的画布竟然“拼”到了一起,组成一副内涵更丰富的画卷。在这片森林里,类似的“树画卷”有近50幅。奥古斯丁·伊瓦罗拉早在1982年就构思并实践了这一创意,为当地带去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这么好的创意,为何国内外并不多见?绘画水平和对自然的影响,或许是阻碍这一创意落地的主要原因。上海赋彩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谢加彬说,绘画水平如果不够,就难以让树体彩绘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比如过于艳丽和奇特的卡通人物,风格与周边迥异,不但不能为森林增色,反而过犹不及,成为一道视觉污染。因此选择绘画内容时,更多采用风格偏向写实的动物形象,没有违和感。在纸上作画和在树上画,是两码事。谢加彬坦言,阻燃发泡剂的手感有点像硬质海绵,绘画时要格外注意力道和精度,还要克服树皮吸色与对光线反射不敏感等诸多因素,需要额外增加很多的处理步骤,才能既充分利用林木肌理感,向市民游客展示最佳的视觉效果。 除了考虑游客感受,树木彩绘还必须考量对自然的影响,所以要选择环保涂料,对树体完全无害,而且大约一两年后,图案会随着树木的自然生长、脱皮而“消失”,这个时间正好吻合一些小规格树木创口愈合的速度,彩绘起到了填补“空窗期”的作用,最终回归自然。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