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人死于战火 美国派出航母支持以色列
10月8日,巴勒斯坦民防人员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处被以色列空袭的民宅灭火。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廖勤 9日,新一轮巴以冲突进入第3天,并且在持续激化。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央视新闻报道,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仍在加沙地带等多个地方展开激战。目前,冲突已致上千人身亡。 以色列9日宣布全面封锁加沙,包括切断电力,禁止食品、水和燃料供应。此外,美国8日宣布在地中海部署最先进航空母舰打击群,以显示对以色列的支持,并“加强地区威慑”。美国还准备向以色列提供弹药武器。 重大情报失败? 随着冲突持续,一些疑问与传言也浮出水面。 其一,以色列强大的情报系统为何失灵,未能“拦截”哈马斯的突袭? 以色列此次遭重创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出现“重大情报失败”。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指出,这反映出以色列军队面对巴以常态化冲突的一种疲态与松懈,同时也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比如司法改革导致社会撕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认为,这次行动经过哈马斯的精心策划与准备。包括低调行动、严格保密、制造假象迷惑以色列等,最终得以瞒天过海。 新华社报道,哈马斯过去数月采用前所未有的情报战术误导以色列,给外界留下不愿陷入与以色列的对抗的印象。为保证袭击计划不外泄,甚至部分哈马斯领导人都被蒙在鼓里。 其二,被围困在加沙的哈马斯何以能奇袭成功? 众所周知,自2007年以来,加沙地带虽由哈马斯控制,但是在埃及协助下,以色列对该地区严封死锁。 有说法认为,哈马斯暗中有高人相助。新华社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协助哈马斯策划奇袭。但此说法被哈马斯、伊朗和美国官员否认。 “关于这次冲突,仍有诸多谜团。”刘中民说,比如在加沙地带被以色列封锁的情况下,哈马斯发射的大量火箭弹从何而来,人员训练又如何实现。 对于伊朗帮助策划袭击的传言,刘中民表示,由于不掌握信息,很难下判断。但从历史与现实逻辑看,伊朗通常被视为给予哈马斯支持的背后力量。此次,伊朗对哈马斯奇袭的支持也是公开高调的。基于伊朗与以色列的恩怨,伊朗通过哈马斯报复打击以色列不无可能。 不管本轮冲突背后有多少疑点待解,在两位学者看来,只要冲突爆发的根源仍在,未来冲突仍会反复上演。 首先,以色列长期占领巴领土且无意归还,近年来日益右倾化,比如扩建定居点、对加沙地区高压封锁、数次进入被穆斯林视为“尊贵禁地”的阿克萨清真寺实施挑衅。 其次,美国中东政策严重倒退。比如特朗普政府强推《亚伯拉罕协议》,一味偏袒以色列,无视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拜登政府也企图绕过巴勒斯坦问题去推动阿以关系和解,导致巴以问题被边缘化,巴勒斯坦被孤立。 再次,阿拉伯世界日渐分化、软化,推进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却坐视中东和平进程停滞。 第四,巴内部严重分裂,哈马斯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不满,常常选择单干。此次冲突发生后,也体现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无力。 总之,种种因素促使哈马斯铤而走险,试图在绝望中放手一搏。 下一步向何方? 哈马斯放话“战场上见高下”,以色列准备“强力复仇”,美国派出航母“助阵”,冲突下一步会走向何方? 对此,李伟建判断,冲突短期内仍可能升级,因为以色列必须报复,否则不足以挽回颜面,也不足以惩戒哈马斯。但是不至于走到第6次中东战争的地步。 “美国、以色列仍有避免事态恶化的需求。”李伟建说,因为一旦冲突扩大甚至失控,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激化阿拉伯人的反美、反以情绪,最后利益受损的是美、以。其精心布局、大力推动的阿以关系正常化进程将被破坏。 两位学者还补充道,无论是以色列的战争动员、诉诸法律,还是美国派出航母战斗群、准备提供弹药等武器,都是一种表达与宣示,一种危机管理式的应急处置。背后或是出于政治正确考虑,或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并不代表长期的战略考量。 就以色列而言,面对1948年建国以来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一,战争动员可以凝心聚力,加强团结。诉诸法律则能为行动赋予合法性。 就美国来说,其言行更多具有象征意味,无意介入冲突。通过做足姿态,给予以色列声援,同时对哈马斯形成威慑。事实上,面对善于非对称作战的哈马斯来说,航母毫无用武之地,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 刘中民认为,冲突走向有两个观察点值得关注。 一是,以色列会否对加沙发动地面战争甚至重新占领加沙? 从以色列表态及美国提供的线索看,发动地面战争可能性较大。但是也存在如何把握程度与层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使以色列在国际国内陷入道德困境。 至于会否重新占领加沙,从巴以问题的历史逻辑看,也不无可能。 “但无论发动地面战争,还是重新占领加沙,都无法达到消灭哈马斯的目的,以色列都将面临两难困境。” 二是,冲突范围会否从加沙向黎巴嫩、叙利亚扩大? 从目前来看,冲突蔓延的风险在上升。比如黎巴嫩真主党也在向以色列发起攻击。 如果冲突扩大至黎、叙,就带有第6次中东战争的色彩。 但是,各方不无防止冲突失控的意愿。从以色列方面来说,短期内希望聚焦加沙,避免多线作战,也无暇旁顾。从哈马斯或者其支持者伊朗方面而言,一旦黎、叙成为战场,伊朗在两国的力量存在可能也会受到打击。 带来多重影响 在两位学者看来,在跟踪、观察冲突走向的同时,还可预见的是,这轮冲突将给涉事双方、地区及热点问题的解决带来多重影响。 对巴勒斯坦来说,“这次奇袭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提升内部武装继续抵抗的信心。”李伟建说,同时,可能改变巴内部政治力量的博弈态势,比如提升哈马斯的影响力,进而对未来内部和解进程产生影响。 对以色列来说,“这次被哈马斯重创是一个警醒:孤立巴勒斯坦,封锁加沙地带,围困哈马斯等手段,非但无济于事,也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安全。”李伟建说。 刘中民认为,哈马斯此次奇袭暴露以色列内政外交重大问题,以色列还将面临国家再定位问题。以色列需要反思的是,未来对待巴勒斯坦是否需要转换思路,不能仅靠武装寻求安全,无视对话、包容、妥协。同时,以色列内部政治格局也可能因此发生重组。 对美国来说,“构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关系网,塑造新的中东秩序的战略目标将受挫。”李伟建说。 对中东格局来说,两位学者认为,“和解潮”趋势不会逆转,但是会出现一些障碍。 李伟建表示,阿拉伯国家内部和解,沙特与伊朗、也门和解会继续推进,但是可能暂时阻碍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走近的步伐。同时,这轮冲突也在提醒中东国家,推进“和解潮”绕不过巴勒斯坦问题。 在刘中民看来,“和解潮”虽然不会退去,积极影响也会延续,但冲击难以避免。长远来看,将经历潮起潮落。 首先,暴露阿拉伯世界内部问题。包括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三方关系的症结。如果阿拉伯世界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矛盾显现,将对阿拉伯世界和解造成影响。 其次,伊朗与沙特在和解后面临实质考验。这次冲突使两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矛盾表面化。 最后,土耳其与以色列等地区国家的关系也会存在复杂性。“此次土耳其表态低调,有别于以往,说明土耳其相对克制,但是土耳其与以色列的矛盾仍然会因后者在叙利亚、伊拉克方向上的行动而上升。” 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言,李伟建认为,该问题将被重新拉回地区和国际视野,促使阿拉伯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重新正视这一问题。一定意义上,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供机遇。 中国外交部表示,巴以冲突反复上演,充分说明和平进程长期停滞不可持续。平息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