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近90%,今年更有多家企业首次亮相
8月23日,进博商品集中展销市集在徐汇绿地缤纷城开办,精选历届进博会热销商品集中展销。 本报记者 李茂君 摄
■上海全力以赴当好“东道主”。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细化了216项重点任务,10月底将全部完成;滚动梳理的27个问题已解决20个,其余也将在展会开幕前解决。截至目前,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已开展1场综合演练、2场压力测试和123场专项演练 ■记者 吴卫群 又是一个金秋,又一个收获季节。还有30天,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将如期而至。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第五届进博会如期举办,让世人充满期待。 除了“回头客”,还有新面孔 截至目前,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招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全球四大粮商、三大种业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大药品企业全部参展。 9月22日,距离第五届进博会开幕还有45天,进博会“忠实粉丝”——连续五届参会的欧姆龙乒乓球机器人,通过展览品国际通行“护照”ATA单证册向上海海关申报,成为本届进博会首票海运通关的进境展品。这台诞生于2013年的乒乓球机器人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全球首台乒乓球教练机器人”,目前已迭代升级至第七代。 9月26日,作为世界领先的精品集团之一,历峰集团宣布将参展第五届进博会。历峰集团已连续三年参展,此次将以“匠艺·未来”为主题,携旗下来自专业制表、高级珠宝和高级时装配饰领域的10大品牌参展。 除了“回头客”,力拓、必和必拓、蒂森克虏伯、吉利德等世界500强企业将首次参展。挪威、比利时等国多家组展机构首次加入进博合作网,组织当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Best-Links(百联香港)前两年都在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亮相,今年将移师消费品展区,百联集团经济运营部执行总监史小龙介绍,Best-Links将结合艺术展和商品展,在进博会这个大舞台展现其国际时尚产业链。“展台大约有600平方米,将放置四位海外艺术家的装置艺术品,与国外买手品牌的时尚单品有机融合。” 严格落实“六全”措施 为确保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减少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快修复市场预期,上海全力以赴当好“东道主”。上海市商务委主任、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顾军介绍,按照“越办越好”总要求和总体方案部署,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细化了216项重点任务,10月底将全部完成;滚动梳理的27个问题已解决20个,其余也将在展会开幕前解决。截至目前,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已开展1场综合演练、2场压力测试和123场专项演练。 第五届进博会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严守重要关口、严管重点场所、严抓重点行业,严格落实“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员疫苗接种、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的“六全”措施,完善入馆检测、规模控制、场馆清消等防控手段。特别是用好“场所码”和“数字哨兵”,确保有码必扫、应扫尽扫、实时监控、不漏一人。 城市服务保障各保障组坚持对标国际一流展会,通过科技赋能进博会,着力强化精准服务,在安保、交通、住宿、志愿者服务、城市环境和氛围等方面,以更大力度提升参展体验感、便利性和满意度。 “6天+365天”平台拓展至60家 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上海交易团全方位支持进博会,认真组织招商招展、采购成交、配套活动等方面工作,在全国各地交易分团中,成为专业观众注册人数最多、成交金额最大、举办配套现场活动最多的地方交易团。截至目前,进博会上海交易团“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已拓展至60家。 今年8月起,8万平方米的虹桥品汇二期A栋全面投入使用。从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主平台到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虹桥品汇充分运用保税展示交易、保展互转、跨境电商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促展品变商品,展商变贸易商。3年多来,有500多家企业入驻,商品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个品牌、7万余种。 在与“四叶草”一路之隔的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二楼的国家馆区域内,俄罗斯、法国、阿富汗、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馆主动扩大展馆面积、丰富展示品类、引入新品爆款。 场外热度也不减。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介绍,截至目前,绿地贸易港已接到来自各国驻华使领馆、海外商协会及进博会参展企业、各地采购商近30场线上线下活动的举办申请,无论是活动能级、专业程度还是企业积极性都超过往年。此外,绿地贸易港打算继续在市内多个点位打造进博集市等消费业态,力争把一部分第五届进博会新品在场外同步上架,让消费者“尝鲜”。 此外,为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9月22日表决通过《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条例主要从支持办展办会、服务与保障、综合效应等三方面作出规定,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