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片《父亲在远方》观后感
2024年5月21日上午,我携友参加了由上海知青之春活动委员会精心组织的,在国泰电影院上映的《父亲在远方》的新片观摩活动。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述了上海支边知青姜万富一辈子扎根昆仑山,不畏地形险、条件差,生活苦,坚持用其精湛的医技救死扶伤,赢得牧民广泛好评和尊重的故事。电影采取倒叙手法,以女儿姜欣奉母之命为其父骨灰和其身前使用的药箱葬疆而重走援疆之路为主线索,通过邂逅当年他父亲救治过的牧民们的深情告白和真诚回忆,让原不理解父亲的她逐步体会到父亲的崇高心灵和作为医者的责任担当,也让观众们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感动唏嘘,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坐在最后一排观看的我,不时地被不少情节戳中泪眼,这里浅谈四点观后感。 一是该片值得强烈推荐。《父亲在远方》构思独特,以小见大,第三方视野,非常地好看,值得推荐和多看几遍。我觉得可称该片为主旋律红色经典之作,演员的演技实力超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人物刻画都能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片中画面精致立体,地域辽阔,配乐动听悦耳。每一场遇见,都像是在咀嚼一首抒情的诗或一篇励志的文,又像是一杯香茗,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有酣。 二是姜万富是个好医生,他是医界的好榜样。他不仅医德高尚,而且医术全面并精湛。平时,他骑着牦牛翻山越岭地巡医问诊,一旦发现有病患,无论童叟男女,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并给予既快又好的对症治疗方法。每当,我看到屏幕上他口对口地吮吸出病人污物,丝毫没有怨言;看到他为给病人早一点就医,不惜一次次地从牦牛身上迅速跳下来,奋不顾身地或淌着激流险水,或直接从山坡上滑滚下来时,我都会被他这种“病人第一”的精神感动得泪水涟涟。每当看到他成功地救治好一个病患,露出欣喜的微笑时,我心里也甜丝丝的。非常佩服他的卓越的医术和医德,真的是个德才兼备的全科好大夫。 三是姜万富是个好知青,他是知青的楷模。当知青返城潮来临时,别的知青都会回去,但他还是选择坚守新疆。当他和爱妻送年幼的女儿返城时,在送女儿回沪去的路上,还被叫住返回行医,他二话不说,急急地赶回现场,让因为误食农药而口吐白沫奄奄一息的女孩,终于拨云见日、转危为安。他说:“我不能走,因为我走了,就没有人给牧民看病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治病救人职责,扎根边疆43年,成功实施了2000多例内外科手术,赢得牧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四是姜万富是上海的骄傲。他有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电影的开篇,父母送才17岁的姜万富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去支援边疆建设。在站台上,他爸爸操着上海话对在火车上的他说:“要多当心身体,身体生病要吃苦头的”;她妈妈还给了他一瓶上海房屋的泥土,让他在水土不服时记得煮水喝。他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在援疆锻炼中逐步当起了全科大夫,有求必应,药到病除。正因为他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并知行合一,诠释了为边疆的医疗事业奋斗终身的美好理想,在牧民中有口皆碑,他用自己的努力,为上海争光。 姜万富本人说过:“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为社会做点什么的精神,能做就值,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非常欣赏。今年恰逢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题词 80 周年, 我愿意向道德模范姜万富以及身边无数像姜万富那样的好人学习,继续发扬奉献、进取、助人为乐的精神,为社会积极弘扬正能量,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4.5.23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