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影视 >

回望长津湖 71年我军变了很多

时间:2021-10-01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白孟宸/张韶华 点击:
迫击炮曾是志愿军带进战场的最大威力武器 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我军武装直升机发射航空火箭弹 志愿军翻越雪山,抢在美军汽车轮子前面占领阻击阵地 去年3月,身着新式防寒装具的边防战士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某点位向党旗宣誓 我军远程火箭炮对百余公里
迫击炮曾是志愿军带进战场的“最大威力武器”
“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我军武装直升机发射航空火箭弹

 
志愿军翻越雪山,抢在美军汽车轮子前面占领阻击阵地
去年3月,身着新式防寒装具的边防战士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某点位向党旗宣誓
我军远程火箭炮对百余公里外的目标实施饱和打击
 
      ◆白孟宸 张韶华

      “祖国不会忘记!”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打造的电影《长津湖》,确定9月30日上映,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此役在东方历史上有特殊地位,1950年,志愿军第9兵团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重创不可一世的美国第10军,创下全歼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陆战1师经历“史上最漫长的退却”,缔造“气多战胜钢多”的奇迹。71年后回望长津湖,我军战斗力又有哪些跃进呢?

      雪中奇迹万古传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给予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迎头痛击,但敌人仍不清醒,继续妄想在当年圣诞节(12月25日)占领全朝鲜,遂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北犯。21日,美军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一带,西线则进至德川、宁远一线,就在美国人做着“饮马鸭绿江”的美梦之际,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于25日打响。紧急入朝的第9兵团担负东线主攻,以“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达成战役突然性,数万官兵冒着-40℃的严寒穿插到位,将美军截为5段,逐个分割围歼,连美方都感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包括长津湖之战在内的整个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灭包括2.4万名美军在内的3.6万敌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附近,彻底在朝鲜战场站稳脚跟。但多少年来,每当后人研究志愿军鏖战长津湖的过程,总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无奈,如果当年志愿军后勤保障更好些,一线部队有更多重火力支持,单兵装备更齐全些,以更小代价全歼长津湖被围敌军不是没有可能。当然,这每一个“如果”,今天都随着我军装备体系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整体进步得到彻底改观。

      科技强军有温度

      长津湖之战中,我军受限于御寒装备不足,因冻伤导致的非战斗减员较多,极寒天气又进一步拖慢徒步行军速度,使得美陆战1师连续突破我军多道阻击线,没有重蹈西线美国第8集团军全面崩溃的覆辙。但在今天,任何对手都休想在我军面前重演陆战1师的“侥幸”。

      依靠科技创新和工业进步,解放军已解决一线部队的防寒保暖问题。《解放军生活》报道,2020年底,一批新型防寒被装通过直升机送抵高原连队,它有5个品种,在增强防护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轻量便捷性,像单兵睡袋融合单兵帐篷、睡袋、睡垫三个产品功能,填充1300克、900蓬松度的防水灰鹤绒,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实现一体化,重量和体积仅有上一代的一半,可适用海拔5000米以上、-40℃以下的高原高寒环境。新配发的轻便防寒靴不仅体积小,而且毛层细密,穿上它能有效减轻风湿、关节炎等病痛困扰。不仅如此,西藏、内蒙古等寒区作战部队采取“上级配发+军地协作开发+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系列、成体系配发防寒被装之余,还装备充电发热背心等满足官兵具体要求的防寒神器,像充电发热背心很轻薄,但因配备微型电池和插线接头,可随充随穿,补齐传统被装无法预热、难以恒温的短板。

      精确打击敌难逃

      当年的战场上,志愿军实际同“两个敌人”较量,一个是恶劣环境,另一个就是火力强大的敌军。长津湖畔,美军从最初的混乱中逐渐恢复后,便立即采取二战中的老套路——以火力优势阻遏志愿军进攻。美军陆战5团指挥官怀特·巴特勒先命令士兵掘壕据守,再把坦克、迫击炮和榴弹炮等重武器全纳入阵地防御体系,用“火墙”抵挡缺乏重武器攻坚的志愿军。事实上,这种“困兽犹斗”的情况在长津湖战役各个节点都出现过,从新兴里到柳潭里,再到下碣隅里,没有重炮支援的我军打起来很艰苦。

      然而,今天的解放军不要说地面重装部队,哪怕是轻装空中突击部队都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火力打击能力。近几年重大演习中,我空降兵都要在庞大的空军大中型运输机和陆军航空兵直升机群支援下,与空降战车、轮式突击炮、自行榴弹炮和火箭炮一起完成战场空降或机降,然后完成极限距离射击、多炮种交替射击等课目。在一体化指挥系统号令下,不超过5分钟,刚刚从天而降的十余种远射程武器就会将目标变为一片火海。而在传统的支援步兵进攻课目上,我军压制火力体系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今年5月,正在雪域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部迎来一批新装备,新列装的远程火箭炮根据上级的信息回传,对企图伏击我步兵分队的“敌军”送上“倾盆的钢雨”,而伴随步兵冲击的轮式突击车对突然出现的“敌”坦克发射炮射导弹,予以“定点清除”,使得步兵顺利夺控要点。毫不夸张地说,在基于信息化的联合作战体系下,当代中国陆军拥有从2000米至几百公里全范围覆盖的精确制导打击能力,确保“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火力破障全扫平

      除了火力压制能力突飞猛进,解放军在扫雷破障方面也达到惊人的水准。8月份举行的中俄“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解放军在青铜峡训练基地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空地一体立体破障能力。任务开始后,武装直升机先从空中使用火箭弹对目标实施突击,地面工兵爆破组则在空中掩护下搭乘装甲输送车快速前出至我军主攻方向的右翼前沿,而充当矛头的我军装甲突击群在“敌”障碍前沿实施烟幕遮障,位于左翼的步兵战车则持续打击“敌”残存的一线火力点和反破障兵力,掩护工兵展开作业。这种看起来“过于暴力,过度杀伤”的火力破障体系,实际保证了我军能将战场上的各种障碍彻底抹去。

      当然,也许有人感觉这些重装备、大家伙厉害归厉害,但终归无法让一个个徒步行进的轻步兵“随叫随到”吧,一旦遇到“敌方”的漏网之鱼,还得要步兵自己解决。其实不然,智慧的军工人早已让中国步兵“鸟枪换炮”,能凭借手中的武器独立摧毁敌方坚固工事和障碍。2020年底,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所属工化分队在闽南某地组织一场协同破障演练,里面出现了配备激光瞄准具的单兵火箭筒,其战斗部可在命中目标后产生800℃的高温和可怕的“二次燃爆”效果,而另一款绰号“狙击榴”的35毫米单兵便携式榴弹发射器,能使用可编程榴弹,在较远距离打进敌军碉堡的观察孔,在最佳时刻爆炸,所产生的破片能摧毁密闭空间里的任何人员与装备,实现威力最大化。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